包括黑龍江、吉林兩省全部,遼寧省除旅大地區外的絕大部分,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全區北部冷涼,中部、南部幹旱,東部濕潤。小麥種植面積,1981年為歷史最高,達262.6萬hm2,是1949年的4倍以上。1981年以後面積逐年下降,至1999年降至164.99萬hm2,但總產仍在500萬t以上。至2000年面積猛減至111.03萬hm2,總產降至229.39萬t。本區***進行了5次品種更換。
1949年以前本區種植地方品種,主要的有大青芒、白芒、火麥子、火球等。20世紀30~40年代曾推廣壹批系統選育育成的品種,如蘭壽、肇安、克華、克輝、克豐等,但面積不大。20世紀50年代,經過區域試驗和示範,推廣了育成的抗稈銹品種合作1號至合作7號等,以及引進品種甘肅96、麥粒多、松花江1號至松花江9號(以上品種除6號來自加拿大外,其余來自美國)、禿不齊(蘇聯),其中面積較大的有合作2號和合作4號(各在13.3萬hm2以上),合作7號和松花江2號(各在6.6萬hm2以上),以及合作3號、甘肅96、麥粒多(各為3.3萬hm2)。這些品種的推廣實現了本區第壹次品種大更換。
60年代前後各單位育成了克字號、東農號、遼春號、龍麥號、合春號、草原號、豐強號、免字號等壹批豐產性好,高產,抗稈銹病,葉枯病輕,苗期抗旱,後期耐濕性較好的新品種。其中面積較大的有下列品種。克強,適北部、中部及東部種植,僅黑龍江省年種植面積就在14.7萬hm2以上。克壯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面積在13.3萬hm2以上。遼春1號和遼春2號早熟特性突出,主要在南部推廣,促使壹年壹熟制改為壹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制,同時也在東北部國營農場作搭配品種使用,最大年種植面積6.6萬hm2。豐強2號,穩產性較好,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極輕,兼抗稈銹菌21號、34號、40號3個小種,主要在吉林省和內蒙古哲盟旱薄地推廣,年最高達13.3萬hm2左右。隨後,這壹時期本區還通過聚合雜交育成壹批優良新品種,其中面積較大的有克群,適黑龍江,最大面積16.0萬hm2;克全,豐產性略好,面積達13.3萬hm2,以克強、克壯為主體及隨後克群、克全為主體的品種普及完成了本區第二次品種更換。
至70年代,帶有天藍冰草血統的小麥品種開始在生產上推廣。同時,本區應用遠緣雜交育種開始較早,20世紀50年代便開始將天藍冰草(中間偃麥草Elytrigia intermedia)與小麥雜交、復交、多交、階梯雜交、輻射誘變等。多種育種途徑育成了壹大批更加高產、穩產,適於不同生態區、不同熟期的優良品種。這些品種的推廣促成了本區第三次品種更換。其中面積較大的有:抗旱類型克旱6號,最大面積30.5萬hm2,且使用時間長;克旱7號,至1983年面積最大,達38.5萬hm2;克旱8號最大面積曾達25.0萬hm2。喜肥水類型克豐1號,和耐濕類型克69-701,最大面積分別為19.5萬hm2和18.3萬hm2。早熟類型遼春5號,適應性廣;遼春6號高抗三種銹病,赤黴病輕,面積都在6.6萬hm2以上;兵麥302,極早熟,最大面積6.6萬hm2。抗倒喜肥水型新曙光1號,灌漿快,分布廣,最大面積6.6萬hm2;抗旱耐瘠型東農111,抗叢矮病及黃矮病,年最大面積3.3萬hm2。這些品種的推廣實現了本區第三次品種更換。
進入80年代,本區的種植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輪作制度由麥—麥—豆改變為豆—豆—麥,要求小麥品種更加抗病、豐產、具不同熟期。80年代上半期,克旱6號、克旱8號、克69-701等品種面積仍很大。同時,1979年審定的克豐2號發展很快,它是壹個旱肥型品種,很快代替上述3個品種而達到年最大面積54.0萬hm2。1983年和1987年審定的克旱9號和新克旱9號,豐產性好,適應性強,但品質差,曾在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成為本區北部的主體品種。克旱9號在1995年曾達49.0萬hm2;新克旱9號1991—1993年連續3年在66.6萬hm2上下。1982年審定的克豐3號,喜肥水,中晚熟,半矮稈,不易落粒,且品質好,熟期偏早,主要在北部、東部推廣,1987年面積超過66.6萬hm2。搭配品種有:龍麥12,耐瘠,抗病,1987年面積6.8萬hm2;墾紅5號,耐旱性好,主要分布在東部三江地區,1991年面積8.1萬hm2。鐵春1號,半矮稈,適密植,早熟,高產,1992年面積達13.3萬hm2;豐強3號,適應性好,苗期抗旱,籽粒角質率高,是80年代中後期至90年代初吉林省的主要品種;呼麥3號,耐叢矮病,主要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推廣。以上品種的推廣實現了本區第四次大面積品種更換。
進入90年代,本區開展以優質為目標的新壹輪小麥品種更換。首先對已審定或即將出圃的品種進行品質鑒定,明確了壹批烘烤品質好的品種大力推廣。如遼春10號,在1992年國家首屆優質面包小麥評比中名列榜首,主要在南部水澆地推廣,1997年最大面積17.3萬hm2。墾紅15適黑龍江東部種植,1998年達10.0萬hm2。克豐6號是黑龍江省中晚熟優質麥當家品種之壹,1998年面積達23.7萬hm2。此外,黑龍江省推廣的還有克旱13(1996年,24.1萬hm2),克旱14(1998年,10.4萬hm2),龍麥19(1996年,19.6萬hm2),墾大4號(1998年,10.4萬hm2)等;遼寧省除遼春10號外,還在西部、北部大面積種植了遼春9號(1991年以來,都在6.7萬hm2以上);水澆地推廣遼春11、遼春12、遼春13、鐵春2號、鐵春3號、沈免91等。在內蒙古海拉爾地區推廣了抗叢矮病的蒙麥22和蒙麥25,1998年其種植面積分別為23.3萬hm2和13.3萬hm2,還在繼續擴大中。正在迅速發展的品種有龍麥26,優質,高產,抗倒,抗病,2000年面積已達17.1萬hm2。以發展優質麥為主體的本區第五次品種大更換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