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信口雌黃的出處和意義

信口雌黃的出處和意義

信口雌黃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最早見於晉·孫盛《晉陽秋》。用“信口雌黃”來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輕下論斷。

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抹後重寫。後人就用“信口雌黃”來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輕下論斷(信口:隨口。雌黃:壹種礦物,可作黃色染料)。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出處: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雌黃出其唇吻。”李善註引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後人將這段話概括為成語“信口雌黃”。

魏晉時期,清談之風盛行。有些人為了趕時髦也崇尚起清談玄學來,王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口談虛無,卻四處巴結鉆營;口談清高,卻貪財納賄、廣積私產;依靠裙帶關系拼命往上爬;即使解經講理,王衍也信口雌黃。

雖然他確實有點才氣,但這種才氣最終轉化成了醜惡,他也落了個被活埋的下場。對於自己沒有全面了解的事情,不能輕易地做出判斷。只有透徹分析事情的方方面面,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謹言慎行,對自己、對他人都是壹種負責任的態度。

學成語的意義和價值

成語展現了漢語表達巨大而豐富內涵的能力和語義融合能力。往往包涵了壹段歷史、壹個故事、壹個典故、道理、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每壹個成語幾乎都有它的來歷。各朝各代的文化和歷史保存在成語之中,這使成語具有各朝各代鮮明的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其來源廣泛,或為傳世經典、或為巨著名作、或為歷史故事、或為人們口口相傳的俗語,其字裏有話,話外有音,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堪稱中華文化中最為耀眼的壹顆明珠,掌握了它,就掌握了漢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