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旄?bái máo:古代的壹種軍旗。竿頭以牦牛尾為飾,用以指揮全軍;喻出師征伐。
(1)《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2)《史記·衛康叔世家》:“與太子白旄,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之。”
(3)《三國演義》第五回:“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 紹 登壇。”
(4)唐 白居易《七德舞》詩:“白旄黃鉞定兩京,擒充戮竇四海清。”
(5)明 無名氏《智降秦叔寶》第壹折“某乃李世民是也,本貫河東太原人氏,父乃唐公李淵。自因隋朝亂政,天下縱橫,某十八歲同父起義,白旄黃鉞,平定兩京。”
3、黃鉞huáng yuè:鉞為古代兵器,青銅制,斧形,圓刃或平刃,安裝木柄,用以砍斫,盛行於商及西周。黃鉞即以黃金為飾物的斧。古代為帝王所專用,或特賜給專主征伐的重臣。
(1)《書·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
(2)《三國誌·魏誌·曹休傳》:“帝征孫權,以休為征東大將軍,假黃鉞”
(3)《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戰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書生拜大將”闞澤曰:“古之命將,必築壇會眾,賜白旄黃鉞、印綬兵符,然後威行令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