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們》讀後感
尼克松在繼承這個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無論是研究方法還是研究路徑上都加以創新。研究方法上,著者運用了參與式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技術,對書中各章節中關於戰後不同國家領袖人物的個性描述都是基於自身與他們的近距離接觸的經歷。參與式觀察的好處在於研究者可以親眼目睹實際發生的事情,而不是不加分析地認同報告人所提供的情況。[1]由於尼克松工作經歷的原因,使得他可以有難得的機會在戰後三十五年的時間裏直接研究世界領袖人物。他訪問過世界80多個國家,同除了斯大林以外的戰後世界重要領袖人物直接打過交道,而且目睹他們進行領導的情況,使得他可以從自身經歷的角度去分析他們成敗的原因。研究路徑上,尼克松在研究戰後世界領袖人物時集中運用了精英理論。精英理論是通過分析統治者和傑出人物的性格及其政治統治行為來考察和分析政治現象的壹種研究途徑。[2]著者通過選取戰後不同的領袖人物,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通過對他們的性格和政治行為的互動關系進行分析,研究他們對世界歷史進程或是某些具體領域、事件產生的重要作用。基於這樣的思路和安排,書中寫到了溫斯頓·丘吉爾、夏爾·戴高樂和周恩來等戰後世界的重要領袖人物,這些不同的領袖人物也構成了本書的主要章節。本書***分為九章,第壹章《是他們影響了世界進程》清晰地勾勒除了全書的理論框架以及著者的寫作思路,同時交待了他對領導能力、領袖界定等問題的認識。後面的七章選取戰後壹些領袖人物進行具體的個案分析,個案之間相對獨立,但是又有復雜的相互關系。因為這些領袖生活在冷戰這壹特定的歷史時代,他們之間的思想或是政治行為多少有相互的影響。第九章《在舞臺上》主要論述了對領袖領導能力的見解,是對以上諸多個案分析的總結和升華。二、領袖政治行為與時代的互動領袖政治行為與時代的互動關系壹直是政治學家關註的壹個重要領域。著者沒有重蹈既有研究中的誤區,即機械的“個人與時代的辯證關系”。書中對領袖的個案研究折射出冷戰不同階段世界形勢對領袖們決策的重要影響,但不是簡單重復“個人推動時代進步、時代對個人產生影響”這樣僵化的公式。相反,著者更註重的是,領袖本人對這種具體而外在的國內外形勢變化所產生的反應,並把這種變化放在領袖本人對外認識的變遷過程中來認識。正如阿諾德·沃爾弗斯強調的那樣“外在於行為體的因素只有當它們影響決策者的頭腦、情感和意願的時候,才能變成決定因素。人決定以某種特定方式來行動,這是發生於人類精神領域的事件,它必然代表著任何政策行為的壹連串事件中的最後壹個環節。”[3]也就是說,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領袖們政治行為產生影響是不證自明的道理,需要我們回答的問題是,領導人是如何有選擇地接受外來影響,並且如何處理這種影響變化與既有路線的關系。本書中第七章《周恩來》中關於周恩來對中國當時所處的孤立境地的逐步認識和他與尼克松的接觸互動的分析最為典型。事實上,在六七十年代,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國領導人認識到中國處於孤立的境地到最後做出與美國和解的決定是壹個逐步的過程,各種導致他認識到這種情況以及最後做出與既有路線相反的決策的因素並不是在同壹時間影響周恩來的想法,問題是這些因素是否為他所接受以及他怎樣根據這些因素來決策。關於領袖人物如何進入“偉人”行列,著者提出了壹個可靠的公式:壹個大人物、壹個大國和壹個重大事件。著者認為,戰時的挑戰使領導人的所顯示出來的品格易於衡量,和平時期的挑戰可能是巨大的,但領袖戰勝這些挑戰構不成戲劇性的事件,也引不起人們的重視。所以,戰時領袖的評價高於和平時期的領袖。這種思路貫穿於著者在對領袖進行個案研究的各章節當中,三個因素缺壹不可,***同使領袖人物進入“偉人”行列。例如,麥克阿瑟之所以偉大不關在於他領導盟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取得重大勝利,更重要的是在於他對日本戰後民主化改造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與此同時,著者強調被廣泛稱之為“偉大”的並受人們尊崇的領袖人物並不壹定是道德意義上的“好人”,偉大的領袖更側重的是他對重大的歷史事件產生的影響。通常,人們在談到偉大領袖時,只是很少提到那些在高度道德水平上治理國家事物的人,更多地是談到那些以宏偉規模非常有效地行使權利從而極大地改變歷史和世界進程的人。四、對領袖的領導能力的認識關於領袖領導能力的見解,著者也提出了系統的論述,尤其體現在最後壹章《在舞臺上》。著者在闡述領導力見解這壹問題上,並沒有單靠理論、現實或是抽象的概念來論述,而是往返於大量領袖人物的具體經歷和關於領導能力的基本概念之中。正如約瑟夫·奈所言“單靠理論或者歷史是不足以解釋問題的。我們只有往返於歷史和理論之間才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4]著者明確區分了領導者素質與領導能力的區別。領導者的素質並沒有系統而又固定的論述,可能給領導者帶來好處,也可能帶來壞處。所謂的這些素質並不是領導者固有的,可能壹些商界成功人士或是壹般民眾同樣具備,問題在於這些優良的素質是否為領導者正確而又成功的運用,並對自身的政治行為產生益處。領導能力要以領導者的優良素質為基礎,當領導者在運用這些素質時懂得去權衡後果即是否會給自己的政治行為帶來益處,素質才可能轉化為能力。此外,領導能力的體現還在於,領導者是否具有堅強的意誌和強烈的自信,並能夠以此來激發人們的熱情,使自己的行為得到民眾認同和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