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著的E:謂詞邏輯
存在量詞 ? x: P(x) 意味著有至少壹個 x 使 P(x) 為真。 n ∈ N: n 是偶數。
倒著的A:存在著
全稱量詞 ? x: P(x) 意味著所有的 x 都使 P(x) 都為真。 n ∈ N: n2 ≥ n.
對於所有;對於任何;對於每個
謂詞邏輯
∧ 邏輯合取 陳述 A ∧ B 為真,如果 A 與 B 二者都為真;否則為假。 n < 4 ∧ n >2 ? n = 3 當 n 是自然數的時候。
與
命題邏輯
∨ 邏輯析取 陳述 A ∨ B 為真,如果 A 或 B (或二者)為真;如果二者都為假,則陳述為假。 n ≥ 4 ∨ n ≤ 2 ? n ≠ 3 當 n 是自然數的時候。
或
命題邏輯
2. 倒敘作文怎麽寫倒敘,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邊,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情先後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倒敘是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開頭來敘述,然後再按事件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倒敘並不是把整個事件都倒過來敘述,而是除了把某個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順敘的方法。
采用倒敘的情況壹般有三種:壹是為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現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為了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避免平鋪直敘;三是為了表現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懸念,引人入勝。倒敘時要交代清楚起點。
倒敘與順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還要有必要的文字過渡,做到自然銜接。特別要註意,不要無目的地顛來倒去,反反復復,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簡單地講,就是有必要時將後面的先寫,造成懸念。
3. 以倒敘寫事的作文我有哦哦哦 母愛深深_作文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裏;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妳的懷裏.”每當讀到冰心的這首小詩,我的腦海裏,就不由自主地浮現起媽媽的面容,那充滿著深深母愛的面容.
我的媽媽是壹位中學教師.她壹對閃著智慧光芒的眸子裏,透著無盡的慈愛;壹雙經歷千百滄桑的手中,含著厚重的恩澤.在我的印象裏,她的眼睛與雙手串聯起來,承載起深深的母愛,化作壹道道光輝,使我沐浴其中.
媽媽的眼神裏總透露出無限的關懷.很小的時候,每當我壹個人走路時,媽媽總是用她慈愛的目光註視著我,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似乎在為我掃除前方的障礙;稍大壹些,當我能壹個人出去的時候,媽媽則先叮囑壹番,再用她關切的目光送我出門,似乎在提醒我路上小心;現在,雖然媽媽已不再像小時那樣看著我走路,但我深知,她那充滿關愛的目光,是在註視著我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媽媽的雙手則是她濃濃母愛的壹種載體.媽媽的手粗糙得很,上面的皺紋壹道壹道的,壹到冬天就幹裂起來,痛得很.然而這仍然阻礙不了她對我的愛.壹次,正值冬日,北風“呼呼”刮過,媽媽送我去上學.忽然,她壹回頭望到了我毫無遮擋的手,不禁皺起了眉頭:“怎麽又沒戴手套?”我對此滿不在乎:“忘記戴了,反正又不冷,不戴也沒什麽.”但是媽媽卻執意將她的手套遞給我,“命令”道:“戴上!”我的心中壹陣感動,我素知媽媽的手禁不住冷風的,因此不願聽從,然而媽媽不容商量的目光最終還是讓我戴上了那副還帶著她體溫的手套.北風壹陣陣地刮來,媽媽的手上裂出了鮮血,那浸透了深深母愛的鮮血.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
沐浴在這溫暖的母愛光輝中,我感覺無比的幸福.媽媽用她深深的母愛為我編織起壹個充滿溫情的搖籃,讓我幸福地臥在這個搖籃之中
4. 倒敘的作文壹個暑假裏,我在家裏閑者,沒事幹,便拿了本作文選消遣消遣,發現其中有壹篇作文寫了小作者如何做不倒翁的故事,便饒有興趣地看了下去。看完後,覺得挺有意思的,於是決定也做壹個不倒翁。
做不倒翁並不簡單。我從廚房拿來壹個雞蛋,想在它身上穿個洞,讓裏面的蛋清和蛋黃通通倒出來。於是,我先拿來壹根針,用盡吃奶的力氣向雞蛋頂部戳下去,沒想到,用力過度把雞蛋給戳碎了,桌子上灑滿了大大小小的蛋殼碎片,沒辦法,我只好準備收拾殘局準備“卷土重來”。
這回我挑了壹個看上去比較“結實”的雞蛋,用針小心翼翼地戳下去,“啪”的壹聲,壹個小洞眼兒終於被我戳出來了。但由於洞口太小,蛋清和蛋黃根本“擠”不出來,怎麽辦呢?如果用大點的東西戳,就會由於鈍,而戳不出小洞眼兒,搞不好用力大了,又會上演第壹次戳雞蛋時的“慘劇“。我在腦中不停搜索著戳雞蛋的妙法。突然,我靈光壹閃:用鉛筆戳不是很好?因為鉛筆的頭部很尖,到後來又會慢慢粗下去。對,就這樣吧!我說幹就幹拿了壹支鉛筆,削得尖尖的,然後慢慢的向雞蛋戳下去,終於,我給雞蛋戳了壹個完美無瑕的洞,把裏面的蛋清和蛋黃統統倒了出來。
接著,我學著書上的步驟,在雞蛋裏面天上三分之壹的沙,給他畫上了小小的眼睛,兩撇八字胡,壹張小嘴巴,最後給動口補上了頭發---黑毛線。嘿,壹個不倒翁就完成了!夜裏,我望著隨風搖曳的不倒翁,高興地笑了。
看來,遇到了困難,必須冷靜的思考,這樣才能成功!
自己在擴寫點
5. 什麽是倒寫體國家壹分為三,三家諸侯分割晉國,壹生顛沛流離,最後身邊只剩下了兩員大將關羽張飛,他們在哪個桃花盛開的季節裏義結金蘭結為異性兄弟.五百年後,悟空從五指山下蹦出來,途中遇到艱難險阻,然後師徒四人分家.天庭如來商議,保唐僧平安為條件,娶了寶釵還與黛玉糾纏不清,並且與家裏丫鬟嬉鬧折騰,不成體統。
如西遊記中,遂沙僧鉆進流沙河,八戒躲進高老莊,只剩悟空護送唐僧,本應該是師徒四人前去取經。圖中遇到種種艱難,最後逼走黛玉寶釵,自己無兒無女化成壹顆石頭最佳答案二手科學家 回答時間,然後去東土大唐布教,惡搞的壹種文體。
劉備占據蜀中,討伐荊州時死了軍師,占據荊襄和曹操孫權對抗時諸葛亮歸隱南陽,東流西竄。 #西遊倒過來寫#如來派師徒四人去東去傳教:09:14 其實倒寫體就是把結果和起因調轉,解決掉悟空.然後悟空被壓五指山下,唐僧在長安傳教至壽終正寢:2012-12-10 10,路遇各種磨難,逐漸發覺眾妖均有後臺,最後經歷九九八十壹難修成正果。
而按照倒寫體的寫法,則為師徒四人取得真經,在東海把自己變成石頭。 #紅樓夢倒過來寫#賈寶玉本是和尚,後來還俗賈府,各個占山為王。
這邊再給妳幾個段子妳看看吧,就連女媧補天都不用…… #三國倒過來寫#西晉惠帝智商低下,昏庸無能,壹聲不吭大鬧天庭後,先後奔逃豫州徐州右北平等地。
6. 我想問下如何寫倒敘的作文壹定要耐心讀完,讀完妳就懂了。
記住:耐心!記敘的技巧:倒敘(4) 假想另壹個題材:叔叔家裏本來沒有狗,星期天去看嬸嬸,居然添了壹只漂亮的獅子狗,家中頓時熱鬧了許多。妳在記述了這只狗的可愛之後,--以上都是直敘,--忽然想起壹個問題:這只狗是從哪裏來的呢?它有個奇異的來歷,這就是把先發生的事移到後面來寫了。
同樣的形式:我家院子裏有兩棵樹,晴天有鳥叫,雨天有淅瀝聲,夏天有濃蔭。可是這兩棵樹當初是誰栽的呢?…… 繼續推廣:學校裏有個老校工,胡子都花白了,天天還是搖鈴打鐘,燒水送茶,他對每個學生都很好,學生都管他叫伯伯。
他獨身壹人,沒有家室,在這個學校裏服務也有二十年了,那麽他以前是做什麽的呢?他年輕的時候是怎麽樣的壹個人呢?…… 按照壹般通行的說法,這顛倒時序的寫法叫"倒敘",倒敘是使文勢變化的基本方法。 但是請註意:倒敘畢竟是不自然的,如果讀者覺得它違反自然,就不容易接受。
所以:"倒敘"經常偽裝成好像也是直敘的樣子。偵探小說是倒敘嗎?也許是吧,壹件罪案要先有犯罪的人,犯罪的動機,犯罪的方法,實施的步驟,而偵探小說壹開始就寫犯罪的結果。
從罪案的發生看,偵探小說是倒敘;就偵辦的經過看,警察的確是先看見了屍體,再去查死者的姓名,清查死者的人事關系,假設涉嫌的人,壹步壹步水落石出,最後將兇嫌逮捕。時間的順序就是如此。
這豈不又像直敘? 寫偵探小說,作者的布局的確想倒過來寫,但他不能以兇手的眼睛建立視點,要以警察或偵探的眼睛建立視點,正是為了避免" *** "的倒敘。 幾乎每壹個談論"倒敘"的人都舉過下面這個例子,各家的"版本"略有不同。
故事的大意說,某君從異地還鄉,見家中的長工趕著馬車在車站迎接,頗感詫異,他以為弟弟會開著汽車來的。 他和長工之間有如下壹段對話:"家裏的汽車呢?" "昨天撞壞了。
" "怎麽撞的?" "二少爺開快車。" "哦!我弟弟怎麽樣?" "在醫院裏急救。
" "咳!他開車為什麽不顧安全呢!" "因為他要送老太爺去醫院。" "我爸爸怎麽啦?" "他老人家突然得了心臟病。
" "本本好好的,怎麽突然病了呢?" "因為家裏失火,房子都燒掉了。"寫這個故事的人似乎有意把整個事件倒過來說,但是讀來十分自然,他不但使我們"聽見"家破人亡的慘變,也使我們"看見"壹個拘謹的、遲鈍的、口才笨拙的老仆,他透過人物性格使倒敘顯得合理,也就是說使讀者"誤以為"仍是直敘。
有人在外面應酬了壹天,回家後發覺遺失了打火機。那打火機是個紀念品,他不能淡然置之,就坐在家裏,抽著煙,回想可能失落在什麽地方。
他把當天所到的地方、周旋的情景壹壹在腦子裏檢查壹遍。他倒用不著按照時間先後排列相反的次序。
他可以先想印象最深刻的,先濾掉沒有可能的。 早晨到某旅館看某人,在那裏並未抽煙,不可能遺失打火機。
下午四點陪朋友喝咖啡,大家稱贊他的打火機,有人開玩笑說要"沒收",他也用開玩笑的態度抓起打火機,裝進口袋裏起身就走。這壹幕印象最深刻。
剩下的,壹個是中午的餐會座談,壹個是晚上的喜酒,這兩個地方最可疑。喜筵上壹直有人點煙敬酒,自己的打火機有沒有拿出來過?…… 這也是倒敘吧?然而它是順著"他"的思維寫的。
如此這般,我們有兩個問題:壹、從什麽地方倒敘;二、怎樣"偽裝"成直敘的樣子。 民間傳說有很多女子比男人強,而且她們大半是丫鬟或姨太太。
據說有壹次,蒙面大盜侵入壹個富人的家庭,把全家人都捆起來再大肆劫掠,有壹間上了鎖的屋子無法進入。盜匪斷定屋子裏有值錢的東西,威嚇富翁交出鑰匙,富翁的太太嚇慌了,說出鑰匙在姨太太身上。
姨太太知道不能抵賴,就坦然說:"妳們放開我,我打開鎖,帶妳們進去拿東西。"強盜認為壹個女流不足為患,就給她松了綁。
她果然開了鎖,舉著燭臺,跟在強盜後面指指點點,使強盜找到金銀。(此處故意遺漏壹件事。)
強盜走後,富翁急忙報案,官廳查問強盜的模樣,都說強盜蒙著臉,看不出來,獨有那位姨太太說,她替強盜秉燭照明的時候,故意把燭淚滴在強盜的衣服上,希望官廳趕快搜尋,但看衣服後背有蠟淚的,便是疑犯。(前面遺漏的事在此處寫出來。)
官廳憑此線索,果然破案。 在這個故事裏,把姨太太留下破案的線索改為倒敘,增加敘述的曲折起落,這是把"關鍵"移後,讓讀者有所期待,有期待而後有滿足。
倒敘的"偽裝"也很成功,姨太太的布置在當時是壹大秘密,旁人看不出來,強盜感覺不出來,只有姨太太自己知道,但她恨不得連自己也瞞著,所以讀者對此壹隱秘的氣氛不加抗議,以為自己也"應該"和在場的人同樣懵然。如此始能破案,而讀者贊成破案。
使用局部倒敘的人不要忘記了,"倒敘"的部分敘完以後,多半要回到主流,繼續直敘下去。這樣,直敘的"大形式"並吞了倒敘的"小形式",倒敘始完全自然。
姨太太設計破案的線索,是倒敘,官廳憑線索破案,是歸於直敘。同理: 那個遺失打火機的人,在左思右想、東找西尋之後找到了打火機,並慎重地收藏起來。
那個坐在馬車上驚聞家變的歸客,只嫌馬車太慢,。
7. 我想問下如何寫倒敘的作文壹定要耐心讀完,讀完妳就懂了。
記住:耐心!記敘的技巧:倒敘(4) 假想另壹個題材:叔叔家裏本來沒有狗,星期天去看嬸嬸,居然添了壹只漂亮的獅子狗,家中頓時熱鬧了許多。妳在記述了這只狗的可愛之後,--以上都是直敘,--忽然想起壹個問題:這只狗是從哪裏來的呢?它有個奇異的來歷,這就是把先發生的事移到後面來寫了。
同樣的形式:我家院子裏有兩棵樹,晴天有鳥叫,雨天有淅瀝聲,夏天有濃蔭。可是這兩棵樹當初是誰栽的呢?…… 繼續推廣:學校裏有個老校工,胡子都花白了,天天還是搖鈴打鐘,燒水送茶,他對每個學生都很好,學生都管他叫伯伯。
他獨身壹人,沒有家室,在這個學校裏服務也有二十年了,那麽他以前是做什麽的呢?他年輕的時候是怎麽樣的壹個人呢?…… 按照壹般通行的說法,這顛倒時序的寫法叫"倒敘",倒敘是使文勢變化的基本方法。 但是請註意:倒敘畢竟是不自然的,如果讀者覺得它違反自然,就不容易接受。
所以:"倒敘"經常偽裝成好像也是直敘的樣子。偵探小說是倒敘嗎?也許是吧,壹件罪案要先有犯罪的人,犯罪的動機,犯罪的方法,實施的步驟,而偵探小說壹開始就寫犯罪的結果。
從罪案的發生看,偵探小說是倒敘;就偵辦的經過看,警察的確是先看見了屍體,再去查死者的姓名,清查死者的人事關系,假設涉嫌的人,壹步壹步水落石出,最後將兇嫌逮捕。時間的順序就是如此。
這豈不又像直敘? 寫偵探小說,作者的布局的確想倒過來寫,但他不能以兇手的眼睛建立視點,要以警察或偵探的眼睛建立視點,正是為了避免" *** "的倒敘。 幾乎每壹個談論"倒敘"的人都舉過下面這個例子,各家的"版本"略有不同。
故事的大意說,某君從異地還鄉,見家中的長工趕著馬車在車站迎接,頗感詫異,他以為弟弟會開著汽車來的。 他和長工之間有如下壹段對話:"家裏的汽車呢?" "昨天撞壞了。
" "怎麽撞的?" "二少爺開快車。" "哦!我弟弟怎麽樣?" "在醫院裏急救。
" "咳!他開車為什麽不顧安全呢!" "因為他要送老太爺去醫院。" "我爸爸怎麽啦?" "他老人家突然得了心臟病。
" "本本好好的,怎麽突然病了呢?" "因為家裏失火,房子都燒掉了。"寫這個故事的人似乎有意把整個事件倒過來說,但是讀來十分自然,他不但使我們"聽見"家破人亡的慘變,也使我們"看見"壹個拘謹的、遲鈍的、口才笨拙的老仆,他透過人物性格使倒敘顯得合理,也就是說使讀者"誤以為"仍是直敘。
有人在外面應酬了壹天,回家後發覺遺失了打火機。那打火機是個紀念品,他不能淡然置之,就坐在家裏,抽著煙,回想可能失落在什麽地方。
他把當天所到的地方、周旋的情景壹壹在腦子裏檢查壹遍。他倒用不著按照時間先後排列相反的次序。
他可以先想印象最深刻的,先濾掉沒有可能的。 早晨到某旅館看某人,在那裏並未抽煙,不可能遺失打火機。
下午四點陪朋友喝咖啡,大家稱贊他的打火機,有人開玩笑說要"沒收",他也用開玩笑的態度抓起打火機,裝進口袋裏起身就走。這壹幕印象最深刻。
剩下的,壹個是中午的餐會座談,壹個是晚上的喜酒,這兩個地方最可疑。喜筵上壹直有人點煙敬酒,自己的打火機有沒有拿出來過?…… 這也是倒敘吧?然而它是順著"他"的思維寫的。
如此這般,我們有兩個問題:壹、從什麽地方倒敘;二、怎樣"偽裝"成直敘的樣子。 民間傳說有很多女子比男人強,而且她們大半是丫鬟或姨太太。
據說有壹次,蒙面大盜侵入壹個富人的家庭,把全家人都捆起來再大肆劫掠,有壹間上了鎖的屋子無法進入。盜匪斷定屋子裏有值錢的東西,威嚇富翁交出鑰匙,富翁的太太嚇慌了,說出鑰匙在姨太太身上。
姨太太知道不能抵賴,就坦然說:"妳們放開我,我打開鎖,帶妳們進去拿東西。"強盜認為壹個女流不足為患,就給她松了綁。
她果然開了鎖,舉著燭臺,跟在強盜後面指指點點,使強盜找到金銀。(此處故意遺漏壹件事。)
強盜走後,富翁急忙報案,官廳查問強盜的模樣,都說強盜蒙著臉,看不出來,獨有那位姨太太說,她替強盜秉燭照明的時候,故意把燭淚滴在強盜的衣服上,希望官廳趕快搜尋,但看衣服後背有蠟淚的,便是疑犯。(前面遺漏的事在此處寫出來。)
官廳憑此線索,果然破案。 在這個故事裏,把姨太太留下破案的線索改為倒敘,增加敘述的曲折起落,這是把"關鍵"移後,讓讀者有所期待,有期待而後有滿足。
倒敘的"偽裝"也很成功,姨太太的布置在當時是壹大秘密,旁人看不出來,強盜感覺不出來,只有姨太太自己知道,但她恨不得連自己也瞞著,所以讀者對此壹隱秘的氣氛不加抗議,以為自己也"應該"和在場的人同樣懵然。如此始能破案,而讀者贊成破案。
使用局部倒敘的人不要忘記了,"倒敘"的部分敘完以後,多半要回到主流,繼續直敘下去。這樣,直敘的"大形式"並吞了倒敘的"小形式",倒敘始完全自然。
姨太太設計破案的線索,是倒敘,官廳憑線索破案,是歸於直敘。同理: 那個遺失打火機的人,在左思右想、東找西尋之後找到了打火機,並慎重地收藏起來。
那個坐在馬車上驚聞家變的歸客,只嫌馬車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