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高中歷史筆記

高中歷史筆記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 ~ 1919)

第壹,鴉片戰爭

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及其危害①背景原因②鴉片對中國的巨大危害。

2.中國政府禁煙①林則徐禁煙②虎門銷毀鴉片。

3.英國發動侵華戰爭保障鴉片走私①簡單課程:1840年6月:廣東→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香港島→虎門(關天培)→廈門→定海(三總兵)→吳淞(陳化成)→南京三元裏。

②結果:《南京條約》1842a。內容條約-五個附件-三個b .危害。

4.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開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閉社會①社會性質變化:獨立主權國家→半獨立,主權受侵犯→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結構→資本主義,封建經濟並存→半封閉。

②社會矛盾的變化: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主要農民地主和人民群眾的封建主義。

(3)革命任務的變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背景原因①外國商品銷售不暢②三國“修改合同”的要求被拒。

2.借口和有關國家

3.戰爭的簡單經過1856~1858廣州→天津條約1859~1860天津→北京條約(大沽口)(火燒圓明園)

4.條約的內容及其危害

5.沙皇俄國奪取了中國的大片領土。

6.中國政局變化與中外反動勢力勾結①那拉發動“辛酉政變”1861 11②那拉控制下的中國政局特點③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拋棄中立(英、法),願意幫助鎮壓(法、俄)。

第三,太平天國運動

1.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核心:反清反傳統。

2.洪、馮赴廣西宣講——紫荊山——的思想準備和組織實施。

金田起義: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天王——洪秀全王楠——馮雲山王貝——魏長輝王喜——肖朝貴東王——楊修慶王集——石達開。

5.太平天國順利進軍,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天目制”

7.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8.太平天國後期的戰爭

(1)政治上——洪仁玕《資政新篇》李秀成——江浙滬:天京保衛戰

②軍事上,陳玉成——安徽:安慶保衛戰。

9.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10.歷史評價

(1)失敗的原因在於農民的局限性、中外反動勢力的強大。

②歷史作用

③自然

第四,洋務運動

1.洋務派的產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兩個過程

②組

③理解

④命題和目的

⑤代表人物

2.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是①建立現代軍事工業(代表企業、管理模式(官方)和特色(三大特色)、口號(自強)、功能)②建立現代民用工業③建立現代教育、引進西方技術④建立現代海軍【北洋海軍(1884) →北洋艦隊(1888)】。

3.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第五,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及其階級力量的增長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建立(時間、地點、創始人、企業名稱)

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狀況和特點①狀況:被壓迫被束縛。

②政治特征:a .革命性b .少、小、弱妥協性、不完全性弱點

3.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特點①先於資產階級(三個來源)②政治特點:集中→團結辛酸→革命最堅決最徹底③早期鬥爭→自發的經濟鬥爭。

不及物動詞中法戰爭

1.法國戰爭的背景。

2.戰爭的主要過程(二線和三次戰役)

3.結果——中國不敗,戰敗——中法新約

4.臺灣省的建立省(1885)

七。1894-1895年中日戰爭

1.戰爭背景:中日出兵朝鮮,在撤軍問題上產生分歧。

2.日本突襲清軍,挑起戰爭。

3.戰爭的主要歷程:外國——平壤之戰、黃海之戰、遼東半島之戰、阿哈瓦之戰。

4.結果:《馬關條約》。

(1)時間、地點、人物

②內容:削地、補償、開埠、建廠。

③危害

5.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

1.帝國主義資本輸出中國的形式和危害①開辦銀行②政治貸款③修建鐵路④投資工廠⑤開采礦山。

2.中國社會經濟的半殖民地特征。

3.帝國主義瓜分中國①占領租界②劃分勢力範圍。

4.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九。1898年的改革運動

1.維新派的形成及政治特征①維新派產生的歷史條件①經濟形勢——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階級力量——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歷史舞臺②維新派的政治理念③維新派的政治特征——接受雙重教育(傳統+西學)的表現——政治上進步,但軟弱,反對根本革命。

2.維新派(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活動①辦學講學(萬畝草堂)②多次寫作(在公交車上)③創辦刊物(中外新聞)④組織維新派團體:強社保會。

3.戊戌變法的實施與推行(1898.6.11) ②變法的主要內容③變法的法規受到嚴重的幹擾和阻礙。a .各省(湖南省除外)拒絕執行b .那拉對維新勢力的鎮壓,組織準備。

4.1898年改革運動的失敗

正面戰場上的抗日戰爭;

1,片面抗戰路線:(1)內容:只依靠政府和軍隊(2)原因:階級性質決定。

2.抗戰概況:(1)37,8-165438+十月淞滬之戰——失敗;(2)37年太原之戰(戰鬥中國家配合良好)——失敗。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的第壹次大捷;(3)38年臺兒莊戰役——抗戰以來最大的勝利,李宗仁指揮。

3.評價:(1)抗戰態度積極,挫敗了日本速戰速決的企圖,配合了敵後戰場的開辟。(防禦階段,正面戰場是抗戰的主戰場,國民黨軍是抗戰的主力。)(2)片面抗戰路線導致正面戰場的喪失和千裏潰敗。

四、敵後戰場的抗日戰爭:

1,全面抗戰路線:1937秋* * *洛川會議確定人民戰爭路線。

2.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八路軍建立的第壹塊是晉察冀;陜甘寧是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和總後方,延安是中央委員會所在地。

5.毛澤東於1938年春發表《論持久戰》,駁斥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的論調,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勝利屬於中國,途徑是實行人民戰爭路線。

第二節日本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

第壹,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1.符號:1938年秋日本占領廣州和武漢——同時表明日本試圖通過速戰速決走向破產。

2.原因:從日本來看:(1)日本戰線過長,兵力、物力、財力嚴重不足;(2)來自抗日根據地的嚴重威脅。從中國來看:(1)正面戰場連續失利;(二)人民抗日力量有待加強。

3.日本改變侵華政策:(1)對國民黨的影響:政治誘導(原以推翻國民政府為目的),軍事打擊為輔(原以軍事打擊為主):汪精衛公開投敵(38年底),建立南京漢奸政權(40年);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政策開始遭到反對;正面戰場的局勢已經惡化。(二)對* * *生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影響;集中力量攻擊* * *生產黨;造成抗日根據地的困難。

二、日本在衰落地區的統治:

1,經濟掠奪:政策(戰略)——以戰養戰;總方針——把占領區的經濟當作它的附庸經濟。表現:(1)農業:占用耕地,低價收購農產品;(二)掠奪勞動力;(3)“控制”工礦運輸業的目的是:原料基地、戰爭需要和利潤。(4)金融:扣押金銀和現金;開銀行;苛捐雜稅。2.思想文化:奴役教育——目的:摧毀民族意識,實現其同化政策;3.殖民統治:政策(戰略)——以華制華;華北——加強治安運動;中國中部——“家庭清潔運動”

第三節國民政府的反動政策

第壹,國民黨政策的反動化。

1.原因:(1)直接原因——日本勸降的政治政策;(二)根本原因——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性質;(3)重要原因——英美勸降政策。

2.標誌:1939年初,在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解* * *,防* * *,限* * *,反* * *”的政策,表明其政策重點由對外開放,對內抗日——積極反* * *,消極抗日。

3.政策有兩面性:想投降日本但不放棄抗日,想反對* * *但不敢脫離——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交織。

二、內外政策的表現:

1,侵略日本:(1)消極抗日政策(路線);(2)事件:1940年棗宜之戰——張自忠犧牲(被周恩來譽為“國兵楷模”);1944,豫湘桂戰役壹敗塗地,主要是消極抗日和積極反* * *政策造成的(日本稱之為“大陸交通線之戰”——直接目的是解救南陽孤立軍)。

3)影響:會惡化正面戰場的局勢。

(2)對於* * *產黨:(1)積極反對* * *政策(路線);(2)事件:第壹次反* *高潮在1939年底、0940年初展開;1941年初,制造了第二次反* *高潮——皖南事變(表明蔣介石要反* * *又不敢和中國* * *決裂):葉挺被拘,項英犧牲——中國* * *奮起反擊:政治暴露;軍事上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 * *在描述中是成熟;* * *以鬥爭求團結;在解釋中,* * *堅持原則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3)影響: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壞了統壹戰線。

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