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人習俗稱春節為過年,分為年前、過年和年後三個階段;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至除夕前壹天為年前階段。這段日子為過年做好壹切準備。臺山民間有這樣的歌謠:二十三供竈,二十四供豬槽,二十五洗凈盤碗兼打掃,二十六婦女搽油染發又洗頭,二十七趁圩買年肴,二十九晚煎堆炊年糕。
從除夕至正月初二(有地方為初四)為過年階段。農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為歲除,夜晚稱除夕。歲除之日,家家戶戶張貼春聯,掛利是錢,燃放炮仗,制作豐盛菜肴,祭拜祖先。晚上,家中廳堂華燈高掛,通夜明亮,壹派辭舊迎新氣氛。
年三十晚,除了祭拜祖宗之外,還要接竈君老爺歸位。深夜12時(即年初壹0時),接財神。另外,在除夕夜,吃過團年飯後,人人沐浴更衣,並且要做好年初壹的菜式,按俗例,年初壹忌動具、忌打掃庭院。
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也是過年的高潮。這天,從淩晨開始,家家戶戶焚香點燭,放鞭炮,貢齋拜祖,開門接福迎春。是夜,伴燈不眠,俗稱“守歲”。
正月初二是開年日(有的地方為初四)。這天壹早,家家戶戶打掃衛生,按習俗只準從家門口往裏掃,意在不可將財運福氣掃出門外。午飯後,城鄉請來醒獅隊賀新年,增添賀春氣氛。民間有“瑞獅迎來金玉滿堂”之說,醒獅隊每到村鎮,先向各戶拜年,或請入廳堂叩拜祖先,然後掛青奪標。
正月初三至元宵為年後階段。年初三,舊習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聚過年,豈能錯過壹日。
初七俗稱“人日”,是喜慶之日。據《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壹至十日分為壹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九粟、十麥”,並有“正月此十日晴明,十者豐順也”之說。此日,家家宰雞,吃喜慶飯,取意“好世界(雞)”。舊時,“女郎輩擷園菜煮之,和以煎堆,各召諸女伴聯飲,名曰“飲菜茶”。
正月初八,諧音“發”,企業商家多擇此日開門啟市,迎接滾滾客源和財源。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花燈節”,臺山人直呼“正月十五”。臺城人在這壹天裏吃“油飯”——用糯米煮成飯,再摻以油炸的菜果粒、臘肉粒、蝦米等佐料,近乎“八寶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