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北京中軸線的龍脈壹直向北,走到紅墻黃園的鼓樓前再沿鼓樓東大街向東約壹二百很容易就會發現路南壹條鋪著整整齊齊地磚的光鮮巷子。巷子口的紅色標牌上掛著它的名字南鑼鼓巷。
這南北走向約800米的南鑼鼓巷街區,北邊為鼓樓東大街,南邊是地安門東大街,西邊為地安外大街,東邊是交道口大街。這四條街合圍的這塊地方,在東西兩側又各排列了8條方方整整的胡同。這裏僅這16條胡同的名字,就已經經歷了從明到清未的逐漸演變,更甭說這胡同裏深藏著曾經顯赫,氣派的清朝玉爺府,大學士的花園,民國的官宅等等,又是經受了怎樣壹番天翻地動的痛苦變革了
南鑼鼓巷裏有三條胡同名以?兒?字為後綴命名,好叫好認,聽起來又脆又親切,它們就是:雨兒胡同、帽兒胡同、菊兒胡同。其中在東棉花胡同對面路西的是雨兒胡同,進胡同路北不掛著?北京市美術家協會?牌子的13號院,是以畫?墨蝦?等寫意小品聞名畫壇的齊白石老曾住過的院子,老人在此沒住多久後便搬去西城的跨車胡同。
白石老人筆下的蝦透明、靈動彈性十足,寥寥幾筆畫出的五段蝦,便超越了真實生活中的美學。現在雨兒胡同的13號院因有單位辦公,所以收拾得也比較整潔,宅門、魚缸都透著不少當年的原汁原味,只是進去參觀時不定每次都能幸運地碰到裏面的和氣人。
出雨幾胡同向北走不遠,路西就是帽兒胡同。在胡同口的介紹牌上清楚地寫明:7號至15號院宅院?可園?,35、37號院為末代皇後婉容故居。現在帽兒胡同的?可園?有單位辦公,矮矮的帶檐粉墻在南邊開了個紅漆小門,透過半扇敞著的小門,可以望見裏面的建築沒有進行重新油彩或其他修繕。
可園?的壹組建築群,是清末大學士文煜積累了大量財富後精心修築多年而成的規模宏大的並聯五院和花園,其中的花園雖不大,卻極小巧精致,疏密有致。但最令人遺憾的是,總體格局保存完好的?可園?至今壹直沒有對外開放,而這個被眾多文物專家以及胡同研究者所期待的?可園?,被寄予的是比恭王府花園更具藝術價值的清末京城私家園林的厚望。由?可園?再向西邊走,路北的35、37號院就是末代皇後郭博勒氏婉容的家。如今的宅院前只有?舊宅院?的石牌標記。聽說在這院的最後壹進,也就是婉容當年的閨房裏,現在住著研究歷史的外國還聽說這後院裏中國古典園林有疊石亭榭,還有壹面放置在正房的華麗穿衣鏡,據說它是慈禧太後花了500萬兩白銀從德國購來送給婉容的聘禮。只是這些支離破碎的房屋與記憶,如今同樣是不再輕易示人了。
再說說菊兒胡同。此胡同是北京首批危舊房改造的對象,是經過了吳良鏞教授設計改良後的古典式四合院,在1992年獲得聯合國頒發的?世界人居獎?。菊兒胡同從此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認知。近年來不少迷戀京味兒文化的外國人更是拖家帶口地在散發著濃濃京味兒特色的平民區裏安下了異國的家。只是這條胡同曾經顯赫的歷史背景總是像塵埃壹樣飛起落下、再被人抹去。菊兒胡同口的介紹牌上清楚地寫道:?菊兒胡同在乾隆年間稱橘兒胡同,後在宣統時稱為菊兒胡同,當年菊兒胡同3號、5號、7號和壽比胡同6號,為清光緒臣榮祿的宅邸。其中3號為祠堂,5號為住宅,7號為花園,此後7號還曾為阿富汗大使館。?
這位曾高呼?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榮祿,據說當年所住的宅邸很大,分為西部的西式樓房,中部的花園,東部的五進四合院,***三部分,有意思的是,榮祿的大部分邸為西洋式的小樓別墅。而目前在宅院東南角的?原裝門?上赫然貼著某單位的通知和聯系電話,裏院三間正房以及東、西廂房和倒座房倒是都還齊全,只是如令的暗淡到底是讓曾經的雕梁畫棟失了氣派沿著南鑼鼓巷滿是小酒吧、小咖啡館的巷子壹直向南,從東邊數第3條的東棉花胡同就是中央戲劇學院所在。校園裏面練聲的學生正懷揣結緣的夢想,或許夢想中還有壹份與青春有關的糾葛。
只是舊宅主任段棋瑞以及靳雲鵬的故哪如今絕少被人提起了。中戲北邊的那條胡同叫北兵馬司胡同,這小小的壹截胡同在幾年前火起來那會兒,還是因為北兵馬司的北劇場是上演先鋒話劇的主要陣地,近兩年來北劇場因經營不善,也就把劇場名字改成了中戲實驗劇場,可名字壹改總感覺似缺了點什麽,就像這胡同本身的名字北兵馬司。明朝時在北部負地面治安捕盜的稱為北兵馬司,此後這條胡同的名字也就在兵馬司胡同、交道口南六條、大躍進路四條以及北兵馬司之間來回更叠了。
南鑼鼓巷除了以上幾條比較特別的胡同外,其實細細琢磨還有不少有意思的胡同藏在宅院深處。比如緊靠南口東面的第壹條胡同炒豆胡同077號院曾住著壹位來自科爾沁大草原的勇士,這位名叫僧格林沁的科爾沁郡王可謂是戎馬壹生;比如北兵馬司胡同北邊的秦老胡同35號院原是晚清內務府大臣索家宅院的花園部分,名為?綺園?,比如後圓恩寺同7號友好賓館的西式洋樓、噴泉水池和中式四合院;比如距離友好賓館不遠的規格只有兩進院的13號茅盾故居;還比如胡同口墻上褪了色的?滅資興無?的革命口號等等。
聽聽在鑼鼓巷生活過,或者來過南鑼鼓巷的人是如何品評這條胡同的吧:那些青春與古老連在壹起的人說?現在不光什剎海,連自己家門口兒也給弄得烏煙瘴氣了?;那些來旅行的外國人說?再也沒有什麽比能待在北京胡同裏的小院曬太陽、喝咖啡、聊大天更好的事了?;那些懷揣情調期待來這裏懷舊的各地?小資?說?現在這裏的酒吧都像是給外國人專設的了,走進去都覺得自己成外國人了?;那些無事閑來研究北京胡同文化的退休老爺子說?從這兒低頭走進古都的胡同,擡頭就能撞進明、清、民國的歷史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