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 在豐臺區盧溝橋鎮永定河上。又稱蘆溝橋。為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89年)重建。全長266.5米,寬7.5米,下分11個涵孔。橋身兩側石雕護欄各有望柱140根,柱頭上均雕有臥伏的大小石獅***485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橋東的碑亭內立有清乾隆題“盧溝曉月”漢白玉碑,為“燕京八景”之壹。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1254-1324)稱贊“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壹無二的橋”。橋東為宛平縣城,明崇禎十壹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盧溝橋事變”(亦稱“七七”事變)。
鎮崗塔 在豐臺區雲崗村。建於金代。平面八角磚結構實心華塔,高18米,塔基上有精美古樸的磚雕花飾。塔的外形有明顯的收剎,為我國北方不多見的古塔。
大葆臺西漢墓 在豐臺區郭公莊西南。1974年發現,是西漢時期燕王(或廣陽王)及其王妃的陵寢。為土坑豎穴木廓墓,規模宏大,坐北朝南。全長40米,最寬處18米,深4.7米,封土堆積高達8米。整個陵墓外有雙層回廊。梓宮西北角有長寬各0.57米的盜洞。墓室雖遭破壞,但出土文物仍很豐厚。有制作精美的漆器、陶器、玉器,還有壹把鑄有“漁”字的材料為固體脫炭鋼的鐵斧。尤其珍貴的是有輛朱斑輪青蓋車,車頂華蓋高張,傘骨銅質鎏金,彩漆絢麗,鑄造華美,是西漢實用車首次完整出土。
金土城遺址 在豐臺區鳳凰嘴村壹帶。城最高處約3米,綿亙約百余米。金天德三年(1151年)至五年,海陵王完顏亮將舊燕京城的東西南三面城墻向外擴展,西南角即今豐臺區鳳凰嘴。天德五年從上京會寧府遷都至此,改名中都。城占地約22平方公裏,既繼承唐幽州、遼南京的城市建制,又汲取宋汴梁城的格局,建築豪華綺麗。貞佑三年(1215年)被蒙古軍攻入焚毀。現存遺跡,即中都城西南角向東延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