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能源安全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
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下,以及意識到不可再生資源總有壹天會日漸耗竭的背景下,隨著緊缺的石油資源問題突出,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各國對能源資源安全關註程度也隨之普遍上升。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重大課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將保障能源安全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首要目標。
發達國家人均能耗高,需要大量進口補充境內能源資源的短缺,因此,能源發展戰略除了考慮本國的資源因素外,極為註重涉及到國外資源開發利用的國際因素影響,甚至關註其他國家能源需求變化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及對自身的影響程度。在歷年的石油危機後,針對當前石油資源緊張的形勢,發達國家以其較充沛的經濟實力逐漸加大石油戰略儲備力度,建立和加強戰略石油儲備是發達國家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措施。而且,由於國家的經濟實力強,對能源發展戰略的考慮既重視近期的能源供應安全問題,又重視長遠的能源可持續發展。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弱勢,多偏重於建立當前自身的能源安全供應體系。能源資源充裕的發展中國家已認識到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國家經濟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國家對國外企業開采和資源輸出的控制。菲律賓明確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的底線是“確保實現國家能源60%自給自足”。巴基斯坦戰略目標明確,突出增加本土能源比重,減少對外進口依賴的重要性,並對落實目標,做出了詳盡的項目規劃。烏克蘭在經歷了能源供應危機後,能源戰略更加強調節能降耗、提高能源自主供應能力的必要性。墨西哥強調能源立法,同時,要及時分析阻礙國家能源發展的主要障礙,進行能源戰略調整。
石油戰略儲備曾是以石油消費為主的發達國家應付石油危機的最重要手段,作為保障石油供應安全的這壹戰略措施也逐漸為發展中國家所效仿。現在,具有壹定經濟實力的國家為減少供應風險,都開始著手石油戰略儲備。石油戰略儲備已超出壹般商業周轉庫存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取得主動,避免受制於人,有利於穩定國內經濟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
各國能源戰略最突出的變化特點就是以減少石油消費、減少進口能源依存度為主要目標。在當前可再生能源尚未能夠實現全面替代的形勢下,節能是實現這個目標最現實、收效最快的措施。歷史上,發達國家曾以減少石油消費的戰略贏得了更大的市場利益,在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後的20年內,迫使石油價格處於甚至低於10美元/桶的低價運行時期。當前更加強調綜合利用法律、經濟和技術等手段鼓勵節能,從開采、加工、運輸、利用和消費等多環節深挖節能潛力,發展節能產業。為達到節能目的,利用市場和企業、消費者行為開發節能機械、節能汽車等;取消石油價格管制,主張由市場機制調節能源供求關系,對能源企業進行私有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加強勘探等措施。
各國經濟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要求,必將加大能源資源的消費量。如何減緩能源消費的增速,只有提高能源效率、加強節能。各國不同程度地采取立法、經濟激勵、政府補貼、自願協議和廣泛宣傳等各種政策措施,並且相互借鑒有成效的舉措,體現在各自的能源發展戰略中。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氣候災害頻繁的形成與人類過度地消耗化石能源存在密切的因果關系。雖然能源給當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壹定的舒適和便利,但是全球能源消耗量持續增加的趨勢不僅對世界能源供應是嚴峻的挑戰,而且給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帶來巨大壓力。當人類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後,很難逆轉。
越來越多的國家在制定本國能源戰略和政策時,已將環境因素放在優先考慮的地位。不少國家的能源戰略強調發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和實現《京都議定書》的溫室氣體控制目標。在《京都議定書》建立的減、限排溫室氣體總量機制下,大氣中溫室氣體排放空間凸顯為壹種稀缺性的經濟資源,擁有了這種資源就等於擁有了溫室氣體排放權和經濟發展空間。依據《京都議定書》的規定,可以出售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額。美國為了國內集團利益拒絕批準《京都議定書》,俄羅斯於2004年11月批準了《京都議定書》。
由此可見,能源的戰略選擇不僅是能源本身的問題,也是經濟利益的問題,環境保護和人類生存的問題。能源發展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正越來越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能源戰略目標由單純強調能源供應向3E(Energy,Economy,Environment)方向發展,即能源、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轉變。 各國的國家能源戰略均加重強調實現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全方位的措施,不過度依賴單壹的能源形式,減少經濟發展對石油、煤炭、天然氣的依賴程度,戰略的核心是安全、環境和效益。各國的能源戰略都出現了“多元化”的宇樣,其含義是非常深刻的:壹是能源資源種類的多元化,這可以帶來能源產業的繁榮,同時將促進能源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二是以保障石油安全為核心,積極開拓新的石油供應基地,實現能源進口渠道的多元化,並且各國都有意識地避開主要從中東地區進口的做法,將多元化進口的目標鎖定在其他具有壹定油氣資源輸出能力的拉美、非洲或東歐地區。三是關註全球資源狀況,將資源開發重心由境內移向境外。無疑,這壹策略的普遍采用,又必然將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雖然對於能源資源出口國,是本國經濟發展的太好契機,但是也會相應帶來壹些爭端,如國內資源保護派的激烈反對,或者貿易國之間各種各樣的資源爭奪戰,由此可能會引發出新的壹類局勢不穩定問題。
由於石油價格的暴漲,各發達國家的能源結構逐漸發生了變化。堅定不移地奉行能源多元化戰略,積極尋求替代石油資源,開發核能、氫能和其他新能源,甚至適度發展國內的煤炭工業,以降低對進口石油的過度依賴程度。重新認識煤炭,加快潔凈煤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為確保能源供給的自主性,能源發展的可持續性,21世紀以來全世界已形成轉變以石油為主的能源經濟,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的新高潮。各國能源發展戰略措施各有側重,有的國家積極發展風電、有的國家積極發展核電,但都是以逐步替代油氣資源為核心展開的壹系列研究方案。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清潔能源技術的創新將成為世界能源未來發展的制高點,世界能源市場將由目前的資源型轉向未來的技術型,是壹場更具競爭性的挑戰。
從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狀況分析,歐盟是世界上最推崇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國家集團,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戰略是:在全面發展的同時,突出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液體燃料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制定具體目標、落實經濟政策、建立研發隊伍、培育產業基礎、建立市場氛圍、鼓勵企業競爭。目前歐洲已成為風力發電、光伏發電技術和市場發展的中心。
印度和巴西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榜樣。印度註重根據自身條件,尋找突破口,所采取的策略是:風力發電以市場換技術,市場規模和產業技術同步發展;適度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源則以解決農村能源為主;氫能研發有所投入,跟隨國際潮流。巴西堅持能源多樣化和多渠道,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源的能源發展戰略:依靠水電和生物液體燃料資源優勢,減少石油進口,保障國家能源安全,2004年的生物液體燃料產量達到了1500萬t,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甚至出口生物質能源促進經濟發展。
不但壹個國家的不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有限的,而且全球的不可再生能源資源也是有限。資源的有限性與各國能源戰略區域向境外轉移的特點,意味著國際間的能源資源爭奪正在加劇。與過去不同,各國發展所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不能再靠殖民地的方式掠奪資源。資源與市場的國際化,使各國政府意識到,必須加強與能源生產國的外交往來,保證能源供應的來源;同時,必須加強能源消費國之間能源合作,形成聯盟,增強話語權,抵禦能源價格的上漲。資源進出口國之間的外交關系、資源國之間的戰略聯盟(如OPEC)的合作以及資源進口國之間的戰略聯盟(如IEA)的競爭與合作關系更加微妙。突出體現在國際石油問題上,焦點集中在中東。為保障能源安全,能源外交成為能源消費國家21世紀以來的外交重點。各國能源戰略普遍出現加強國際化的趨勢。例如,韓國對內制定正確的能源政策;對外開展有效的能源外交,實施能源進口多元化。積極倡導區域間的能源合作,加強與產油國的談判力度。非洲各國強調需要進壹步加強團結和合作,協調各國能源政策,明確能源發展戰略。無論是產油國還是消費國,積極推動國際合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油氣出口是印度尼西亞的經濟支柱,鞏固與鄰近國家間的互補合作機制成為國家能源戰略的主要目標。
由於能源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能源的市場性質已從壹般商品轉為重要的戰略商品,能源問題已呈現出日益全球化和政治化的趨勢。由壹國自主的能源發展向境外資源的拓展是各國能源需求數量和品種的要求,為避免國家之間對世界有限能源資源的惡性競爭,積極開展能源外交,將能源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重,要戰略因素,強調能源生產大國之間以及消費大國之間的對話機制,發展多國的能源國際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由此也將會進壹步促進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歐盟的能源戰略就突出體現了以上國際能源戰略的特點。歐盟的能源戰略重點是保證“經濟安全、國防安全、生活安全”,提出“保障能源供應、保護環境和維護消費者利益”的基本原則。在確保本國能源供應方面以節能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燃料為主要戰略措施,加強能源***同體的建設。
歐盟各國的能源戰略雖各具特點,但是總體上是壹致的。例如,德國的能源戰略鎖定長遠目標,從能源資源利用的經濟效益出發,有效控制國內有限的能源資源開發;持續不斷地節能;積極開發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占據能源新技術的制高點,實現傳統能源的替代。能源進口多元化,石油儲備法定化,保障安全供應。面對本國不可再生能源資源遞減的趨勢和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英國新的能源戰略基點是低碳。強調在市場框架和政策相互影響下,培育市場競爭力,實現提高能源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多樣性的戰略。能源技術的研發不局限於本國的能源資源,著眼於世界主要的能源應用技術,以實現未來的能源技術出口換能源資源進口的發展戰略。法國立足國情,因地制宜地發展能源多樣化,積極發展核電,提高能源供應獨立性,實現安全供應。比利時的能源戰略長遠目標是使用更利於環保的能源,逐步向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過渡。波蘭在長期能源戰略目標下,針對當前問題,突出過渡期的能源戰略重點。依據國家能源法,明確政府與企業的職責,國家財政將不直接參與能源項目投資,只在法律和稅收政策、貸款擔保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持。美國能源戰略的核心是提高能源供應自主性,突出特點是壹個具有長期性和綜合性的國家戰略。戰略目標明確,並輔有相應詳細的政策和對策目標、措施,易於操作、監管。實際上,美國能源戰略還有壹個極為重要內容就是充分開發利用全球的油氣資源。觀察美國國家外交戰略圈,幾乎囊括了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等戰略資源的國家,特別是中東地區。在不斷努力鞏固海外石油來源的同時,逐漸明確要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發展新技術,包括燃料的替代技術和設備的更新技術。
能源戰略和政策是日本政府壹貫的工作重點,能源戰略的穩定性促進能源政策的有效實施。雖然日本能源資源貧乏,目前日本壹次性能源的自給率不足20%,但是政府立足於技術創新致力節能,成立“節能中心”,健全能源管理體系,指導國民和企業的節能以及節能技術的研究開發,積極發展太陽能等新能源;著眼於全球能源資源的利用,堅持實施以保障能源安全為重點的外交策略,以及國內企業聯合壹致對外,參與國際競爭的做法,不斷提高開發國外石油資源的份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日本不斷完善能源構成多樣化、進口多元化和以石油儲備為依托的能源戰略,從政治、外交、經濟、科技等全方位考慮能源戰略的發展,確保了自身能源的長期安全供給,保障了國家的經濟安全,並使得日本成為世界能源效率最高的國家。俄羅斯能源發展戰略制定經歷了較長的時間。能源戰略目標明確,所關系到的對象明確。能源區域發展具有地域資源特點,相應的能源政策針對性強,每壹種能源,如石油、天然氣、煤、電能(包括核能和熱能)、能源輸送等的發展預測都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問題以及為實現改革所應該創造的必要條件。同時,指明了能源工業和其他工業部門的相互關系,能源工業科技和創新的重要意義。並且明確了能源戰略實施系統,包括:聯邦政府行動計劃,實施國家能源政策的指標體系,原有相關規劃的修訂,利用國家信息資源建立的能源戰略實施監控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同課題,而對人口眾多的中國來說,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和挑戰。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應對能源長遠發展遇到的嚴峻挑戰,我國采取正確的能源戰略具有決定性意義。只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源戰略,才能保證在“能源消耗最少,環境汙染最小”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我國必須汲取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學習其他發展中國家根據具體國情發展的經驗,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能源效率不斷提高和環境保護日益加強的中、長期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