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詩經》三百篇的微言大義,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純正”。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論語·為政》第2章。
原文:子曰:“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的微言大義,可以用壹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純正’。”
“思無邪”三字,源出於《詩經·魯頌·駉》,原是描寫魯僖公的馬夫專心養馬的神態,孔子借用來評論《詩經》。
孔子認為,《詩經》三百篇,內容健康,思想純正,合乎禮義,符合儒家的政治道德標準。孔子的這個評價,反映了孔子重視《詩經》的社會作用,要求詩歌於人的道德教化有所裨益的思想。
擴展資料
《為政》包括24章。本篇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為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系、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壹步闡述。
《論語》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篇)、《齊論語》(22篇)、《古文論語》(21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東漢末年,鄭玄以《魯論語》為底本,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壹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
鄭玄的註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壹條就是壹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系,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復章節出現。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壹手資料。
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壹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壹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百度百科--論語·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