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
校訓:用我最好的方式,做最好的我。
別名:民族小學
成立時間:1890
機構屬性:地區焦點
地區:北京市海澱區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德外後黑寺1號
獎項:國家可持續發展示範學校、國家課程改革項目、實驗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中央教育科學研究院基地學校、北京民族團結教育
知名校友:鄭
覆蓋面積:30000平方米
類別:公共
類型:公立小學
和而不同,快樂成長。
3.介紹
學校堅持“和而不同,快樂成長”的原則。辦學理念,註重特色發展,倡導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積累自信;了解少數民族文化,構建和諧;了解世界多元文化,成為壹種氛圍。“本著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註,校訓定義為‘盡我所能’,讓每壹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華的空間,得到個性發展。
幾年來,學校辦學成績顯著:教學成績連年提高,在海澱區名列前茅。學校在藝術、體育、科技、文化等領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其中民樂、跆拳道、網球等社團成為學校的品牌項目。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全國可持續發展示範學校、北京市民族教育基地、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示範學校、北京市民族團結教育先進集體、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範學校、北京市校園網球教育基地、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北京市校園環境整治先進單位、海澱區教學管理先進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學校、科技教育示範學校、體育先進學校、跆拳道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等。?
4.辦學歷史
1890,馬甸清真寺聘請大伊瑪目張子文為伊瑪目。為了改變當地貧困的面貌,張子文在馬甸清真寺創辦了壹所新學校,名為“易慧學”。起初,學校只教阿拉伯經文,後來在張子文的倡議下,開始教中文。這種學派被稱為“經學派”或“經學派”。1912隨著張子文離開馬甸清真寺,回民誌願者學校關閉。
民國四年(1915),馬甸村教育家丁先生在馬甸義學的基礎上創辦了“北郊私塾第二小學”。校址最早設在馬甸清真寺,後來遷到德勝門外的25號,所以25號南墻外的胡同叫“義學胡同”,壹直沿用到80年代。這所小學既收穆斯林,也收中國人,不再教經典和阿拉伯語,而是教語文、算術、常識、修養等課程。根據北京市教育局的檔案,這所小學在史靜教務局的註冊時間是1917,有4個班級,52名學生。
這所小學是馬甸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小學,對馬甸的教育具有裏程碑意義。但由於保守勢力的反對,丁曾將“培育二小”遷至小關村。1931年65438+10月20日,北京市教務局對民辦小學進行調查,“北郊第二民辦培育小學”仍在註冊中。但不久後,學校因缺乏資金而關閉。
1934年,回族教育家薛等人在後黑寺(現校址)創辦後黑寺小學。後黑寺小學成立並於3月1934開學,校名為“西北第四小學”。小學有六個年級。薛在1936邀請丁回任學校主任。1937,抗日戰爭爆發。日本當局威脅要與薛等人合作,但薛拒絕了,南下重慶。薛走後,西北小學四部1937停辦。
西北小學關閉後,學生輟學。1938年2月,丁糾集部分低年級輟學學生,創辦“馬甸短訓班小學”。根據北京教育局的記錄,當時只有壹二年級,學生41人,男生36人,女生5人。
1939年8月1日,丁在後黑寺辦起了壹所小學——北郊西村短期小學。這是壹所公立小學。學校有五個班級,172名學生。學校開設普通話、算術、常識、修養四門課程。
8月1945日,日本宣布戰敗。抗日戰爭勝利後不久,國民政府遷回北京,這所小學被保留下來,並改名為“北郊西村簡易小學”。
1946 65438+10月12國民政府教育局任命丁為校長。丁死於1946。在學校發展史上,丁是中流砥柱。丁在北京的民族教育中也有著崇高的地位。
1946下半年,“北郊西村簡易小學”更名為“國立成大教師附屬小學”,六個年級為完全小學,由薛弟弟薛文培任校長。
1949,北平解放後,學校更名為“惠民書院第壹附屬小學”。校址位於德勝門外的後黑寺後院,原“馬甸小學”舊址。這時形成了完整的小學,六個年級,六個班。
1954年,惠民學院第壹附屬小學更名為馬甸小學,馬甸小學的名稱壹直沿用到2004年。
2004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成為海澱區唯壹壹所民族學校。
5.教員。
學校擁有壹支業務精、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目前,北京市勞動模範1人,北京市骨幹教師2人,海澱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2人。校級以上骨幹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65,438+0%,禁杯班主任3人,海澱區最受歡迎班主任2人,黨員教師2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派出專職副院長,對學校發展和師資培訓給予大力支持。許多特級教師和知名專家經常來學校指導教學工作,讓孩子們快樂地學習。
6.教學建設
學校與首都體育學院、首都師範大學、中國音樂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四大支持我校,開設武術、足球、象棋、民樂、合唱、書法等課程和社團活動,並長期引進優秀外教開展英語教學活動。
學校將書法、網球、跆拳道、健美操、健美、足球等課程納入課程設置。同時還為孩子開設了美術、生活體驗、身體素質、人文素質等100多門選修課。每個學生可以選修兩門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參與率為100%。講師由我們的老師、外聘專家、非遺傳承人、高校專家和我們的家長組成。我們學校的民樂組已經形成了品牌,獲得了北京市金獎壹等獎和海澱區壹等獎。學校裏人人都學書法,有幾十個學生在全國和市區書法比賽中獲獎。中學生在北京的跆拳道、網球、健美操比賽中成績斐然。機器人社團比賽成績在北京也是名列前茅。
7.母隊
學校的許多學生來自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和有色金屬研究所。
30%的父母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60%的父母擁有學士學位。家長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為孩子開展文化講座、選修課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並擔任誌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