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臺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占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同策動了壹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臺,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臺。
巴列維上臺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壹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壹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壹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擴展資料: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壹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只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也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意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臺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遊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壹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遊戲》制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鬥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人民網:美國制裁生效,伊朗見招拆招
百度百科:1953年伊朗政變
百度百科:伊朗人質危機
百度百科:逃離德蘭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