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ala Lumpur 是當地的土語(馬來語),19世紀的時候,統治馬來半島的英國人掌握不到 Kuala Lumpur 的發音,他們用著帶有洋腔的發音,把 Kuala Lumpur (瓜拉隆坡)念成 Keat-a-al Loom-poor(克拉拉-勒冷普爾),隨後,移民到當地的客家礦工便把 Kuala Lumpur 依據洋腔發音的 Keat..(將華人難念的L音略去)Loom Poor ,把 Kuala Lumpur 說成為“吉隆坡”(客家語)。
擴展資料:
1、吉隆坡在1857年建立於鵝麥河與巴生河的交匯處。這解釋了吉隆坡的馬來語名 (Kuala Lumpur,原意為泥濘河口)的由來。
2、1857年,雪蘭莪州皇族,拉惹阿都拉把巴生谷開放於采錫礦者,吸引了大量來自中國的礦工來采錫,吉隆坡就從而漸漸地發展起來。統治馬來西亞的英國殖民政府委任稱為“甲必丹”的華人領袖來掌管當地華人的事務。當時出任甲必丹的葉亞來在壹場內戰後重建吉隆坡,鼓勵馬來人進行種植,重開礦場吸引華人礦工工作,並向雪蘭莪蘇丹和商人借貸巨款進行開發與重建,為今日吉隆坡的發展與繁榮打下基礎。
3、吉隆坡在1880年成為雪蘭莪州的首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吉隆坡於1942年1月11日淪陷日軍手中,總***長達44個月之久。
4、在1957年,吉隆坡成為剛從英國取得獨立的馬來亞聯合邦的首都。當時,第壹任首相東姑·亞都拉曼就在吉隆坡的默迪卡體育館宣讀獨立宣言。
5、1974年,吉隆坡從雪蘭莪割讓出來成為聯邦直轄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