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湖北潛江傑出人物

湖北潛江傑出人物

悠久的文化歷史不僅形成了潛江淳樸的民風,也孕育了許多人才。近百年來,先後有中共第壹次代表大會代表李(中共第壹次代表大會前半段在上海家中召開,後遷至嘉興南湖),辛亥革命先驅、新中國首任農業部長李樹成,辛亥革命武昌首義革命團總幹事劉敬安,第壹任監察部長,著名劇作家、文學巨子曹禺。

經濟發展

錢江水城具有獨特的園林特色。這裏是古老雲夢澤的壹角,湖泊星羅棋布,河網縱橫,樹木蔥郁。它是被譽為“活化石”的水杉的第二故鄉。70年代初,壹部反映錢江風光的紀錄片《水城花園》在聯合國公映,引起強烈反響。著名作家畢約稱贊潛江:“這是壹座綠色的城市!”潛江,地上糧棉油豐富,地下油氣鹽豐富,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目前,潛江已成為國家商品糧、優質棉、特色水產、速生豐產林、瘦肉型豬、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創匯七大基地,形成了油氣開采、冶金機械、醫藥化工、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國內有四家上市公司:錢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鉆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幸福實業。錢江藥業是中國唯壹的眼科藥物生產基地,江鉆股份生產的石油鉆占亞洲市場50%以上。中國牛磺酸生產基地永安制藥,國際市場占有率60%。長江大橋也進入了上市輔導期。第二屆中國(潛江)曹禺文化周籌備期間,潛江市委宣傳部發布了《潛江市投標征集公告》,獲獎設計經公示後確定使用。[1]

自然資源

潛江地上糧棉油豐富,地下油氣鹽豐富。石油2億噸,天然氣9700多億立方米,巖鹽近8000億噸(是中國“鹽都”自貢的30倍),鹵水6543.8+036億立方米,中國潛江盛產鋰、銫、銣、溴、鉀、碘、硼、矽、鍶、鎳、錳。

交通

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東連武漢,南接監利,西接荊州,北連荊門,與天門隔漢江相望。滬蓉高速公路、國道318橫貫全境,滬高鐵(漢宜高鐵)橫貫東西。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五”以來,潛江市集中力量發展交通運輸,取得了明顯成效。是省內唯壹的平原湖區高速公路網試點和全國農村公路示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密度和通達性居全省前列。全市公路裏程1664.64公裏,21個區、鎮、辦、場通二級公路,371個自然村、場全部通公路。城市“五橫三縱”(五橫:廣澤大道、318國道、滬渝高速、雲拓公路、華容公路;千箭線、錢景線、幸福公路三縱線路網骨架基本形成,壹個幹線與支線相連、內外銜接順暢的路網格局初步形成。流經境內的漢江四季航運順暢,有紅旗、澤口兩個港口,年吞吐量300萬噸。城市交通正趨於交通現代化水平,如國省幹線公路高等級化、城鎮公路黑化、鄉村公路等級化、智能綜合交通和交通管理信息化。

在硬交通環境改善的同時,交通運輸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正逐步向客車舒適化、貨車專業化、船舶系列化方向發展,實現了人的便利和貨的暢通。全市營運客車610,座位13036,貨車3000輛,12901噸,花園城出租車250輛,鎮出租車193輛。2003年,全市完成公路客運924萬人次,客運公裏83567萬公裏,公路貨運409萬噸,貨物運輸48078萬噸。全市客運班線達到141,日班1350班。客運網絡的觸角已經延伸到全國26個省市。農村客運班線11,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交。有壹級客運站1個,二級客運站3個,三級以下鄉鎮客運站16個,壹級維修企業8家,二級維修企業34家,三級維修戶360家,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甲級站1個,汽車駕駛員培訓學校1個。裝卸作業人員10人,運輸服務人員27人。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園林和光華中心,城鎮為節點,連接鄉村,輻射城外的客貨運輸網絡。

2010年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0.7億元,增長16.2%;地方壹般預算收入72481億元,增長49.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29億元,增長39.5%;外貿出口總額6543.8+750億美元,增長654.38+02.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79元,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6486元,增長17.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2.5。——農業的基礎地位得到加強。農業經濟穩步發展。面對氣溫低、日照少、雨天多的自然災害,全市上下團結壹心,快速反應,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防洪排澇、抗災治理,實現了“遇災無災,災年有豐收”。全年農業增加值48.2億元,同比增長5.2%。糧食總產量40.4萬噸,同比增長4.0%;棉花總產量4.4萬噸,同比增長8.2%;石油總產量10.9萬噸,同比下降3.6%;水產品產量9.2萬噸,同比增長6.9%。農業產業化水平進壹步提高。大力推進畜禽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全年生豬出欄93.4萬頭,同比增長3.1%;家禽1484萬只,同比增長4.3%,畜禽養殖規模占飼養總量的68%以上。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小龍蝦野生寄養面積達到654.38+0.8萬畝,網箱養鰻達到60萬尾。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新增規模以上企業6家,農產品加工年產值達到6543.8+03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創建進展順利,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3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迅速,達到167個。精品品牌戰略深入推進,長相思、聚源油業、華山水產、湖泊水產等12家企業的18產品榮獲湖北省名牌稱號。湖北原野蔬菜有限公司與香港李亮蔬菜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供港蔬菜標準園,蔬菜出口取得新突破。

——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籌集資金61.05萬元,完成水利建設1.221.00平方米,標準工750萬人。投資51.77萬元,完成了灌區續建配套和“小農水”國家重點縣項目建設。籌資6500萬元修建通村公路259公裏。完成投資654.38+0.7億元,完成5萬畝高產農田建設示範工程、3萬畝基本農田“促地滅螺”工程和654.38+0.000畝基本農田土地整理工程。惠農強農政策全面落實。認真落實中央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業生產資料增加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燃油價格補貼和汽車摩托車家電下鄉補貼等政策,農民直接受益654.38+0.6億元。農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積極推進土地整理和流轉,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全力實施項目建設,農墾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全市農墾系統完成工業總產值43.6億元,同比增長39.5%;農業總產值654.38+0.45億元,同比增長654.38+06%。工業招商引資和技術改造擴建項目26個,投資6543.8+0億元。農業人均純收入7450元,同比增長18.2%。

工業經濟在轉型中快速發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54.38+045.5億元,同比增長22.5%,其中市級工業增加值96.2億元,占比66.1%,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輕工業增速比重工業增速高10.6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10.9%;主營業務收入51.09億元,同比增長35.2%;利稅總額36.9億元,同比增長175.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76家,比上年凈增23家。園區增長極的作用日益凸顯。投資6543.8+多億元深入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拆遷改造,實施了金華潤“4052”拆遷改造、物流通道、華中家具產業園基礎設施、園區路網、管網建設。

商貿流通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6億元,同比增長21.4%。新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和綜合服務機構160個。[2]

2011年

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821億元,同比增長15.2%,在全省17個市州中排名第七,繼續保持全省縣域經濟領先地位;全區財政總收入32.85億元,同比增長65.438+02.6%,其中地方壹般預算收入65.438+0.250億元,同比增長46.7%;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72.44億元,同比增長3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6億元,同比增長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1元,同比增長12.438+0%。第三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壹、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由2011的16.6:52.3:31.1調整為2014.6:57.5:27。

2011年,全市進出口總額36615000美元,同比增長101.7%。其中,出口34806萬美元,同比增長98.7%;省政府考核目標任務19266萬美元的180.7%;出口額居全省第九位,增速居第二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3.4個百分點。隨著我市水產品出口產業的不斷發展,2011年,我市被商務部授予“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示範基地”。

全市外貿出口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1,出口規模越來越大。全市有出口實績的企業23家,其中:出口超7000萬美元的企業1家(油田外貿);5000萬美元以上企業1家(永安藥業);4000萬美元以上企業2家(湖泊水產、弄玉食品);超過3000萬美元的企業(華山水產)有1家;花費超過654.38+00萬美元的企業有4家(富豪醫療、黎齊華盛有色、何江醫用材料、利維戈服飾);5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4家(賽創服裝、雅麗服裝、方圓鈦白、本亞服裝)。

2.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全市出口商品形成了以農產品為主體,化學醫藥、服裝紡織、醫用材料、機電產品齊頭並進的新格局。化學藥品出口701.6萬美元,占20.2%;農產品出口13240萬美元,占38%(其中:蘑菇出口79120萬美元,水產品出口4839萬美元);醫用材料出口3265438美元+0.7萬美元,占9.2%;紡織品服裝出口365438美元+0,81萬美元,占9.21%;機電產品出口6378萬美元,占比18.3%;冶金建材產品出口1774萬美元,占比5.1%。

2012

201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4465438+76億元,增長12.9%,地方壹般預算收入16.02億元,增長2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7.06億元,增長35.0%;出口總額3.58億美元,同比下降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1元,增長12.1%;農民人均純收入8785元,增長14.3%,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省領先。[管轄區域]

潛江轄6個行政區(農場)、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7個辦事處、10個鎮。

管理區域:西大環管理區、宗口管理區、熊口管理區、梁雲湖管理區、後湖管理區、周吉管理區。

辦公室:花園辦公室、光華辦公室、澤口辦公室、師洋辦公室、周吉辦公室、泰豐辦公室、高昌辦公室。

鄉鎮:熊口鎮、竹根灘鎮、高石碑鎮、老新鎮、王場鎮、漁陽鎮、龍灣鎮、浩口鎮、積玉口鎮、張金鎮。

省級經濟開發區:黔江開發區、張金經濟開發區和花園經濟開發區。

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省民政廳正式發文,我市棉種場改為潛江市太豐辦事處,陽市磨市辦事處等9個村和園林辦事處的小南門社區也劃歸太豐辦事處,成為我市第十六個鄉鎮行政機關。

經省政府批準,省民政廳正式發文,同意在我市設立高昌街道辦事處。原高場種子場的地理範圍為新成立的高場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至此,潛江的街道辦事處將增至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