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嚴禁采集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
教育部:嚴禁采集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各地要健全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登記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則,進壹步規範報名信息采集。教育部:嚴禁采集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
教育部:嚴禁采集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1近日,教育部正式下發工作通知,部署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要求全面落實“公民同招”,全面清理取消無謂證明材料,嚴禁采集學生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應在招生入學時壹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類APP、小程序隨意反復采集學生相關信息。嚴禁高中提前招生、超計劃招生、違規跨區域招生,嚴禁招收借讀生、收取借讀費。
不得利用小程序反復采集信息
教育部要求各地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常住人口學齡兒童摸底調查制度,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目標要求,為每所義務教育學校科學劃定招生片區範圍;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的地方,鼓勵逐步實行單校劃片;
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地方,積極穩妥推進多校劃片,並將熱點學校分散劃入相應片區,推進片區間優質教育資源大體均衡,確保2022年招生工作全面實行劃片就近入學。
在學生信息采集方面,教育部要求健全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登記制度,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逐步實現網上報名、材料審核和錄取,切實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全面清理取消學前教育經歷、計劃生育證明、超過正常入學年齡證明等無謂證明材料;預防接種證明不作為入學報名前置條件,可在開學後及時要求學生提供。
應當采集學生基本信息、家庭住址及家長姓名、聯系方式等必要信息,嚴禁采集學生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信息采集工作應在招生入學時壹次性采集,不得利用各類APP、小程序隨意反復采集學生相關信息。
嚴禁高中提前招生、超計劃招生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分別明確小學、初中學生錄取的具體方式和規則。片區內登記報名人數少於學校招生計劃的,學校應全部錄取;超過學校招生計劃的,按照已明確的規則錄取,其余未錄取學生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相鄰片區就近協調安排入學。
實行小升初對口直升的,鼓勵通過小學、初中強弱搭配等方式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切實落實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薄弱初中的政策措施,引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
在落實公民同招方面,教育部要求,堅持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壹管理,優先滿足學校所在縣(區)學生入學需求,所在縣招不滿且審批機關為市地級及以上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的,可以在審批機關管轄區域內適當跨縣招生,不得跨設區的市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在普通高中招生上,嚴禁提前招生、超計劃招生、違規跨區域招生,嚴禁招收借讀生、收取借讀費。嚴格落實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普通高中獨立招生規定,嚴禁公民辦學校混合招生。
教育部:嚴禁采集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2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進壹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對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作出部署,明確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登記嚴禁采集學生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
通知要求,各地要科學合理劃定片區,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常住人口學齡兒童摸底調查制度,按照“學校劃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學”的目標要求,為每所義務教育學校科學劃定招生片區範圍。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的地方,鼓勵逐步實行單校劃片,合理穩定就學預期。
教育資源不夠均衡的地方,積極穩妥推進多校劃片,並將熱點學校分散劃入相應片區,推進片區間優質教育資源大體均衡。確保2022年招生工作全面實行劃片就近入學。
在規範報名信息采集方面,各地要健全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登記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則,進壹步規範報名信息采集。全面清理取消學前教育經歷、計劃生育證明、超過正常入學年齡證明等無謂證明材料。嚴禁采集學生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不得利用各類APP、小程序隨意反復采集學生相關信息。
通知明確,各地要全面落實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政策,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要優先滿足學校所在縣(區)學生入學需求,不得跨設區的市招生。進壹步壓減優質公辦普通高中和民辦普通高中跨區域招生計劃。
同時,各地要健全控輟保學長效機制,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應入盡入。深入推進“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規的隨遷子女入學證明材料及其時限要求,不得要求提供戶籍地無人監護證明。認真落實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政策,對回戶籍地參加中考的隨遷子女,妥善做好考試招生報名服務工作。
教育部:嚴禁采集家長職務和收入信息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進壹步做好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其中對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作出部署,並強調要全面清理取消無謂證明材料,嚴禁采集家長職務收入信息。
通知強調,各地要健全義務教育入學報名登記制度,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則,進壹步規範報名信息采集。
不可否認,學校收集家長的相關信息,從家校***育的角度來說,有壹定的合理性。除了學籍管理的需要,它也是教師教育教學的壹個參考。通過了解家長的情況,老師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成長學習環境,對學生因材施教,也能夠準確地對困難學生給予助學的機會。
然而,很多中小學幼兒園收集家長的個人信息,還要填寫家長的職務、工作單位、收入等信息,這就有點讓人擔憂了。在家長看來,“工作單位、聯系方式也就罷了,學歷、職務、收入也在采集之列就讓人想不明白了”,不少家長擔心,父母職位和學歷的高低,恐怕會讓自己的孩子被區別對待。
有教無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壹直是教育的初衷。但“收集家長職務信息”的做法,容易造成因“財”施教、因“權”施教,不僅違背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有損教育公平,也將加劇家長以及整個社會的教育焦慮。而且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也不容忽視,比如“農民的.孩子”“普通市民的孩子”是否會產生心理自卑?是否會造成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熱衷當官?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取消學校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是維護教育公平的必要糾偏。教育本就應該壹視同仁,無論家長是幹什麽的,在學校裏,孩子都必須是壹樣的。
不久前,《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通過,這意味著我國進入個人信息全面保護的法治時代。學校收集學生家長信息的範圍,以及對家長信息的保護,也要符合“合法、正當、必要”等法律原則。所以,應取消收集家長職務信息,並在全國範圍內都應該早日叫停。讓教育回歸教育本身,讓學生相信奮鬥的力量,讓老師專註於教書育人,這才是教育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