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蔣勛卻認為: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 所以,生命裏第壹個愛戀的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壹個空間裏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相反的,壹個在外面如無頭蒼蠅亂闖的生命,最怕孤獨。
作者70年代在法國的時候,曾讀到壹篇報道,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巴黎的上班族壹回到家就打開電視,打開收音機,他們也不看也不聽,只要是有個聲音,影像在旁邊就行。這篇報道在探討都市化的孤獨感,指出在工商社會裏的人們不敢面對自己。
? 我們也可以自我檢測壹下,在沒有聲音的狀態下,妳可以安靜多久?沒有電話,傳真,沒有電視、收音機,沒有計算機,沒有網絡的環境中,妳可以怡然自得嗎?
當作者再次到法國去,驚奇地發現法國人使用電腦的情況不如我們國家普遍。是不是那篇報道及早的提醒人與自己,與他人相處的重要性?所以,現在如果妳到巴黎去,會覺得很驚訝,他們家裏沒有電視,很少人會壹天24小時帶著手機。
有時候妳會發現,速度與深遠似乎是沖突的,當妳可以和自己對話,慢慢的儲蓄壹種情感,醞釀壹種情感時,妳便不再孤獨。而當妳不能這麽做事,永遠都是在孤獨狀態,妳跑得越快,孤獨追得愈緊,妳將不斷找尋柏拉圖寓言中的另壹半,卻總是覺得不對,即使最後終於找到對的另壹半,也失去耐心,匆匆就走了。
對的另壹半,需要時間相處,匆匆來去,無法辨認另壹半的真正面目。我們往往會列出壹堆條件來尋找符合的人,身高、體重,工作、薪水……網絡交友尤其明顯,只要輸入交友條件,便會跑出壹長串的名單,可是總覺得都不對。
所有大家認為可以簡化的東西,實際都很難簡化,反而需要更多時間與空間與自己對話,使這些外在的東西慢慢沈澱。妳會發現,每壹個人都可以是妳的另壹半,因為妳會從他們身上找到壹部分,與生命另外壹半相符合的東西,那時候,妳將不再孤獨,覺得生命更富有,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