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用法 - 【中醫陰陽五行理論】 中醫陰陽五行學說

【中醫陰陽五行理論】 中醫陰陽五行學說

在我國醫學中,無論對人體的組織結構、功能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藥物治療,都運用陰陽五行學說。我在此整理了中醫陰陽五行理論,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中醫陰陽五行理論簡介

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來自易經,肝膽為木,心小腸為火,脾胃為土,肺大腸為金,腎膀胱為水!

在人體當中,心臟就像是太陽,而肺就像天空,脾就像是大地,腎如江河湖海,肝如大地上的樹木!

太陽?心?的能量照耀天空?肺?中的水汽下降傳遞到大地?脾?滲透到溪河?三焦?灌溉大地滋養萬物?肝?而江河湖海的水?腎?又蒸發到天空?肺?循環不已!

1 心臟主血液的動能,2 脾臟生肉,主口中之濕,3 肝臟開竅眼目,之性為連貫全身,4 肺臟主皮毛與鼻,5 腎臟生骨髓開竅於耳,在地為水,水生血!

腑主宣泄,臟主收藏。腑可實不可滿,臟可滿不可實!實者泄其子,虛者補其母,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

青黑為?痛?紅黃為?熱?白色為?寒?

1 酸入肝為木,青色 2 苦入心火,紅色 3 甘入脾土,黃色 4 辛辣入肺金,白色 5 鹹入腎水,黑色

腑主宣泄,臟主收藏。腑可實但不可滿,臟可滿但絕不可實。

中醫認為?有諸內者,必行諸外?,即不同類型體質對疾病有不同的親和性。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於醫學領域,用於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知道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中醫五行相克治療原則

1.培土制水法,適用於脾虛不運,水濕泛濫而致水腫脹滿之證。土和水,指脾腎兩臟,培土制水,指溫運脾陽,或溫腎健脾,以治療水濕停聚為病,又稱溫腎健脾法。若腎陽虛不能溫脾陽,則腎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濕不化,治當以溫腎為主,兼顧健脾。

2.抑木扶土法,適用於肝的疏泄太過,木旺乘土之證。木和土,乃肝脾兩臟。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療肝旺脾虛,又稱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調理肝脾法。

3. 瀉南補北法,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 瀉南補北法,即瀉心火滋腎水,又稱瀉火補水法。

4.佐金平木法,適用於肺失清肅,肝火偏盛之證。金和木,乃肺肝兩臟。佐金平木,即清肅肺氣以抑制肝木,又稱清肺瀉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