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俊,他年輕時信奉王陽明“知是行之始”的哲學思想,於是改名陶知行。後來,他通過教育實踐認識到自己年輕時信奉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謬誤,轉而篤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於是把名字改為“行知”。表明著他從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向唯物主義的轉化和發展。
3、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原名李仲葵。他在14歲時便以優異的成績獲準公費留學日本,可是他在填寫登記表時誤將年齡“十四”填入了姓名欄內。由於表格不好換,他急中生智,將“十”字加上幾筆改成了“李”字,“四”字卻無法再改。但是叫“李四”這名字不好聽又沒有意義。怎麽辦?他壹擡頭,看到中堂大匾上有“光被四表”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形容盛德善行遠播四方,於是他便靈機壹動,在“李四”後面加上壹個“光”字,後來便叫李四光。
4、我國現代作家張恨水,原名張心遠。有壹次他讀了李煜《烏夜啼》末句詩“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後,醒悟到時間如流水,切不可讓它在嘆息中白白流逝。於是改名張恨水,作為對自己壹生的鞭策。
5、我國著名油畫家徐悲鴻,原名徐壽康。有壹次,他到壹個親友家去吃喜酒,許多有錢的子弟都穿著綢衣,而徐悲鴻卻穿了壹件布大褂,這樣就遭到別人的冷落,從此他憤世嫉俗,立誌不穿綢衣。為了在社會上謀生立足,他想進“洋學堂”讀書,但父親拿不出錢。於是他便去向別人借錢,可是誰也看不起他這個“窮小子”,這使他深感前途的渺茫,世態的炎涼,不禁悲從中來,猶如鴻雁哀鳴,從此改名為“悲鴻”。此後他壹直以悲鴻自詡,並發憤繪畫,終於成了藝術大師。
6、《水滸》的作者施耐庵,原名施端彥。他創作《江湖豪俠傳》時,寫到“石秀智殺裴如海”壹章,感到筆不流暢,難於卒章,於是棄筆掩卷,不願再寫下去。友人得知此事,給他講了壹個和尚潛心念經、端坐庵內30年,居然把木魚敲了個深坑的故事,對他頗有啟迪,便寫了“耐庵”兩字貼在書房,作為座右銘,告誡自己潛心創作。以後他幹脆更名為耐庵。
7、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他從武漢回到上海,壹時無以為生,便聽從朋友的勸告,花了四個星期寫成了他的名作《幻滅》,準備在葉聖陶代編的《小說月報》上發表。可當時,他正被蔣介石政府通緝,如果用真名,將會給葉聖陶招來麻煩,而且《小說月報》的主人、商務印書館的老板也不會允許,他當時思想也確實處在壹個苦悶痛苦的矛盾中。於是他隨手寫了“矛盾”二字作筆名,可葉聖陶認為“矛盾”二字顯然是假名,仍然會招來麻煩,於是便在“矛”字上加了壹個草字頭。以後沈雁冰便壹直沿用這個筆名。
8、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是父母所起,因為他生在陰歷臘月二十三那天,離春節只差七天,圖吉利,取名“慶春”,是慶賀春天到來的意思。到他上中專師範的時候,他為自己起了壹個字,舍予。這個字取得很巧妙,是把自己的姓拆成兩半,成為“舍予”二字。這兩個字又有講法,是“舍我”也就是放棄私心和個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獻自己的含義。以後他又取“舍予”中的頭壹字,前邊加上壹個“老”字,當作自己的筆名。1929年他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正式署名為“老舍”。
9、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他在江蘇金壇縣“乾生泰”小雜貨鋪呱呱墜地後,父親華誌祥剛好背了壹個籮筐進店,這時接生婆向他賀喜,年過四十的父親把兒子抱在懷裏,笑嘻嘻地看了看,然後拿過壹個籮筐,輕輕放到裏面,又在上面扣了壹個籮 筐說:“進筐避邪,同庚百歲,就叫羅庚吧!”從此,這位後來成為著名大數學家的名字壹直沒改,老人起的名字雖然有封建迷信的因素,可也不妨礙華羅庚在數學領域作出偉大貢獻。
10、我國現代著名作家郭沫若,原名郭開貞,1919年,他在日本留學時,才取了“沫若”這個筆名。這是什麽意思呢?“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是流經郭沫若家鄉的兩條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為筆名,是表示他身在異國、不忘家園的意思,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11、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原名謝婉瑩,“冰心”取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詩:“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之所以選擇“冰心”作筆名,據她自己解釋:“壹來因為冰心兩字,筆書簡單好寫,而且是瑩字的含義。二來是我太膽小,怕人家笑話批評,冰心這兩個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時候,不會想到這兩個字和謝婉瑩有什麽關系。”
12、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據說在他生下來後抓鬮時,抓到的是壹本《詩經》,因此他父親在高興的同時也感到有些為難:如果兒子長大後真的成了壹位詩人,要是沒有壹個漂亮的名字豈不遺憾?因此,他父親就對給兒子起名愈加謹慎,以至於兒子7歲時,也沒有給起出名字來。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