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阿西莫夫短文》初二語文說課稿

《阿西莫夫短文》初二語文說課稿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初二語文說課稿

作為壹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麽說課稿應該怎麽寫才合適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阿西莫夫短文兩篇》初二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壹、說教材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課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第3篇課文。本冊書說明文閱讀***兩個單元,可以說重在培養學生對說明文的閱讀、理解、分析的能力和註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以及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註意說明的順序和方法;提高默讀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是壹篇典型的科普說明文,兩篇短文《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都有關於恐龍,但是說明的對象又有所不同,又結合班級情況和單元重點。在重難點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養他們閱讀說明文的能量從而積累知識。

二、說教法

說明文是相當枯燥了,因此必須抓住某壹方面來提起學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上必須讓學生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問題加以提煉。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讀,讓學生自己讀懂文章,在相對有難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其閱讀說明文的能力。本文作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問,尤其是語言方面更有許多值得體味的地方。

三、說目標

(壹)知識目標

1、不同領域的科學發現可以互相啟發,從而發現新的論據或得出新的結論。

2、短文兩篇所說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順序及說明方法、語言特色。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大膽的推測,合理的想像,合乎邏輯的分析、求證。

2、學會從不同角度對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進行思考。

3、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四、說課時

依照目標分為壹課時。

五、說準備

1、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習慣,布置預習內容。(生字詞、作者簡介)

2、準備好多媒體電腦,投影及相關軟件。

六、說過程

(壹)導入新課

如今統治地球的是人類,人類的歷史也不過幾百萬年。在人類出現之前,曾有壹種爬行動物統治過地球,這種爬行動物是什麽呢?(恐龍)然而在6500萬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壹億六千萬年的恐龍突然消失了。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壹個謎。如今在不同的地區發現了恐龍化石,這意味著什麽呢?恐龍滅絕的原因又是什麽呢?對此,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分別做出了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兩篇短文。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默讀第壹篇《恐龍無處不在》,並思考:(多媒體依次顯示)

1、在南極及其他大陸上都發現了恐龍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麽?

2、恐龍能在今天的南極地區生存嗎?為什麽?作者經過分析思考得出了什麽答案?

明確:

1、恐龍化石無處不有

2、不能。因為南極地區非常寒冷,而恐龍不適應寒冷的氣候。恐龍的生活環境需要的溫度是32度左右。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在遷移。

(設計意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知道作者寫的意圖。)

由此,引出了大陸漂移學說,更形成了壹種理論——“板快構造”理論。剛才同學們看書時應該發現文中6—8段對“板快構造”理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有沒有同學能用自己的話把他闡述出來?

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後壹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並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生活。後來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這些大陸經過不斷地漂移,逐漸形成了今天大陸的樣子。這些大陸在分離時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個大陸都有恐龍化石。

也就是作者將恐龍無處不在與“板快構造”理論聯系了起來,用書中的原話,就是最後壹段:(請同學們壹起讀壹遍)

因此,南極洲的恐龍化石,為支持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這壹理論提供了另壹個強有力的證據。(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說明文的說明對象要研究課文才能找到,不壹定在課文開篇提出,培養學生的舉壹反三。)

思考:

1、那同學們想壹想,本篇說明文的說明對象到底是什麽?(板快構造理論)

2、為了說明清楚對象,他的說明角度是什麽?(通過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來證明“板快構造”理論)

3、本篇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寫作思路)是什麽?

學生回答後,多媒體展示圖表。(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讀說明文的過程與方法,清楚作者思路,以及學生的歸納能力)

我們分析了《恐龍無處不在》,通過阿西莫夫的推理了解到了“板塊構造理論”,知道了為什麽恐龍無處不在,現在我們依照剛才的分析,試著來看壹下《被壓扁的沙子》從而揭開恐龍滅亡之迷?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篇《被壓扁的沙子》,試著填壹下右邊的三個框。(設計意圖:讓學生學以致用,學會讀說明文)

《恐龍無處不在》《被壓扁的沙子》

說明對象地殼在進行緩慢但又不可抗拒的運動即“板快構造”理論恐龍的滅絕

說明角度通過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來證明“板快構造”理論通過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證明恐龍的滅絕

說明順序(寫作思路)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恐龍無處不有→恐龍不會遷移→大陸在漂移(“板快構造”理論)恐龍滅絕的原因→撞擊說、火山說→斯石英的性質→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

明確:

撞擊說:可能是由於壹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中,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壹段時間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所有恐龍和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說: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壹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爆發,那麽也可能造成壹個足以使生命大量滅絕的災難。

證據:

1、在壹些地方發現了斯石英。(性質:壹般情況下會反彈,但是很緩慢,能保持幾百萬年。在850度高溫下會變成普通的沙子。為此,還特地用了金剛石與之作比較。)

2、學者們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層。

(三)試壹試(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寫作能力)

通過今天的學習,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重現六千五百年前的那場災難。

明確:

故事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壹天,恐龍們還在地球樂園中無憂無慮地嬉戲、覓食。

突然天空中出現了壹道剌眼的白光,壹顆直徑10公裏相當於壹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從天而降。那是壹顆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裏的速度壹頭撞進大海,在海底撞出壹個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氣化,蒸氣向高空噴射達數萬米,隨即掀起的海嘯高達5公裏,並以極快的速度擴散。

恐龍們驚慌失措,爭相逃命。可撞擊激起的灰塵布滿了天空。壹時間暗無天日,氣溫驟降,大雨滂沱。在以後的數月乃至數年裏,天空依然塵煙翻滾,烏雲密布,地球因終年不見陽光而進入低溫中,蒼茫大地壹時間沈寂無聲。

大量恐龍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凍死、餓死的厄運。

山洪暴發,泥石流將恐龍卷走並埋葬起來。恐龍時代就這樣結束了。

(四)總結全文: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了壹些科學知識,知道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說而不是火山說。對這壹結論,很多人支持,但也有壹些人反對,妳持什麽看法呢?歡迎同學們在課下查找有關資料對這壹問題繼續探討。(讓學生進壹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還豐富了他們的知識面,引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