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二年級語文《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原文
壹天,少年沈括讀到兩句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意思是說,四月百花都雕謝了,而山寺裏,這時桃花才剛剛盛開。沈括朝窗外壹瞧,看見自家院子裏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他想:同樣是桃花,為什麽開的時間不壹樣呢?他覺得很奇怪,就去問媽媽。媽媽笑著說:“現在剛好是四月,妳為什麽不自己上山看看?”
沈括聽了,就約了幾個小夥伴到山上去看桃花。媽媽讓他帶上小棉襖。
沈括和夥伴們壹同爬上高山。果然,那裏的桃花開得正茂盛。
為什麽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呢?小夥伴們七嘴八舌地爭論著……壹陣風吹來,大家感到有點涼颼颼的,沈括趕緊披上小棉襖。
2.小學二年級語文《山裏的桃花開得遲》教案
[教學過程]壹、欣賞古詩,引入新課
1、出示古詩《大林寺桃花》,請小朋友認真聽,仔細看。
2、輕聲地跟著讀壹讀。
3、出示詩中最有名的句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指導朗讀,註意讀準“芳寺”兩字的讀音。
4、師:這裏的“芳菲”指的是花草,妳知道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5、出示:四月百花都雕謝了,而山寺裏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6、師:這兩句詩從唐朝流傳至今,很多人都只是吟誦欣賞,很少有人去想其中的原因,而有壹個人,他就不同了,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這位歷很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沈括,他是壹個怎樣的人呢?
7、閱讀課外資料,初步了解沈括。
出示句子:沈括是我國北宋時代的壹位科學家。他寫了壹本很有名的著作《夢溪筆談》。
8、少年時代的沈括對詩中描寫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也就是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出示課題,齊讀)產生了疑問。為什麽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呢?讓我們壹起自學課文。
(說明:由白居易的名篇《大林寺桃花》引入,意在讓學生對整首詩有個大概的印象,隨後出示重點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幫助他們理解句意,同時學習生字“芳寺”。在此基礎上引出問題“為什麽四月百花都雕謝了,而山寺裏的桃花才剛剛盛開?順理成章地揭示了課題,進入課文學習。由於學生對沈括比較陌生,所以簡單了解沈括也是有必要的。)
二、自學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學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
(3)思考:課文講了件什麽事?
2、檢查自學。
(1)接龍讀課文(重在正音)。
(2)抽讀文中詞語:芳菲山寺雕謝枯萎棉襖茂盛七嘴八舌涼颼颼
(3)寫字指導:襖(註:“襖”是“衣字旁”,不要和“示字旁”混淆,可以從字義入手,右半邊的“夭”需強調第壹筆是“撇”。)
(4)交流:課文講了沈括小時侯的壹件什麽事情?
(說明:二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借助工具獨立識記生字的能力,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給予他們比較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主地進行讀文識字,這有助於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交流課文講了沈括小時侯的壹件什麽事情時,由於孩子還小,他們不能做到簡要概括,通常會具體地描述課文中的有關情節,這時,老師應有正確的把握,不能任意拔高要求。這壹環節旨在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了解情況,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閱讀能力。)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1、妳覺得沈括是個怎麽樣的人呢?(出示:的沈括)請妳再讀讀課文2——6節,邊讀邊思考。
2、交流
(1)愛動腦筋的沈括(板書)
(說明:這裏的答案不是的,對於小朋友不同的回答,如:勤於思考的沈括熱愛學習的沈括聰明的沈括等,老師都應予以肯定。)
妳從哪裏看出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是呀,當讀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壹名句時,沈括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同樣是桃花,為什麽開的時間不壹樣呢?
為什麽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呢?
請選擇其中的壹句聽寫下來,核對聽寫的句子
(說明:在壹年級邊聽邊用心記能力訓練的基礎上,二年級上半學期,可以對學生進行邊聽邊記錄的訓練。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結合課文學習,適時地選擇壹些簡短的、且沒有很多寫字障礙的句子讓學生進行聽寫訓練,將閱讀教學與聽寫能力的訓練緊密結合在壹起。)
指導朗讀句子。
在什麽情況下,沈括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呢?我們聯系上下文來讀讀。
師生接讀:沈括讀到的古詩中說四月百花都雕謝了,而山寺裏桃花才剛剛盛開,他發現院子裏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覺得這個現象很奇怪,於是想到——(同樣是桃花,為什麽開的時間不壹樣呢?)沈括來到山上看到桃花果然開得很茂盛,和古詩中說得壹樣,他又想——(為什麽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呢?),沈括確實是壹個愛動腦的孩子。
為什麽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呢?再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山裏地勢比平原高,氣溫低,所以桃花才開得遲啊!
(說明:根據要求圈劃詞句是近階段閱讀教學的壹個重點,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壹個重要方法。教學中要經常指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閱讀,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的沈括(板書)
他又是怎麽自己解決問題的呢?在組長的帶領下再來讀讀2——6節,找出沈括是怎樣解決問題的有關語句多讀幾遍。
交流板書,指導朗讀好有關句子。
問:他覺得很奇怪,就去問媽媽。(遇到問題,去問壹些有經驗的人也是解決問題的壹種辦法。)
看:沈括聽了,就約了幾個小夥伴到山上去看桃花。(遇到問題,自己去發現問題的地方看看,可能會找到答案。)
明白:壹陣風吹來,大家感到有點涼颼颼的,沈括趕緊披上小棉襖。走到山下,又暖和了。這時,沈括……(壹直在思考的沈括壹下子明白了。)
3、總結:沈括遇到問題時愛問為什麽,而且他還會想辦法去解決,正因為這樣,他長大後成了壹位博學多才的科學家。希望小朋友也能向沈括學習,養成愛動腦,勤思考,遇到問題努力想辦法解決的好習慣。
4、齊讀全文。
四、說話訓練
沈括對“四月百花都雕謝了,而山寺裏的桃花才剛剛盛開”這壹自然現象產生了疑問,妳在生活中,對哪些自然現象產生過疑問呢?
3.小學二年級語文《山裏的桃花開得遲》說課稿
壹、說教材。《山裏的桃花開得遲》講述的是沈括讀白居易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後產生疑問,動腦探索,尋找答案的故事。沈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學習,告訴學生要養成遇到問題積極動腦,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二、說“學情”。
學生已有壹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運用拼音、筆畫、筆順和字典等識字工具自主識記生字。通過前壹階段的學習,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能夠通過輕聲讀文了解主要內容,並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要求圈劃詞句。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編排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教學目標見教學設計)。
四、說教法。
根據教材特點,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教學此課時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壹)多媒體直觀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調動各種感官接受知識,在圖、聲、樂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產生***鳴,同時,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二)自讀自悟法:閱讀教學讀是關鍵。在教學中,我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邊讀邊思,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實現語感積澱。
(三)自主、合作、探究法:陶行知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根據本課的教學特點,我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五、說學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學習的方法。結合本課的教學特點,我引導學生采用“誦讀感悟、體驗學習、合作探究”的學法,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六、說實施。
(壹)欣賞古詩,引入新課
課伊始,由白居易的名篇《大林寺桃花》,配以濃濃的古韻聲將學生帶入,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了解這首古詩。然後出示重點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指導學生朗讀句子,學習生字“芳寺”,幫助他們理解句意。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凸現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之壹——聯系課文有關內容讀懂文中兩句古詩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出沈括,告訴小朋友沈括讀了詩句,對“四月百花都雕謝了,而山寺裏的桃花才剛剛盛開?”這壹問題產生了疑問,“那麽究竟為什麽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呢?讓我們壹起自學課文”順理成章地揭示了課題,進入課文學習。其間還插入了簡短的課外閱讀材料,目的是讓小朋友對沈括先有壹個簡單的了解。
(二)自學課文,了解內容
學生已具備了壹定的獨立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因此在這壹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讓小朋友自己輕聲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在自學為主的讀文識字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檢查,使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同時培養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也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
運用“邊讀邊想,邊讀邊記”的方法,感知課文內容,然後說說課文講了壹件什麽事。通過動口、動腦使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印象和初步的體驗,同時培養學生邊讀邊記,邊讀邊思的好習慣。
(三)精讀課文,體驗感悟
“多讀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多讀是悟的基本方法。圍繞“沈括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通過讀,以點帶面展開學習。
壹讀,概括出沈括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引出兩句沈括動腦思考的句子:同樣是桃花,為什麽開的時間不壹樣呢?
為什麽山裏的桃花開得遲呢?然後進行聽寫訓練,朗讀指導。聽寫訓練時,學生可以選擇其壹,目的是降低難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有目的的練習。朗讀指導時,重在引導學生讀出認真思考的感覺。
二讀,聯系上下文知道沈括是在什麽情況下產生這樣的疑問的。這裏采用師生接讀的形式,將課文內容重新組合,通過文中兩處語句:“自家院子裏的桃花真的都枯萎了”、“果然,那裏的桃花開得正茂盛”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詩句所敘述的是客觀事實,“山裏的桃花的確開得遲”,這其實也是兩句詩在文中的譯文,“聯系課文有關內容讀懂文中兩句古詩的意思”這壹教學難點由此被擊破。
三讀,通過接讀,學生的註意力被引到了“為什麽開得遲”上,下面就請學生再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讓學生在讀中尋找答案,在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同時培養他們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四讀,讓學生感受到沈括不僅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還是壹個遇到問題能夠自己想法解決的孩子。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找到相關的句子,知道沈括是通過問、看、細心觀察,最後找到答案的,使學生懂得遇事要想辦法解決的道理,同時學會解決問題的壹些方法。
(四)說話訓練
根據課後練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對哪些自然現象產生過疑問。在鼓勵學生運用語言正確、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熱情,養成細心觀察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