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要“三清”“三扣”
近兩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因其形式多樣、考點豐富、能喚起考生的寫作欲望等特點,倍受中考的青睞,大有取代“話題”作文的勢頭。
材料作文的內容壹般來說分為兩大類,壹類是“話題式”的材料。在所給的壹段文字中表達壹個相對集中的中心,或者是壹個相對明確的語意指向,我們把這壹中心總結出來後,按照“中心”來構思、寫作,就完全是在圍繞“材料”來寫了,這類的材料作文,我們把它看成是“話題”作文,只是多了提煉中心的環節。另壹類是“選擇式”的材料。在所給的文字中展示出所給話題的幾個方面,考生只要選擇壹個方面來寫就可以了,這種形式多見於“格言”、“哲人說的話”中。
面對靈活的表現形式,繽紛的文字內容,考生往往不能抓住材料的根本,導致作文偏題、跑題,成為困擾考生的難點。寫好材料作文其實並不難,面對材料,考生要做到“平心靜氣”,摒棄壹切浮躁心情,調整好自己的寫作狀態―――這是寫好材料作文的前提條件。
審題要“三清”
1.看清材料,領會內容。在閱讀材料時,要註意判斷這段材料屬於哪類材料作文,具體理解整體材料的內容,要把材料實實在在地讀懂,這壹環節重在整體把握材料。
2.理清內容,提煉中心。這壹環節是決定是否跑題的關鍵,壹定要認真對待。在整體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如果是“話題式”的內容,要概括其中心,明確材料的主旨,這就是寫作要確定的主題;如果是“選擇式”的內容,需要選取壹點,來確定這壹點的主要方向,從而確定作文的寫作主題。
3.讀清要求,規範寫作。讀完材料後,千萬不能忽視的是“寫作要求”。材料敘述後的要求需要細細閱讀,如果有“根據材料”、“結合材料”的文字,最好作文裏要巧妙體現材料的內容或影子,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引材料”,但“引材料”時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沒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後再看具體的寫作要求,明確作文在擬題、文體、寫法、字數等方面的限制,然後再規範地寫作,決不能“越雷池壹步”。
構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確文章的主題。主題是文章的靈魂,也是聯系材料的主要紐帶,因此作文中的主題壹定要明確突出,這是寫出優秀作文的必要條件。不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主題最好與所給材料有直接聯系,並且在作文各個部分(開頭、中間、結尾)都有體現,所以在構思時“點題”的設計就尤其重要了。
2.扣住主題,明確文章的重點。如果要寫壹篇議論文,中心論點的論證無疑是全文的重點;如果要寫壹篇記敘文,重點部分就是最集中體現文章主題的部分,對這壹部分的描寫要盡量豐富、形象,從而明確其在文章中的地位,進壹步突出文章的主題。
3.扣住重心,明確文章的亮點。文章的亮點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全文的素材選擇、情節構思還可以是語言表達、修辭的運用等等,不管是哪個方面,總之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點在有力地突出主題的同時明確出來,這樣作文就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2. 要寫好壹篇作文必須要哪幾個步驟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壹、細觀察細致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金鑰匙。文章是客觀事物在作者頭及中反映的產物,要反映客,不必須對客觀事物作仔細的觀察。只有仔細地觀察,才能從生活現象的礦藏中發現碎金璞玉,於泥沙混雜中攫取閃光的寶物。不掌握,“觀察”這把開門的金鑰匙,作文的“鐵門限”是決然跨不進去的。
二、多閱讀廣泛閱讀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條件。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多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首,不會作詩會吟。”魯迅先生也提倡多讀書,“必須如蜜蜂壹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叮在壹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們強調既要多讀,又要選擇地讀,更要讀進去,理解所讀文章的結構技藝,語言特點,從中掌握作文定得深刻些,變化多壹些。
三、巧選材精心選擇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加速器。選材的要求是要新穎,所謂新穎,就是批要選擇壹般人沒有接觸過的,或熟視無睹崦實含表深刻意義的。壹經作者筆之於書,就會發人深思令人感奮的材料。選材角度要小,要以小見大,寫人人眼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材料。為此,必須在頭腦中把各種材料比較、分析、綜合,進行去粗取精,改造加工,只有這樣,才能使材料新穎。而這種積極思考、反復推敲的選析工夫,對提高作文水平很有幫助。
四、常練筆經常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關鍵。要想入作文的大門,並求得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多練。諺語說的好:“文章讀十篇,不如寫壹篇。”這就道出了作文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我們學習了壹篇文章之後,弄懂了文章的結構方法,弄清了文章的寫作特色,就要學著運用這些知識與方法去實踐,去練習,使之變成自身的作文能力。實際上,我們第學習壹篇課文後都可以進行練筆。而片斷練習是練筆的壹種好方式,片斷練習所花的時間不長,又達到了練筆的目的。寫日記也是壹種有效的練筆方式,天天堅持寫日記,以後俄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五、勤修改反復修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催化劑。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驟,是提高作文質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說的好,“文章不厭百回改。”“文章是改出來的。”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秦的《戰爭與和平》反復修改了七次;魯迅先生主張“定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可見,文章修改,壹般是指從初稿寫出來到最後定稿的加工過程。修時要做到五看:看用詞是否通順,看主題是否鮮明,看結構是否緊湊,看語言是否優美。總之,“文章是改出來的。”壹般來說文章總是越改越好的,我們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3. 寫壹篇作文怎麽寫,要分為幾個步驟作文的寫作步驟 以壹次習作來說,應該特別註意以下幾步: (壹)審清題意: 審題,就是動筆前,認真讀題,對題目中每壹個字和標點(有的題目中含有標點)都要認真閱讀. 每壹個作文題目對作文內容都會有壹定的限制,我們在習作時要弄清這種限制,也就是要弄清範圍.壹般有這樣幾種範圍. 1、時間範圍.有的題目,從時間上規定了寫作範圍,我們審題時就應該審請時間範圍,這種規定大體有三種情況: 壹是取材的時間界限如《暑假中的壹件事》.二是啟示了所寫的內容時間跨度,如《午飯前後》.三是限定了所寫內容的特定時間背景,如《童年趣事》. 2、地點範圍.作文題目中常常出現壹些表示空間(方位)的詞語,它們往往對所寫內容的地點背景作了明確的限定.如《農貿市場》《上學路上》. 3、對象範圍.如《我熟悉的人》、《我的同桌》、《我的同學》、《我的夥伴》. 4、內容範圍.這是指對事件的限制.如《壹個難忘的事》、《 老師二三事》. 5、數量範圍.有些題對所寫人和事物都作了數量上的限定,我們要確定它的數量範圍,按照題目規定的數量要求去寫作.如《暑假中的壹件事、《學校生活二三事》. 其次就是要找準“題眼”.我們把它找出來,也就是找到了寫作的重點.如《壹件難忘的事》這個題目, “難忘”就是題眼.有的題目比較含蓄,我們更需註意什麽是關鍵詞,把意思領會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這個“傻”字是反語,表面是傻,實際上是不傻的意思. 找“題眼”有壹定規律.如果題目是壹句話.“題眼”多數在回答“誰?什麽?”的部分詞語中.如《我愛我的老師》的“愛”.如果題目是壹個詞組,“題眼”多是修飾部分.如《快樂的節日》的“快樂”.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標題都有“題眼”,如《我的同學》. 第三,確定體裁.記敘文包括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等四種主要體裁. 如果碰到半命題作文,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先填充,再壹步步來. 審題練習 1、看看下面的作文題,說說題目的意思,並找出“題眼”,在它的下面劃上“~~~~”線. ①最愛我的人 ②小學生活中的壹件樂事 ③可愛的家鄉 ④園丁贊 2、比較下面每組作文題,說說它們有哪些***同點,每個題目又有什麽不同要求: ①我們做了壹件事 ②難忘的日子 ③我愛老師 我做了壹件好事 難忘的壹天 我的老師 這件事做得好 難忘的時刻 我和老師 ④節日的夜晚 ⑤春遊XX記 ⑥記壹次運動會 歡樂的節日 遊XX記 運動會的壹角 3、仔細審題,確定下面這些習題目的體裁(記事、寫人、寫景、狀物、讀後感)重點和範圍. ⑴第壹次遊西湖 ⑵班上好事多 ⑶讀課文《XX》有感 ⑷閑不住的奶奶 ⑸不平靜的夜晚 ⑹校園壹角 (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義的健康的.壹篇文章贊揚什麽(或歌頌什麽),批評什麽(或揭露什麽),或說明壹個什麽道理,都應該使別人讀了以後受到教育或啟發.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那麽這篇文章就是有積極意義的. 2、中心要集中.壹篇文章必須圍繞壹個中心來寫,不能分散,不能有二個(或多個)中心. 3、中心要新穎.要善於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來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見大,由表及裏,從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從未曾發現的新的思想內容. 確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從題目中看出,如《勤儉節約的奶奶》、《我愛家鄉的秋天》等題目作文,確定中心思想必須符合題目的要求.有的作文題目設有直接規定中心思想,但是規定了確定中心思想大致的範圍,如《壹次有意義的活動》、《這件事教育了我》等題目,確定中心思想比前壹種情況有較大的自由,但也必須受規定的範圍的限制.有的作文題目完全沒有涉及中心思想,而只規定了在什麽範圍裏選擇寫作的材料,如《課間十分鐘》《我的爸爸》等題目,但要避免中心思想不明確的毛病. 1、給下面的作文題目分類,看看哪些題目直接規定了中心思想;哪些題目規定了中心思想的大致範圍;哪些題目完全沒有涉及中心思想. (1)壹個助人為樂的人 (2)春遊南北湖 (3)記壹次公益勞動 (4)書,我的好朋友 (5)生日 (6)我的小黑板 2、根據下面所給材料,請妳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李明在運動會比賽的前壹天身體不舒服,老師、家長、同學都勸他不要跑了,可他堅持參加.比賽中,李明被其他運動員遠遠地甩在後邊,但他仍頑強地跑完了全程. (三)選好材料 寫壹篇作文,在審清題意、定好中心之後,就要按照中心思想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凡是與中心關系密切的材料要抓住,凡是與中心無關的材料要舍棄,凡是能夠深刻表現中心的材料是我們選擇的重點. 選取作文材料,還要註意幾點: 1、材料要真實.我們作文要盡量寫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的事情,這樣方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當然,要求內容真實,並不排斥文章中合理的想象和聯想. 2、材料要典型.有時候可以選用的材料很多,我們就要通過比較進行分析,從這些都可用的材料中挑選出最能反映中心思想的材料來寫,這樣的材料壹般都是十分典型的材料. 3、材料要具體.寫作文時,壹定要把所寫的人(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寫)、事(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物、景等寫具體寫生動.因此,我們所選的材。
4. 寫出五種寫作順序常見的寫作順序有5種: 壹、按時間先後順序寫。
寫人、寫事、寫景時,常見的是以時間的先後為順序記敘。 二、按地點變換的順序寫。
常用於寫遊記、參觀記、活動。 三、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
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寫。 四、按不同內容的類別順序寫。
五、按總述與分述的順序寫。 1.先分後總。
2.先總後分再總。 3.先總後分。
另壹種意見是: 常見的寫作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事情發展順序、邏輯順序。總述與分述不屬於寫作順序,而是屬於文章結構。
文章結構有:總分結構、分總結構、總分總結構 學會依據中心安排寫作順序 裁剪材料、確定主次詳略之後,下壹步就是要將留取、加工確定好的材料編織起來,即組織材料。 組織材料就是給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據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 把確定好的材料進行合理、巧妙地安排。
它是構思文章、布局謀篇的又壹重要環節。 組織材料,其中壹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安排寫作順序。
安排寫作順序,就是根據材料的特點以及中心、表達的需要,對選 擇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壹定的順序合理地安排在壹起,組織到文章裏,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條理。 寫作順序是文章的層次,內容的條理,作者的思路。
文章結構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當,條理是否清楚,脈絡是否分明,關鍵都在於組織材料時能否找到壹個合理的次序。 先寫什麽,接著寫什麽,然後寫什麽,最後寫什麽,應該按照同壹個標準(壹定的記敘順序)來排列。
寫作順序不清,就會產生結構混亂的現象,寫出的文章就會顛三倒四,東拉西扯,別人讀了就難以留下清晰的印象。常用的寫作順序有哪些呢? (1)按照事情發展順序(起因→發生→發展→ *** →結果)組織材料,即先發生的情況先寫,後發生的後寫。
這種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順敘”或“正敘”,是最常用的壹種記敘順序。記事(包括寫活動、 遊記、參觀訪問記等)、寫人(主要指壹人壹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這種寫作順序。
采用這種順序組織材料,因為心裏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雜亂的材料理順;事情的開頭、經過和結果,條理容易寫清楚;重點內容容易寫具體。采用這種順序寫,最能反映事情的本來面貌,可以收到使讀者漸入佳境的效果。
(2)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早→中→晚,前→中→後)組織材料。即以時間推移為序,將文章要用的各個材料串成壹體,或將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連接起來,使文章形成壹個完整的整體。
無論是寫壹件事還是幾件事,無論是通過壹件事寫人還是通過幾件事寫人,或者寫景,寫活動,寫參觀記、遊記都可以采用這種順序寫。按照時間先後這條比較單純的順序寫,容易執簡馭繁,使文章有條不紊,讓讀者讀起來,既方便順當,又容易領會。
(3)按照空間轉換順序組織材料。即按照方位、處所或地點變換來安排材料,決定材料先寫後寫的次序。
寫景狀物,寫參觀記、遊記的文章,都可以采用這種順序來寫。當然寫人記事的文章,根據中心的需要和材料的特點,也可以按照這種順序寫。
按照這種順序寫,有助於把握主線,使文章結構、條理清楚,主次分明。同學們壹旦掌握了這種方法,就不會面對要寫的事物而無從下 手了。
(4)按照事物(或內容)類別順序組織材料。即面對眾多的事物(或內容),把同類的放在壹起,然後壹類壹類地寫,寫完這壹類再寫那壹類。
這種順序多用於寫景狀物,寫遊記、參觀記。寫人記事的文章,根據材料的特點和表達的需要,也可以按照這種順序寫。
采用這種順序,能使文章脈絡清楚,內容充實,說服力強,完整、深刻地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 (5)按照事物(或內容)幾方面順序組織材料。
即全篇若只寫壹個事物(或內容),如寫壹個人、壹處景色、壹個物件,就可以采用這種順序,從幾個方面來介紹他(它)的特點。另外,像寫壹種動物、植物等,也都可以從既有緊密聯系、又相對獨立的幾方面組織材料,安排順序。
按照這種順序組織材料,可以使文章結構、層次清晰,步步深化中心,深刻、完整地表現中心。 除以上五種寫作順序之外,還有 按概括具體順序(概括→具體、具 體→概括), 按總述分述順序(總→分、分→總、總→分→總), 按因果順序(因→果、果→因), 按前後對比順序, 按問答順序, 按作者感情變化順序, 按事物特點順序, 按整體到部分的順序, 按生長順序等組 織材料的形式。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組織材料的順序是多種多樣的。就壹篇文章而言,寫作的順序也是靈活變通的。
至於到底應該采用哪種順序,要依據材料的特點、記敘事物的規律來定,尤其是要依據是否能夠更好地突出中心思想而定。壹句話,組織材料的順序應該是文章中心最恰當的表現形式。
5. 寫作文需要哪寫步驟沈氏寫作訓練法之《記事》部分內容簡介
壹:寫作的目的在於交流
人和人之間是需要互相交流的,而交流,就要有壹定的形式,如可以通過說話的形式交流,可以通過肢體動作來交流的,也可以過文字的形式來交流。
交流的目的,是讓別人了解妳想表達的內容,而這個內容,在妳的腦子裏。
交流的壹般程序是這樣的:
小明和小龍交流,小明腦子裏有內容。這個內容,可能是形象的事物,也可能是抽象的思想感情。現在他要把這個內容告訴小龍,他用書面語言的形式寫出來。小龍看了小明寫的句子或文章,在腦子裏也出現了內容。如果小龍腦子裏的內容和小明腦子裏的內容差不多,甚至是壹樣的,那麽,小龍就理解了小明,交流的目的也就達到的;如果小龍腦子裏的內容和小明的不壹樣,那麽小龍就沒有理解小明的意思,交流的目的也就沒有達到。
現在舉例說明:
老師根據自己腦子裏的內容,寫出句子:小青站起來。
讓學生看這個句子,學生腦子裏就會出現內容,讓學生閉眼看自己腦子裏出現的內容,然後,讓學生把腦子裏的內容做出來給老師看,看看和老師腦子裏的內容是不是壹樣的。壹般來說,應該沒有問題。
然後再做如下句子:
1:他在玩。
2:他在玩足球。
3:他大喝壹聲:“嘿!”,飛起右腳,把球踢向大門。
在這裏,壹般來說,1和2兩個句子很容易出現不壹樣的情形。比如第1句,老師腦子裏想的是3句那樣,但他寫出的卻是‘他在玩。’而學生看了這壹句,可能想到的是玩籃球,是跳繩。我們當然不能說學生錯誤地理解的句子,所以第壹句這是很容易出現誤解的。第2 句也是壹樣的。
但學生看了第三句,腦子裏產生的內容會和老師腦子裏的內容是壹樣,不會有誤會,達到了交流的目的。
那麽,為什麽第1、2句會產生誤解,而第3句不會呢?原因是前二句都是不是伯儒行為句,寫得不具體;而第三句,是伯儒行為句,寫得具體。
當老師要求同學們寫作文要具體時,意思就是要寫伯儒行為句。
那麽什麽是伯儒行為句呢?我們會在‘二’中講明。
朋友,有沒有啟發?有,太好了!妳是我的知音。沒有?唔,沒關系,接著往下看,我向妳保證,妳會得到很多。
二:如何把事情展開、寫具體?
在寫作訓練中,記事記敘文是最基礎的文體,練習寫作應該從學習記事記敘 *** 起。記事記敘文寫些什麽呢?顧名思義,是寫事的。我們怎樣去寫事呢?這要看我們是怎樣做事的,我們怎樣做事,就怎樣去寫。我們是怎樣做事的呢?我們是用伯儒行為做事的,所以我們要用伯儒行為句來寫事。
1:什麽是伯儒行為?
我們是用伯儒行為做事的。伯儒行為有六種:動作、看見、說話、聽見、感覺、想。
2:什麽是伯儒行為句?
把伯儒行為表達出來的句子叫伯儒行為句。我們是用伯儒行為句來寫事的。伯儒行為句有六種:動作句,看見句,說話句,聽見句,感覺句,想句。
3:伯儒行為句:
A:動作句:1):他扭過頭。 2):他站在地上。
B:看見句:1):他看見小龍站在地上。 2):她看見窗臺上放著壹摞本子。
C:說話句:1):他說:“哎,妳別走哇。” 2):小明唱道:“美麗的草原……”
D:聽見句:1)我聽見老師大吼:“都坐好!” 2):他聽見“汪汪汪”的狗叫聲。
E:感覺句:1):我覺得餓。 2):小明覺得他人品很好。
F:想句:1)他想:太渴了,我要喝水。 2)我想:這支花太漂亮了,我要買下它。
4:連話:
小明在散步,看到路邊的樹叢中有壹朵紅花(看見句),覺得很漂亮(感覺句),想:這麽美麗的花兒,我要拿回家插在花瓶裏。(想句)他走到花前(動作句),折斷花(動作句),然後拿著花(動作句),走了。
討論:以上是小明做的‘摘花’這件事。在這件事中,有動作行為(3個),有看見行為(1個),有感覺行為(1個),有想行為(1個)。做這件事,壹***用了六個伯儒行為,所以,我們寫這件事,就用了六個伯儒行為句。
註意,第壹句和最後壹句不算。
所以,我們要把事展開、寫具體,只要把做事的壹個壹個行為,按照正確的順序寫出來,就可以了。
6. 文章的寫作順序有哪些文章寫作的順序有以下五種:
壹、事情的發展順序
這種方法多適用於記敘文,按“起因——發展—— *** ——結局”來寫的,但有的文章會少壹個或幾個環節,基本按“起因——經過——結局”來構建的。如《草船借箭》
起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出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
發展:周瑜不給諸葛亮造箭的材料,進壹步增加諸葛亮造箭的難度,諸葛亮巧妙地做好借箭的準備。
*** :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結局: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二、按時間順序
常用於寫人、敘事、寫景、狀物的文章。 如《雷雨》: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 如:《美麗的小興安嶺》
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寫的。
三、按空間位置的變化順序
壹般用於遊記、參觀記、寫活動和寫景物等文章,常常會因為作者觀察的順序、觀察的地點的變化而存在空間位置的變化。這種方法只要抓住文章中能夠標明的地點,空間轉移的詞句,|就很容易地理清構段的形式。
如:《草原》,按人物活動場所的轉移可理清段落了。 初入草原——進入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內——蒙古包外的送別。
四、按事情的不同方面順序
常用用於說明文的文章,描寫狀物時,也會用這種方法。 如:《鯨》 鯨有大小——鯨的類屬和種類——鯨的生活習性
從表面上看都是寫鯨的,但是作者是通過不同的幾個側面分別敘述的,讓人感到有條有理。
五、文章的特定結構形式
1、開頭有總起 如:《翠鳥》寫翠鳥的外形特點壹段:
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像橄欖色的頭巾,繡滿了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像淺綠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襯衫。
2、先總後分
如《圓明園的毀滅》第三自然段,最後的總結的句子:“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地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3、總——分——總 如:《鳥的天堂》第8自然段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麽多的綠葉,壹簇堆在另壹簇上面,不留壹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壹片綠葉上都有壹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壹句寫了大榕樹的茂盛
第二、三句圍繞第壹句分別寫了榕樹葉子多而密,顏色鮮明,明亮,富有生命力。 第四句贊美生長茂盛的大榕樹。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總說)
4、回憶式或倒敘開頭的方法
這是壹種不按照時間順序和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的,而是將某些發生在後面的情節部分或結局先寫出來,然後再回過頭來表達敘述事情的發生的原因和經過,這種方法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