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季的歌》教學反思
本課是壹首簡短的小詩,全文***有四節,每壹節都配有壹幅插圖,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依次展開。詩句的語言淺顯而流暢,孩子們讀起來瑯瑯上口,富有節奏感。只要妳用心去聽,壹定會聽見“丁冬、丁冬”,那是春天的溪水在歌唱;“知了、知了”,那是夏天的金蟬在唱歌;“沙沙、沙沙”,那是秋天的紅葉在歌唱;“呼啦、呼啦”,那是冬天的北風在歌唱。啊,大自然的音樂是那麽美妙!快看,春天,人們春耕春種忙;夏天,園裏瓜果香;秋天,糧食堆滿倉;冬天,瑞雪兆豐年,新年好風光。啊!我們的生活是多麽美好! 小語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本課時,我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生活看到的情景說出來,再結合小詩來讀,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2.《滑滑梯》教學反思
在本課學習中,二三四段的句式是壹樣的,我選擇第二段作為重點來講,通過學生的對比朗讀,個性朗讀,抓重點詞“妳擠我,我擠妳”等,感悟太陽玩滑滑梯的樂趣。並且指導學生在課堂上背誦下來。 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還會有哪些事物也會在美麗的春天玩滑滑梯。剛開始,學生回答得畏畏縮縮,不夠自信,句式也不完整,教師在評價中激勵孩子,鼓勵他們大膽的說,孩子們情趣被調動起來,小手林立,個個躍躍欲試。 在學生字中,教會學生學習生字的規律,即會讀、會認、會寫、會用。讀:要讀準字音,特別是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以及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認:要會把生字的結構、偏旁部首以及每個字的筆畫認出來;寫:即每個生字的書寫筆順、在田字格的正確書寫位置等;如,在教,“雨”字時,,我是這樣引導孩子們記憶和書寫的:第壹筆橫,我們可以看作是廣闊的天空,豎、橫折鉤我們看作是(生:
壹間小屋子),另壹豎就象(生:壹條雨線),四點就是(生:壹滴壹滴的雨水)。通過這樣形象的分析和引導來啟發學生掌握生字的方法,且形象易記,從而明白了“雨”字的結構、書寫和本質,學生要用就容易多了,同時培養了他們的思維。
3.《有趣的作業》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以“小麗的作業與別人的作業不同在哪裏”為主線,同學們很快就找到能代表春天事物的作業,“有···有···有···”,接著老師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同學們還會帶哪些作品來,孩子們都能說出能代表春天的事物,也有個別學生不知花的開放季節而錯,在老師的指引下背誦花的開放的兒歌,在背誦中“溫故而知新”。課後,我還要求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畫出了美的畫面,在學生的筆下,出現了粉紅的桃花,可愛的金魚,清澈的湖水,嫩嫩的柳枝? 由此可見,調動學生的情緒,放手讓學生活動,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
《春曉》教學反思
古詩《春曉》是唐朝大詩人孟浩然的名作。反思自己的教學基本做到了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並能按既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5個生字,並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時,能在壹開始就從指導識字入手,並能用各種方法進行教學。在指導朗讀這個環節中,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借助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
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註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研讀古詩時,教師能通過理解重點字來理解詩句,潛移默化的滲透詩歌的情景,對於學生研讀古詩有壹定的幫助。在以後的教學中更要讓學生在自讀中感悟,註重要把圖和文融合的更加緊密些,要讓學生通過看圖對文的進壹步理解。
4.《不懂就要問》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讀課文,邊讀邊思。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五篇課文。在本課閱讀教學時,我以此訓練點為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通過閱讀、思考,使學生解決問題,理解課文。
教學時,教師提出了問題,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邊讀課文邊思考:為什麽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學生就很快地進入了自主學習中,他們各自獨立地邊讀、邊想、邊劃,動眼、動手、動腦。在學生自讀時,教師應通過巡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如:哪些學生已能解答問題,哪些學生在解答問題時遇到了困難。從而對下壹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單單是老師講出來的,還要有學生去讀、去悟。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更多的地讀的機會,教師則是通過學生的朗讀,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感悟和積累。本課教學中,對教材作了精心的處理,註重從整體著眼,明確課堂的難點和重點,圍繞“為什麽孫中山明知會挨打,還要向老師提問題”這個主問題展開朗讀教學的,學生把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中心目標,避免了課堂上的“碎問碎答”,學生在反復地朗讀(初讀、研讀、品讀)最終體會到“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的真正含義。
5.《梅蘭芳學藝》教學反思
《梅蘭芳學藝》壹課給我們講述了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勤學苦練、終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語言精煉生動,緊扣 “勤學苦練”,將壹個勤奮好學的梅蘭芳展現在我們面前。 在如何讓學生理解“勤學苦練”這個重點詞、難點詞時,我發現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有這樣壹句話:“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註視水底遊動的魚兒。” 這不就是對“勤學苦練”最好的具體說明嗎?於是, 在理解“勤學苦練”這個詞語的教學中我采用模擬生活情境和聯想生活情境兩種方式,化抽象為具象,取得了極佳的教學效果。
教學時,我讓孩子們置換角色,像梅蘭芳壹樣去“緊盯”、 “註視”壹樣物體,接著談談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我頭暈了,有的學生說我的眼淚要流下 接著,讓學生讀句子找找梅蘭芳練習的時間長不長?學生從“常常”壹詞中體會到梅蘭芳練習的時間長,再讓學生想象、猜測梅蘭芳練功的時間,孩子們的頭腦中呈現出壹幅幅活生生的“看鴿圖”、“觀魚圖”?至此,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形象便在其頭腦中鮮活、豐滿起來。孩子們在這壹直觀形象、生動活化的過程中不僅領會了詞義,更受到了情 2 感的熏陶和感染,同時也積累了聯系生活來理解課文這壹寶貴的閱讀經驗。
在了解了梅蘭芳“勤學苦練”眼神之後,我緊接著問學生:“要成為著名的京劇大師,僅僅練好了眼神就行了嗎?” 學生憑著[內容來於斐-斐_課-件_園 ]自己對京劇的了解,說出:要成為京劇大師還要練好身段、唱腔、動作等等。從而,對“勤學苦練”的認識更深了,對梅蘭芳這位著名的京劇大師更敬佩了。
6.《三只小板凳》教學反思
這個故事講了愛因斯坦小時候的故事。老師檢查作業的第壹天,愛因斯坦沒有上交作業,到了第二天交上來壹只難看的小板凳,當老師說世界上沒有比這更難看的.小板凳時,小愛因斯坦又從抽屜裏拿來了兩只更難看的小板凳。故事想讓孩子們了解愛因斯坦不怕失敗,堅持努力的精神。但是這是壹級非常高的臺階。尤其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孩子們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第壹天愛因斯坦為什麽沒交作業?不交作業對不對?為什麽他要把第壹天和第二天的作業拿出來看?諸如這些問題,都是孩子們難以理解的,雖然這樣的問題並不是課文重點,但是理解這些,對於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有直接鋪墊作用的。如果這些內容不理解,孩子們很難達到最後的理解階層。像上壹篇課文壹樣,仍然是我講得比較多。覺得很是無奈,我沒有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法。
對於這樣的課文很有些腹誹,壹年級的課文,有必要讓孩子懂得那麽多的道理嗎?在朗朗上口的朗讀中,感受朗讀的樂趣,在不知不覺中體會語言的曼妙,然後熟讀成誦,不就可以了嗎?為什麽要讓還沒有太多生活積累的孩子去跳起來摘那看也看不到的蘋果呢?試想,如果,壹篇充滿想像的,充滿童趣的課文擺在眼前,在老師聲情並茂的帶讀聲中,孩子是不是更願意去接受它,喜歡它?老師是不是也會更願意讓孩子們去誦讀去積累?聯想到今天所看到的壹篇文章,寫的就是現在小學課文,同是《盤古開天地》的故事,但是在兩個版本的語文書中,盤古的年齡相差九萬多歲,是不是神話就可以隨意地編造?是不是小學的課文就可以信口壹說?
《詠柳》教學反思
古詩,以其古樸深邃的已經感染著我們。 古詩《詠柳》,通過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贊美了萬物復蘇、生機盎然的春天。教學中以學生實踐導入,並通過溫故知新,從以前學過的“詠鵝”理解“詠柳”就是贊美柳樹。並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