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山市》文言文翻譯|註釋|賞析

《山市》文言文翻譯|註釋|賞析

[原 文]

奐山①山市,邑(2八)景之壹也。然數年恒③不—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④飲樓上⑤,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⑥。相顧⑦驚疑,念⑧近中⑨無此禪院⑩。無何(11),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12),始(13)悟(14)為山市。未幾(15),高垣(16)睥睨(17),連亙(18六七)裏,居然(19)城郭(20)矣。中有樓若(21)者,堂若者,坊(22)若者,歷歷(23)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24)莽莽然(25),城市依稀(26)而已(27)。既而(28)風定(29)天清,—切烏有(30);惟危(31)樓壹座,直接霄漢(32)。樓五架(33),扉(34)皆洞開(35);壹行有五點明(36)處,樓外天也。層層(37)指數(38),樓愈高,則明愈少;數至八層,裁(39)如星點;又其上(40),則黯然(41)縹緲(42),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43),或憑或立(44),不壹狀(45),逾時(46),樓漸低(47),可見其頂;又漸如常(48)樓;又漸如高舍,倏忽(49)如拳如豆,遂(50)不可見。又聞有早行(51)者,見山上人煙(52)市肆(53),與世(54)無別(55),故又名(56)“鬼市”雲(57)。

[註 釋]

①奐(huàn)山:地名,在淄川縣(今淄川市)西十五裏。②邑:縣。③恒:經常。④同人:誌同道合的朋友。⑤飲樓上:“飲於樓上”的省略。飲,喝酒。⑥青冥(míng):青天。冥,形容天空高遠無窮的樣子。⑦顧:看。⑧念:心想。⑨近中:附近。⑩禪院:寺廟。(11)無何:不久、不多會兒。(12)飛甍(méng):飛檐。甍,屋檐。(13)始:才。(14)悟:醒悟。(15)未幾:不久。(16)垣(yuán):墻。(17)睥睨(pìnì):女墻,即城墻上呈凹凸狀的矮墻。(18)連亙

(gèn):延續不斷。亙,連續。(19)居然:竟然。(20)城郭:城市。城,內城。郭,外城。(21)樓若:即“若樓”,賓語前置。(22)坊:街巷。(23)歷歷:清清楚楚。(24)塵氣:塵土。(25)莽莽然:無邊無際的樣子。(26)依稀:隱隱約約、模糊不清。(27)而已:罷了。(28)既而:壹會兒。(29)定:停息。(30)烏有:沒有。(31)危:高。(32)霄漢:雲霄和天河,借指天空。漢,銀河。(33)架:室內兩柱之間為壹架。(34)扉(fēi):門扇。(35)洞開:大開。(36)明:明亮。(37)層層:壹層層地,名詞作狀語。(38)指數(shǔ):用手指點數。指,名詞作狀語。(39)裁:通“才”,僅僅。(40)又其上:“又數其上”的省略。又,再。(41)黯(àn)然:昏暗的樣子。(42)縹緲(piāo miǎ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43)屑屑:忙碌的樣子。(44)或憑或立:或……或……,有的……,有的……。憑,靠著。(45)狀:形狀,姿態。(46)逾時:過了壹會兒。逾,過。(47)低:降低,形容詞用如動詞。(48)常:壹般的、平常的。(49)倏(shū)忽:突然。(50)遂:終於。(51)早行:起早趕路。(52)人煙:借指人家、住戶。(53)市肆:集市和店鋪(54)世:人間。(55)別:差別。(56)名:命名。名詞用如動詞。(57)雲:語氣助詞,用在敘述句末,不譯。

[譯 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大景觀之壹。但好幾年也難得見到壹次。孫禹年公子和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座孤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互相看著,驚疑不定,心想附近並沒有佛寺呀。不久,看見幾十座宮殿,碧綠的瓦、屋脊高高翹起,這才醒悟是山市了。 不久,又出現高高的城墻,上面是如齒狀的矮墻,連綿不斷有六七裏長,竟然是壹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多得)用億萬來計算。忽然刮起大風,煙塵彌漫無邊無際,城市的景象又變得模糊不清了。壹會兒,風停了,天空清澈,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壹座高樓,直插高空。樓有五間房的寬度,門窗都敞開著,(每行窗戶)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大家)壹層層地用手指點著數,樓層越高,光亮就越少;數到第八層,只有像星光般的亮度;再往它的上面數,就更加暗淡若有若無,不能數出它有多少層了。樓上的人來來往往、忙忙碌碌,有的靠著欄桿,有的站著,姿態各不相同。過了壹段時間,樓漸漸下降,只能看見它的頂部;又漸漸變得像壹般的樓;再漸漸變成高高的房屋,突然變得像拳頭像豆粒般大小,接著就看不見了。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跟世間沒什麽差別,所以人們叫它“鬼市”。

[鑒 賞]

作者描寫山市景物幻起幻滅的變化,使變幻莫測的山市蜃景歷歷在目。開篇指出奐山山市雖然是淄川的壹景,卻很難見到,以突出山市的神秘感,激發讀者的好奇心。接著寫有人偶然見到的山市奇觀:突然出現的入雲孤塔,接著是大殿城郭,然後是直插雲霄的高樓及其洞開的門窗、熙熙攘攘的人群,最後寫樓由高到低的逐漸淡出。作者牢牢扣住“變幻”這壹山景的最大特色,由晴及陰、由陰及晴、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由整體到局部,全方位描繪了山市從忽現到消失的全過程及其虛幻奇麗的景象。為了表現變化的迅忽,大量使用了相當於“壹會兒”的近義詞:“忽”、“無何”、“既而”、“未幾”、“倏忽”等。為了強調山市景物亦真亦幻,作者在描摹中采用了許多比擬性的語句,如“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給人以如幻如夢的審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