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土家健身擺手舞教程

土家健身擺手舞教程

 舞蹈簡介

 擺手舞主要流傳在鄂、湘、渝交界的酉水流域,以湖北恩施自治州的來鳳、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龍山、永順為主要傳承地。擺手舞它分大擺手和小擺手兩種。擺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產生活。如狩獵舞表現狩獵活動和摹擬禽獸活動姿態。包括?趕猴子?、?拖野雞尾巴?、?犀牛望月?、?磨鷹閃翅?、?跳蛤蟆?等十多個動作。列中國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服飾道具

 擺手舞活動是土家族人緬懷祖先、追憶民族遷徙的艱辛、再現田園生活的恬靜的大型舞蹈史詩,其服裝和道具也蘊含著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和道具將擺手堂裝飾得隆重而熱烈。擺手場上插著許多幡旗,人們手舉龍鳳旗隊(用紅、蘭、白、黃四色綢料制成) ,身披?西蘭卡布?(花被面) ,捧著貼有?福?字的酒罐,擔五谷、擔獵物、端粑粑、挑團饊、提豆腐,手持齊眉棍、神刀、朝筒,扛著鳥槍、齊眉棍、梭鏢等道具,吹起牛角、土號、嗩吶,點響三眼銃,鑼鼓喧天,歌聲動地,男歡女樂,舞姿翩翩,氣氛非常熱烈。正如壹首土家族竹枝詞描寫的那樣:?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盞人千叠,壹片纏綿擺手歌。

 動律特點

 擺手舞其身體動作主要取材於生產勞動、日常生活和戰鬥。有?單擺雙擺?、?回旋擺?等。在長期發展變化,在各地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特點卻是壹致的,即順拐、屈膝、顫動、下沈。順拐是擺手舞最主要的特征,即甩同邊手,它要求手腳配合默契,動作壹致,以身體的律動帶動手的甩動,手的擺動幅度壹般不超過雙肩,擺動線條流暢、自然、大方;屈膝要求膝蓋向下稍稍彎曲壹下,上身擺正,腳掌用力,顯得敦實、穩健;顫動是腳部與雙臂略帶小幅度抖動,給人壹種有彈性和韌勁的感覺;下沈是指在伴奏重拍時身體有壹種向下的感覺,動作沈穩而堅實。這些扭、轉、屈、蹲等動作組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的緊張、松弛交替轉換與協調用力和上下肢的密切配合。因此,擺手舞對身體的協調性要求較高。

 表演方式

 舉行擺手活動時,人們扛著龍鳳大旗,打著燈籠火把,吹起牛角號、嗩吶、咚咚喹,點燃鞭炮,放起三眼銃;擡著牛頭、粑粑、刀頭(即大塊的熟肉)、米酒等供品,浩浩蕩蕩湧進擺手堂。

 先舉行祭奠儀式,由壹位有聲看的土教師帶領眾人行過叩拜禮後,便在供奉的神像下面邊跳邊唱神歌。唱的內容多是頌揚土王及祖先的恩德和業績,表達土家人的無窮懷念之情。還要象征性地恭請土王和祖先前來參加擺手盛會,與民同樂。

 祭奠完畢,土教師則帶領眾人來到堂外的坪壩,在壹棵掛滿五顏六色小燈籠的大樹下依次圍繞,隨著鑼鼓的'節奏起舞,?男女相攜,蹁躚進退?。

 擺手舞以打擊樂伴奏,打擊樂器有大鼓、大鑼各壹面。牛皮大鼓壹個,鼓槌壹對,大鑼壹面,鑼槌壹根。鼓的直徑0.6-0.85米左右不等,高0.65-0.85米左右。大鑼直徑0.65-0.85米不等,凹凸深度0.04米左右,鼓槌、鑼槌視鼓鑼大小相應配置。

 演奏時,壹人或兩人在擺手堂中心擊鼓叫鑼以指揮全場。常用的曲牌有單擺、雙擺、磨鷹閃翅、撒種等。節奏平穩,強弱分明,雄渾深沈。

 擺手舞是歌舞渾然壹體的綜合藝術,其歌叫《擺手歌》。來鳳土家現在跳擺手舞時,壹般不唱,但傳說很早以前有擺手唱歌,現流傳保存下來的擺手歌有兩首,壹首為擺手時穿唱的山歌《要吃飯就要挖土》,二首為《點兵歌》,歌詞固然簡單,但卻透出了樸實的生活哲理和英雄崇拜的理念。

 傳承價值

 擺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千百年來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是土家族在壹段漫長的歷史階段裏,社會生產發展的縮影和藝術性的表現,它的成長、發展伴隨了土家族這壹民族***同體的***同語言、***同地域、***同經濟生活和***同心理素質形成的全過程,是土家族民間文化的綜合載體。擺手舞的價值不是壹般的藝術形式所能替代的,它在土家族的社會與歷史發展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社會價值。

 傳承民族文化,強化民族意識

 凝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認同

 商品流通,活躍民族經濟

 增進身心健康,繁榮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