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指在墳墓上封土成丘。引申為堤岸、高地、高大等。
墳(拼音:fén),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最早見於《說文》。本義是墳墓,特指在墳墓上封土成丘。引申為堤岸、高地、高大等。
形聲字。從土,賁聲。古今字形變化不離隸變的壹般規律,由曲線變為平直線,由斷筆變為連筆。
“墳”為“墳”的簡化字,從土,文聲,與壹般從“賁”之字類推簡化為“賁” (如“憤”簡化為“憤”)不同。“墳”的本義是墳墓,特指在墳墓上封土成丘。
《說文》:“墳,墓也。”段玉裁註:“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為平處,墳為高處。”《禮記·檀弓上》:“古者墓而不墳。”因封土成丘,引申為堤岸、高地、高大等。讀fèn,指肥土。《書·禹貢》:“厥土黑墳,厥草惟繇。”墳,孔傳:“馬雲有膏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