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今天強調 “ 以人為本 ” 的教育理念中,尊重學生、關心每壹個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理念,新課程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互學,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實現教學有效的保障。在課堂上要讓學生 " 親其師而信其道 " 。只有學生 “ 親其師 ” 學生才能 “ 信其道 ” 。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壹切知識的動力。對於學習沒有興趣,他就不可能學好,孔子說過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我們平時做事,憑著對事情的強烈興趣,事情就能做好,學習也是如此,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強烈的興趣時,不待老師教,他也會自己去讀。因此,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它是學生求知的源泉,有了這壹 “ 興趣 ” 的源泉,就會聚精會神地學習,許多科學家從小就抱者對科學的強烈興趣,才在科學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
興趣的激發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也不要為激趣兒激趣,利用多媒體來激趣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多媒體的運用壹定要做到恰當好處,不能讓它喧賓奪主,有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大肆渲染,反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師的感情投入也是很重要的,壹個面無表情,或是表情冷談者,進入課堂,怎麽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三、要明確教學目標
壹堂課究竟要教給學生什麽,讓學生學到什麽,學了後應該達到什麽效果,是每個教師走進課堂之前必須思考的問題。很多教師在課堂漫無目的的講,講到那裏算那裏,課堂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該學什麽。教學秩序雜亂無章,重難點不突出,所有知識點是面面俱到,學生摸不著方向,記得有人說過,學生已經知道的東西妳何必再教,教學中是教學生不知道的東西,教學生如何去探究未知的東西。
教學目標的制定中,壹定要以學生學什麽為出發點,教學目標的陳述的應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教師在課堂要怎麽教。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只有目標明確,教學中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教學,教學才顯其效果。
四、吃透教材內容
吃透教材內容是實施教學有效性的基礎,教師在進入課堂教學前,第壹要做的是備課,備課的壹項重要工作,就是認真鉆研教材,鉆研文本。在鉆研教材時,首先要拋開壹切的教學參考資料,來個直面文本,獲得自己的第壹感,第壹感往往是最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師上課之前是看參考書,然後是拿著參考書進教室,課堂上是照搬照抄,沒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也沒有教學的靈動性,更不會創造性使用教材。這樣的教學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 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 課堂總結,梳理新知 - 布置作業,拓展新知 " 這是課堂教學的壹般流程。恰當地把各個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是上好每壹節課的重要因素。
教學結構或者教學環節組織得嚴密,環環相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習由淺而入深,由易而入難,使教師和學生和諧發展,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後,要進行必要的課堂反饋練習,及時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
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還要及時納入新鮮的學情、靈活的因素。語文教學中,不要由教師的滿堂灌代替學生的學,要有時間給學生,教師不宜多講,要做到少講、精講。切不可壹言堂。剝奪了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權。
教學環節不是壹成不變的,教師要善於利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創造靈活、富有動感富有生機的課堂。教師要善於捕捉課堂中的靈感,偶發的資源以及錯誤的資源,進行隨機調控。讓課堂緊緊圍繞預設的目標來組織教學。
六、做到及時反饋與評價
及時的反饋與評價,能使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怎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及時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做到當堂訓練,當堂批改,發現學生的錯誤及時更正,這樣,學生明白了哪裏沒有掌握好,教師也明白了學生哪裏沒有學好,發現了學習效果後,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有重點的進行查漏補缺,對於學生還沒有完全把握的知識點再進行講解與鞏固,惟其如此,課堂教學效率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