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我們所知道的體積非常大的動物群體,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範文壹
教學目標
1. 認識“鈍、淩”等7個生字,會寫“恐、兇”等13個生字,通過字形構造特點理解“茹毛飲血、五彩斑斕”等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復述理解說明文的嚴謹性、條理性,試著分析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
3. 感受科學古生物的神奇,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復述理解說明文的嚴謹性、條理性,試著分析句子使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準確性。
教學過程
壹發現矛盾,鎖定字詞
1. 朗讀課題“飛上藍天的恐龍”,看著這個題目,妳有沒有發現什麽矛盾的地方?飛向藍天其實在課文中指的是(鳥),如果采用對對子的形式來的話,壹個在天上(壹個在地上),壹個走(壹個飛),壹個大(壹個小)?
2. 如果讓妳從書中找出更多的詞語來形容恐龍和鳥,妳能找出多少?
這麽多的詞語都可以來形容恐龍和鳥兒,在這些詞語當中,妳有沒有不理解的?
(1)茹毛飲血:讓學生猜測詞語意思,飲血,喝血;毛,指動物身上的毛;從而引導學生推測“茹”(吃)。並通過查字典求證。其實“茹”和“飲”都是動詞,有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已經熟悉的字詞來看壹看詞語的對應關系來猜出詞意。
(2)五彩斑斕:“斑斕”中兩個字都有“文”,古代指紋理、紋路,外表色彩燦爛絢麗的樣子。
3. 其實大家找的詞語大部分集中在第壹自然段,壹起來讀壹讀。
比較兩段文字(壹段完整,壹段缺少“壹支、漫長的”兩個詞語),有沒有細心的同學發現了什麽?發現漏掉的兩個詞語,體會這兩個詞語的準確性。
貳
整體感知,感受嚴謹
1.在課文中有三處直接描寫恐龍變成鳥類的句子,妳能找出來嗎?
2. 讀著這三句話,妳有什麽問題?(恐龍是怎樣變成鳥類的?誰發現了恐龍變成鳥類?恐龍變成鳥類有什麽證據)
3. 大家提了很多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其中壹個問題:恐龍變成鳥類的證據,請妳默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如何有序地來寫這個段落的?
(1)時間順序:早在19世紀、在研究了大量恐龍和鳥類化石之後、20世紀末期。
(2)邏輯順序:註意現象?提出假說?發現證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 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老師給妳們提供壹個流程圖,妳能不能根據老師提供的關鍵詞把這段話用妳自己的語言說壹說?
5. 齊讀句子。“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描繪的畫卷”指的是古生物科學家們漫長的研究歷程與取得的成果。“點睛之筆”指的是“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什麽說這是“點睛之筆”呢?講解畫龍點睛典故理解字義,再結合文本理解。)
三
方法回顧,體會語言
1. 剛剛同學們還提到壹個問題,恐龍是如何飛上藍天的,這也就是恐龍的演化過程,我們壹起來看看。自由朗讀第四段。
2. 小組討論交流:這個段落很長,壹口氣讀下來妳會發現作者在寫的時候很有條理。如果把這段話分成四個部分,妳打算怎麽分?(第壹部分?第壹種恐龍的出現;第二部分?後代繁衍出壹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第三部分?壹些獵食性恐龍發生變化變成鳥類;第四部分?學習飛行,科學家推測恐龍飛翔的原因。)
3. 回顧所學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找出這個段落中哪些句子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4. 這壹段中除了用到了很多說明方法,語言也十分形象生動,請妳找壹找。(關註修辭)學生找到並朗讀。
(1)排比:
有些恐龍像它們的祖先壹樣兩足奔跑,有些恐龍則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龍身長幾十米,重達數十噸,有些恐龍則身材小巧,體重不足幾公斤;有些恐龍兇猛異常,是茹毛飲血的食肉動物,有些恐龍則溫順可愛,以植物為食。
看到這壹句排比句,妳有沒有發現什麽規律?(關註分號,兩兩對比。根據恐龍的習性、形體、性情來進行描述。)
(2)比喻:
不管怎樣,有壹點毋庸置疑:原本不會飛的恐龍最終變成了天之驕子?鳥類,它們飛向了藍天,從此開辟了壹個嶄新的生活天地。(把恐龍比作天之驕子)
5. 剛剛我們把這壹段分成了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之間前兩個部分是用時間串聯起來的,第二與第三、四部分之間是包含關系,妳能不能根據黑板上面的這幅圖有條理地說說恐龍是怎樣飛向藍天的。跟同桌說壹說(可以加入自己的語言)。
總結:通過科學家的實踐考察和合理推想,發現了鳥類其實是由壹種帶羽毛的恐龍演化而來,我們壹起讀壹讀最後壹段話。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範文二
壹、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讀七個字,會正確書寫十三個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能利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3.有條理地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體會課文中語句表達很準確的詞句,學習有順序地敘述事情發展的過程。
2.和同學交流讀自己的見解,體會文章的情感。
3.練習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課文中表達準確的詞句的寫法,學習有順序地敘述事情發展的過程。
2.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學生對恐龍研究和探索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表達準確的詞句的寫法,學習有順序地敘述事情發展的過程。
三、教學策略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壹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根據研究提出的壹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壹種小型恐龍的後裔。二十世紀末,我國科學家在遼西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人們想象恐龍飛向藍天、變化為鳥類的演化過程提供了證據。文章既揭示了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也向學生開啟了壹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教學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彰顯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語文是由語言與文字組成的,學語習文應該成為終極目標,唯有立足於語言的習得表達才能體現學科的本位。在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感悟語言的準確。
2.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即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從感知、理解、積累、運用等語言實踐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有序地展開。
四、教學過程
(壹)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談自己對恐龍與鳥的認識和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並理解詞語。
出示課件:
笨重;遲鈍;輕靈;敏捷;淩空翺翔。
2.恐龍與小鳥無論從外形或是生活習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幹,是差異極其懸殊的動物,萬萬沒想到小鳥竟然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想知道科學家是怎麽發現的嗎?讓我們到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去尋找答案。
3.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揭示科學家們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同時也向學生開啟壹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喚起他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看誰讀得準。
2.指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大意。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1)科學家是怎麽發現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淩空翺翔的鳥兒的呢?
出示課件:
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壹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淩空翺翔的鳥兒。
(2)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即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三)深入局部,品讀感悟
1.感悟“欣喜若狂”。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描寫研究者們欣喜若狂的發現。
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後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研究者們的發現。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恐龍與鳥類在骨骼結構上相似的地方展示出來,恐龍與鳥類有親緣關系及恐龍應該長羽毛的證據作壹壹展示。
出示課件:資料袋。
在1966年,在我國遼西地區大約1.25億年前沈積的巖石當中發現了壹種叫做“中華龍鳥”的小型肉食性恐龍化石標本。我國科學家發現,這壹恐龍身體上覆蓋著壹層“毛”狀皮膚衍生物。這是歷史上第壹次在非鳥類的動物身體上發現羽毛,這壹發現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2)讀句子,體會研究者們的喜悅。
自己小聲讀句子,結合課文想想,妳認為這些發現有什麽作用?
出示課件: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知認真、細心、不懈的努力會給人們帶來成功的喜悅。
2.品讀感悟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
(1)同桌采用對比朗讀法朗讀第四自然段。
(2)填寫表格。在這段中,妳讀懂了什麽?
小結: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恐龍變化的時間是漫長的;恐龍的特點是多樣的;繁衍生息的情況看恐龍家族是龐大的。
出示課件
(3)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根據課文展開豐富、合理的現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壹說。
①先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說說,教師巡視引導。
出示課件:
閱讀課文,完成下面填空。
身體(逐漸變小──體表(長出羽毛)──轉移到(樹上生存)──在樹木間(跳躍、降落)──具備(滑翔能力)──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②點名說,如有不同意見,師生再談、再說。
③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4)同學們,是不是所有的恐龍都演化成了鳥類呢?是哪壹類恐龍演化成了鳥類?這個演化過程是不是壹蹴而就的呢?
從這壹句中同學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在語言的表達上有什麽特點?課文中還有哪些詞句讓妳體會到這個特點?
出示課件:
其中,壹些獵食性恐龍的身體逐漸變小,長得也越來越像鳥類?
出示課件:
它們中的壹些種類可能為了躲避敵害或尋找食物而轉移到樹上生存。
出示課件:
這些樹棲的恐龍在樹木之間跳躍、降落,慢慢具備了滑翔能力,並最終能夠主動飛行。
出示課件:
根據這壹假說,壹些與鳥類親緣關系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但相關化石壹直沒有被找到。
設計意圖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著與艱辛。
(四)總結全文,激發探索欲望
過渡:科學家們經過百年的努力研究,幫助我們了解了體態笨重的恐龍最終變為輕盈靈活的鳥兒演化過程,這壹切凝結著他們多少寶貴的心血啊!但他們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們心中還有壹個更為美好的願望呢!
1.齊讀最後壹段。
億萬年前,壹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出今天的鳥類家族。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重現這壹歷史進程。
2.妳認為有沒有這種可能?說說妳的想法。
討論:
通過恐龍化石,科學家能推出恐龍成鳥類的演變過程。對此,妳有什麽感想?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五)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四年級下冊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案範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重點詞和句子。
2、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著與艱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4、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2
第壹課時
壹、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談自己對恐龍與鳥的認識和了解。
2、恐龍與小鳥無論從外形或是生活習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幹、差異極其懸殊的動物,萬萬沒想到小鳥竟然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想知道科學家是怎麽發現的嗎?讓我們到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中去尋找答案。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2、指名讀課文,註意正音。
⑴ 請壹組同學開火車讀壹讀,壹個人讀壹段。其他同學認真聽,壹邊聽壹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⑵ 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① 科學家是怎麽發現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淩空翺翔的鳥兒的呢?
② 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即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三、理清層次,分析結構
第壹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顯示,恐龍的壹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成了飛翔的鳥兒。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學家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學家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壹歷史進程。
四、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新詞。
2.提自學要求:學生字的音、形,根據課文內容理解新詞意思。
3.分別抽讀生字,說形和詞意。
淩空翺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飛。
遲鈍:(感官、思想、行動等)反應慢,不靈活。指白門溪龍(見圖或形)
不僅?而且 結合文中句子理解(後面意思比前面進壹層)
敏捷:動作等迅速靈敏。指壹些獵食性的恐龍,身體逐漸變小,長得越來越像鳥類,行動迅速靈敏。
五彩斑斕:顏色燦爛多彩。
親緣關系:血緣關系。如:妳和爸爸、媽媽或親妹妹,有血緣關系。
後裔:已經死去的人的子孫。指鳥類可能是小型恐龍的子孫。
欣喜若狂:非常的歡喜快樂。指全世界研究者們發現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能證明恐龍演化成鳥類,而非常歡喜快樂。
演化:演變。指恐龍演變鳥類。
繁衍:逐漸增多
鳥翼:鳥類的飛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無須懷疑。
五、讀全文。
六、作業:抄寫生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