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數學課堂如何積累活動經驗

數學課堂如何積累活動經驗

在以往傳統課堂上,教師就像演員,教學中不停地講解、分析,生怕學生沒聽懂、學不會。學生就像觀眾,他們作為接受者很難主動參與到知識的研究中去。被動接受會導致學生對數學知識只掌握皮毛,不能深入理解,更不用說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了。傳統模式扼殺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新課程卻強調學習方式的變革和師生角色的轉化。在轉變過程中,教師由原來的包辦代替轉變成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研究數學邏輯、探索數字奧秘、思考數學難題、交流數學應用。這樣的課堂是“活”的,學生要想適應這樣的課堂,就必須具備自己的“經驗”。這裏所說的經驗包括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總之,只要是通過自身努力,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時所形成的認識就可以統稱為“經驗”。

課堂教學是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主要陣地,如何在課堂上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壹、重視數學實踐活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活動是經驗的源泉,不親歷實踐活動就根本談不上經驗。課堂實踐活動是學生運用學具按照學習內容和教師要求進行的實際活動,它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心理學家指出,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鍛煉兒童的動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使學生直接獲取感性認識,掌握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對於孩子們來講,動手做始終是他們最歡迎的學習形式,只有學生動手操作、體驗積累的數學經驗,才能最終沈澱到他們的內心深處,成為壹種素質,壹種能力,伴其壹生,受用壹生。

因此,在設計數學活動時,教師可以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思考和探索,通過各種動手活動,靈活、有效地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在活動中學習和感悟數學,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如在認識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特征時我就設計了下列的動手活動:1.拿出妳的長方形,可以看壹看,摸壹摸,看看妳發現了長方形的哪些特征?2.這些都是我們的猜測,我們怎樣能確定長方形上下兩條邊是壹樣長呢?左右兩條邊呢?學生通過量壹量、折壹折……很快發現長方形的對邊長度是相等的。

“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在學習的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離開了活動過程,這個實踐過程是不會形成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經驗的。

二、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

數學源於生活、根植於生活。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點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數學看起來很抽象,但在實際生活中數學知識應用的例子卻比比皆是。要想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首先就應將生活當作他們認識發展的活水,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們去感受、理解和體驗。

1.創設與現實生活情境貼近的教學情境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理念之壹。創設與現實生活情境貼近的教學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壹課時前,我認為人民幣的認識離不開現實的換錢、購物活動,就象計算機的學習離不開上機操作壹樣。於是這節課上我多處創設了換錢、購物情境,讓學生在模擬換錢、購物情境中認識人民幣。如“小紅要買壹個1元錢的卷筆刀,可她手裏都是角幣,有幾個1角的、幾個2角的、還有幾個5角的,她該怎樣付錢呢?誰能幫幫她?”,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有的說付2 個5 角, 還有的付10 個壹角, 也有說付5 個2角等等。又如根據購物要求“只購兩種商品,使結果是整元數,應購哪兩種?有幾種購法?”,在開放的生動的現實情境運用中, 學生將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經驗,並發展了思維。

2. 創造壹些具有“實況性”的學習機會

研究表明,如果教學情境與日後運用知識的情境相類似,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更容易遷移,更容易轉化為數學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幫助學生盡量多獲得壹些“實況性”具有挑戰性的學習機會,實現“生活問題數學化”和“數學問題生活化”。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統計”有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1)小記者采訪活動,采訪妳本組中的同學生日在幾月,是什麽季節的。2)發現並提出問題:學生交流、收集結果,每組人的記錄結果會各不相同。教師引導:這麽多組的數據,我們怎樣才能比較清楚地知道全班同學的生日情況呢?3)合作收集整理制成統計圖表,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記錄、收集他組數據、整理數據。4)展示自己的統計表。

這樣的設計,對學生來說,采訪交流信息、動手收集和呈現數據是壹個生活化並且充滿挑戰和 樂趣的過程。學生不僅體驗了活動過程,學會了與同伴合作交流,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統計的方法,學會了從數學角度解決實際問題。他們在真正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中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