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手抄報圖片:
重陽節由來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壹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壹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寄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重陽節習俗
登高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壹,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壹的規定,壹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壹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
2.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壹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3.祭祖,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這壹天,廣東人稱“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員都要回來“拜太公山”,特別是男丁。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不少地方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正日漸淡薄。
4.賞菊,重陽日,歷來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5.飲菊花酒,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壹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壹並用來釀酒,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