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五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 科學教育出版社 下冊的

五年級下冊科學復習資料 科學教育出版社 下冊的

單本的沒有,有全部的:

生命科學部分

[常見植物和動物] 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1.1.1 知道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並能夠對植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北京市市花(月季、菊花)、市樹(國槐、側柏)

小葉黃楊、柳樹、銀杏、郁金香、玫瑰、玉蘭花……

1.1.2 知道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能夠用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

金絲猴、大熊貓、白鰭豚、藏羚羊、東北虎等

1.1.3 能夠歸納某壹類動物的***同特征

身體構造(頭胸腹、頭軀幹四肢),腿的數量,有無觸角、翅膀,食性(食肉、食草、雜食),有無毛發、羽毛,繁殖方式(胎生、卵生)

[動植物的壹生和繁殖]

1.2.1 知道動植物生長的大致過程

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綠色開花植物生長壹般都要經歷壹定的生命周期: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開花結果、枯萎死亡。

蠶的壹生是不斷生長變化的,要經歷蠶卵、幼蠶、蠶蛹、蠶蛾四個不同形態的變化階段。

1.2.2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同特征

生命的***同特征:新陳代謝,對外界環境刺激有反應,生長發育、會死亡,通過繁殖延續物種等。

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布得更廣,有利於繁殖後代。(會舉例)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蒼耳鬼針草、椰子蓮子、蒲公英、櫻桃

1.2.3 知道常見的幾類動物的不同生殖方式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有的動物通過產卵來繁殖後代,有的直接產下小動物,卵生和胎生是動物產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只有哺乳動物是胎生:鯨、海豚、貓、老虎、熊。

補充壹些有代表性的動物知識:

只有鱷、蜥蜴、蛇、龜這四類是爬行動物。

蛙、蠑螈是兩棲動物。

昆蟲都是6條腿的,不是6條腿的生物必定不是昆蟲。

[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1.2.4 知道植物的六大器官及作用

綠色開花植物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部分構成。根吸收水分、固定植物;莖傳送水分和養料,支撐植物身體;葉子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養料和氧氣;花、果實、種子有繁殖的作用。

蘿蔔、白薯、山藥屬於根,馬鈴薯、甘蔗、藕、姜、竹筍、洋蔥屬於莖,有儲藏營養的作用。

花的結構包括:花瓣、萼片、雄蕊(花絲、花藥)、雌蕊(柱頭、花柱、子房)

種子包括:種皮和胚(胚芽、胚根、子葉),子葉為種子發芽提供能量。

種子萌發先長根,再長莖、葉,根總是向下生長的

1.2.5 能夠探究根、莖的作用

實驗

設計實驗的格式:實驗主題;實驗材料;實驗方法。

設計實驗驗證根和莖的作用(根的吸水實驗,註意密封,觀察水量變化)(莖的運輸水分作用,註意莖的縱切和橫切,有顏色的水,工具的使用)

[生物的基本需求]

1.2.6 認識生物維持生命都需要從外界吸收水分和營養

種子發芽需要水、適宜的溫度和空氣。

植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陽光、養分、空間等。

動物對環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

1.2.7 認識水、陽光、空氣、溫度、肥料等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並能夠設計相關實驗

實驗

設計控制變量試驗,保證只有壹個條件改變,其他條件都不變,(註意研究適宜的溫度的條件時,陽光照射的情況也得壹樣)

1.2.8 知道不同的動物需要吃不同的食物,動物維持生命就要消耗食物作為能量

需要閱讀課外資料動物的食性:食肉、食草、雜食。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1.3.1 認識植物的形態和生活環境相聯系

1.3.2 認識動物的外形和習性相聯系

1.3.3 知道動植物適應環境的特征和事實

如:北極狐耳朵小,有利於減少熱量流失;北方針葉林,利於減少水分流失

南非大耳狐耳朵大,有利於及時散失體內多余熱量;南方蕉葉植物,蒸發多余水分。

[生理與健康]

人體根據外觀可以分為頭、頸、軀幹、四肢四部分。

1.4.1 知道人類需要的營養及其來源

人體保持健康需要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蛋白質是構成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之壹。

糖類和脂肪能提供身體需要的能量。

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

水可以幫助體內毒素排出體外

1.4.2 理解合理營養的重要性

沒有壹種食物會含有所有的營養成分,各種營養成分的作用都不同,所以我們要吃各種不同的食物。

1.4.3 知道人體的消化過程及飲食衛生

牙齒有切牙、尖牙、磨牙三種,不同的牙齒有不同的功能

人體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腸和大腸

食物腐敗變質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微生物生長和繁殖需要空氣、水分和適宜溫度等條件。

破壞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條件(冷凍、曬幹、滅菌、密封等方法)可以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只能減慢,不能永遠保鮮)

1.4.4 知道人體的呼吸過程及呼吸系統疾病的產生和預防

鼻腔、咽、氣管、支氣管、肺組成了呼吸系統,完成氣體交換作用。(氣體進出的順序)

1.4.5 知道心臟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

心臟收縮、舒張,將血液通過血管送往全身。

1.4.6 認識影響心跳快慢的因素

人體的運動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肺的氣體交換作用和心臟的血液輸送作用十分重要。

1.4.7 知道感覺器官的作用實驗

眼(看)、耳(聽)、鼻(聞)、舌(嘗)、手(觸摸)。

物質科學部分

[物體的特征]

2.1.1 能夠用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征,並進行描述

感官包括: 眼(看)、耳(聽)、鼻(聞)、舌(嘗)、手(觸摸)。

對物體的描述壹般包括:顏色、形狀、氣味、形態、手感

2.1.2 能夠根據特征對物體進行簡單分類或排序

顏色、硬度、沈浮、磁性、導電、導熱等

2.1.3 會使用簡單儀器和工具實驗

量杯、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多少。

天平:測量物體質量

測力計:測量質量和受到的力

溫度計:測量溫度

鐵架臺、漏鬥、過濾紙、燒杯、酒精燈等

2.1.4 知道加熱或冷卻可以使物體的形狀或大小發生變化,能說出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

物體由冷變熱或由熱變冷的過程中會發生體積的變化,這可以通過我們的感官感覺到或通過壹定的裝置和實驗被觀察到。

大多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具有受熱時體積膨脹,遇冷時體積縮小的性質。而重量不變。

也有壹些固體和液體在壹定條件下是熱縮冷脹的。

常見的熱脹冷縮現象:水凍成冰後體積會變大;冷的杯子倒沸水時容易炸裂;火車軌道會留有空隙;夏天自行車、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的輪胎都不能充太足的氣,防止溫度高時,因氣體膨脹而引起爆胎;溫度計也利用了熱脹冷縮的原理。

[材料的性質與用途]

2.1.5 能夠判斷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組成的

壹個物體可能是單壹材料組成,也可能是由多種材料組成。

2.1.6 能夠按材料對物體進行分類

常見的材料有:紙、塑料、金屬、木頭、陶瓷

2.1.7 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如是否導電,是否溶解,是否傳熱,是否

沈浮)實驗

(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可以從:顏色、厚度、手感、氣味、硬度、吸水性、是否導電,是否溶解,是否傳熱,是否沈浮等方面進行描述)

紙的性質:吸水,不導電,不溶解於水,能夠傳熱,

木頭的性質:吸水、較硬,幹木頭不導電,不溶解於水,可以傳熱,在水中浮。

金屬(鐵)的性質:不吸水、硬,導電,傳熱效果好,在水中沈。

陶瓷的性質:不吸水、硬,不導電,不溶解,可以傳熱,在水中沈。

通過科學技術可以將自然界的各種材料利用起來,材料在生產中可以發生變化,材料經過加工可以改變它們的性質。

2.1.8 能夠根據上述材料性質對材料進行分類,並與用途相聯系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質,材料的性質決定材料的用途。

某些材料可以反復使用,壹些廢棄的物品可以用來制造新的產品,但各種材料再利用的程度不同。

材料的加工和使用與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需要對消費進行選擇。

[物質的變化和利用]

2.1.9 知道物質有三種常見的狀態

物質分為固態、液態和氣態。

2.1.10 知道溫度的改變可以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

溫度升高到壹定程度固態可以變為液態,液態可以變為氣態;

溫度降低到壹定程度氣態可以變為液態,液態可以變為固態。

[位置與運動]

2.2.1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來表示距離與時間的關系

2.2.2 知道物體的運動需要用方向和快慢來描述

[常見的力]

2.2.3 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發生變化

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改變物體的狀態,必須有力的作用

橡皮筋的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運動的物體失去動力後自己會停止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2.2.4 知道推和拉都是力,力有大小和方向

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單位“牛、N”

2.2.5 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浮力、摩擦力等)

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

反沖力是氣球裏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壹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摩擦力是壹個物體在另壹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生摩擦,產生的力。

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於物體受到的重力時就上浮,小於重力時就下沈。浮在水面的物體,浮力等於重力。

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對於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在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2.3.1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3.2 能夠區分聲音的大小與高低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聲音的兩個基本指標。

改變物體振動的方式可以改變它產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尺子振動的頻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長度的影響。這部分的長度會引起音高的變化:越長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實驗

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從壹個地方傳到另壹個地方的。

人的耳朵有壹個膜,當聲音碰到它時它會振動;耳朵和大腦會把這些振動轉換成聲音的感覺。

2.3.3 能夠區分樂音和噪音

樂音是物體有規律的振動,噪音是物體無規律的振動。

2.3.4 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

過高或過強的聲音會對我們的聽力產生傷害,保護聽力就是要避免我們的耳朵聽到過高或過強的聲音並控制噪聲。

[熱現象]

2.3.5 知道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知道溫度的單位

物體的冷熱程度,我們稱為溫度,物體的溫度可以用溫度計進行測量。

我國使用的溫度的單位是攝氏度,用℃表示。

對壹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壹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2.3.6 會使用溫度計實驗

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測量前,觀察所要使用的溫度計,了解它的量程(測量範圍)、單位和分度值(每壹小格對應的溫度值);

2、測量時使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液體充分接觸(要浸沒在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

3、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4、讀數時溫度計玻璃泡要留在被測液體中,不能取出來讀數,視線要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2.3.7 知道熱總是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直到物體溫度相等為止

熱是壹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壹端向溫度較低的壹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2.3.8 知道常用的傳熱和隔熱方法

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熱傳導、空氣和液體的熱對流、無需任何媒介也能產生的熱輻射)進行傳遞,不同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不同的。

熱傳導是從高溫物體到低溫物體、從物體高溫處到低溫處的傳遞方式。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是不壹樣的。實驗

像金屬這樣導熱性能好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而像塑料、木頭、空氣這樣導熱性能差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

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比如:加穿衣服會使人體感覺到熱。

[光的傳播]

2.3.9 知道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光是直線傳播的。擋光物體會有影子,是因為光是直線傳播造成的。

影子產生的條件是光源、擋光物體和屏。實驗

在光的照射下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離有關。

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

壹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會隨著太陽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變而改變。

2.3.10 知道平面鏡或放大鏡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

光在傳播過程中碰到物體,會發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汽車反光鏡、潛望鏡等都是人們對光反射原理的運用。

利用凹面鏡和凸透鏡會聚光線的特性,可以得到強光和高溫。著在實際生活中已得到廣泛運用。

物體吸熱的本領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陽光的照射角度有關。

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在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太陽能是壹種清潔、節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和使用太陽能。

[簡單電路]

2.3.11 認識電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源

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

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電荷在電路中持續流動起來可以產生電流。

2.3.12 知道安全用電常識

人體安全電壓36伏,中國的交流電源是220伏。不能用手去接觸電源。

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壹起,就會發生短路。

2.3.13 知道常用電器的工作需要壹個完整的回路

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利用電來點亮壹只小燈泡需要壹個完整的電路。

電從電池的壹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壹端,就組成了壹個完整的電路,叫做:閉合的回路

2.3.14 知道開關的功能

開關可以通過閉合或者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

2.3.15 知道簡單電路主要是由電池、導線、燈泡和開關連接成的。

簡單電路包括:電源、用電器、導線、開關

2.3.16能夠用壹些基本組件連接壹個簡單電路

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串聯電路:所有的用電器都在同壹個電路中(壹個斷開,全都斷開)

並聯電路:所有的用電器不在同壹個電路中(用電器之間不會相互幹擾),如紅綠燈(三個開關)、路燈(壹個開關控制所有的燈泡)

實驗利用閉合的回路點亮壹只小燈泡、電路檢測器,會畫電路實物連接圖(註意小燈泡的兩個連接點)

[磁現象]

2.3.17 能夠探究並知道磁鐵的性質

磁鐵能吸引鐵制的物體,這種性質叫磁性。磁鐵隔著壹些物體也能吸鐵。

磁鐵上磁力最強的部分叫磁極,磁鐵有兩個磁極。實驗

在磁鐵的不同位置懸掛大頭針或曲別針,觀察數量的多少,找到磁性最強的部分。

磁鐵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N”表示。實驗

將條形磁鐵懸掛在空中,觀察其運轉後停下來的方向。

磁鐵的同極相互排斥,異極相互吸引。兩個磁極的作用是相互的。實驗

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壹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實驗

觀察壹塊磁鐵、兩塊磁鐵……的磁力大小(吸引曲別針數量的不同)

指南針是利用磁鐵能指南北的性質,制成的指示方向的儀器。

鋼針經過磁鐵摩擦可以變成磁鐵。

地球與宇宙科學部分

[地球的概貌]

3.1.1 知道地球的形狀

地球是壹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3.1.2 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地表約有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水覆蓋著。

流水、風力、海浪、冰川等都會對地表產生侵蝕和沈積作用,並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

3.1.3 知道地球的內部有熾熱的巖漿

地球內部的運動和外力作用的影響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種地形的原因。

內部運動包括:火山、地震

3.1.4 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

麥哲倫、哥倫布的航海,證明了地球球形說的正確性。

[巖石、沙、土壤]

3.1.5 知道常見巖石的特征

巖石在顏色、花紋、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礦物在顏色、條痕、軟硬、透明度、光澤和形狀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3.1.6 能夠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巖石進行分類

初步認識頁巖、砂巖、花崗巖、石灰巖、大理巖等幾種常見巖石的顯著特征及用途。

3.1.7 知道土壤的構成

風化作用會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

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實驗會利用壹定的方法來觀察土壤的成分:

加水攪拌,靜置後觀察大小顆粒的分層,同時看到氣泡;燃燒後聞到氣味,觀察到腐殖質;衛生紙包裹土壤,發現有水。

[水和空氣]

3.1.9 知道水能溶解壹些物質

實驗溶解的實驗(加快溶解速度的三種方法,註意控制變量的實驗:攪拌的姿勢,不能觸碰杯底,只能使用壹種方法)

過濾的實驗(過濾紙、鐵架臺等器材的使用)

壹貼:即濾紙緊貼漏鬥內壁。

二低:1.濾紙邊緣低於漏鬥邊緣。2.液面低於濾紙邊緣。

三靠:1.盛混合物的燒杯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下端緊靠濾紙三層處。3.漏鬥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壹些物質可以溶解在水中,壹些物質不能夠溶解在水中。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壹定限度的。(不能無限的溶解)

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沈降,不能用過濾的方法把物質從水中分離出來。

物質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物體的顆粒大小(即表面積的大小)、水的溫度、液體是否被攪動等因素有關。

可以用蒸發的方式,將食鹽從水中分離出來。

3.1.10 能夠用壹定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空氣存在於我們的周圍,能被我們的感官感知;空氣能占據空間,空氣有重量。

實驗空氣能占據空間(杯子倒扣浸入水中,杯底的紙團不會濕)

3.1.11 知道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3.1.12 知道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生的不良影響,及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天氣變化]

3.2.1 知道天氣可以用壹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如溫度、風向、風力)

天氣特征主要包括雲量、降水量、風力、風向、濕度和氣溫、。

3.2.2 會用溫度計進行觀測,搜集有關數據,並能夠分析數據得出某些結論

溫度計、雨量器、風向標和風速儀是測量天氣的工具。

3.2.3 能夠列舉天氣變化對動植物行為影響的實例需要閱讀課外資料

動物的冬眠、換毛;植物發芽的時間受氣溫的影響。

3.2.4 體驗並列舉天氣變化對人類工作、生活產生影響的實例需要閱讀課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