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內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種感情,如鄉情、傷離、懷古、吟邊、憂思;也可以是作者對生命、社會、生活的某種見解。
如何確定寫了什麽內容?
(1)註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的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如《望洞庭》說明詩的內容是洞庭湖,《題李凝幽居》說明詩的內容是描寫李凝的僻靜居處。確定了詩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2)註意詩歌的關鍵詞句
關鍵詞句往往透露著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對社會的認識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詩歌中的走向,如2001年高考題“漠漠帆來重”句中的“重”,表面上是講帆因濕而重,其實是講朋友要離去,自己心情沈重。
(3)註意詞語的隱含信息
詩歌表達壹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是壹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壹個意思。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壹句,表面上是講雨後葉子茂盛了,花兒雕零了,實際上表達的是作者對春光的留戀和惜別。
(4)註意典故神話
典故神話壹般有比較固定的含義,了解這些內容對我們整體把握全詩是大有裨益的。如1997年高考題中關於舜妃湘君姐妹的神話傳說。
2.弄清是怎樣寫的。
(1)理解典型細節
在細節描寫中往往透露著詩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內容,在分析時要特別註意。如2000年高考題中“閑敲棋子落燈花”中的“閑敲”這壹細節,表現了詩歌主人公因約客不來夜過半的煩躁。在分析細節時要註意前後聯系。如果不註意上文的“有約不來過夜半”和下文的“落燈花”,很可能把 “閑敲” 理解為表現詩歌主人公閑適恬談的心情。
(2)註意全詩的結構
結構的安排總是為了突出主題和作者的情感。結構有總分式、層進式、對照式等。如1996年的高考題整首元曲以設問開卷,分層次地敘述了三國人物的英雄業績,最後以概述作結,全篇有分有總、首尾呼應。
(3)註意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
如1998年的高考題,這首詩的首聯、頷聯、頸聯都是對李凝居住環境的描寫,三聯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居處的幽靜,這是部分。這裏的核心是李凝居處的幽靜,也就是整體。在理解上面三聯時如果忘了這個整體,就很可能把這三聯理解成“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還要註意詩歌中的典故、神話傳說也是部分,是為整體服務的。
(4)註意表達的角度
作者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從多個角度表達,以渲染環境氣氛,加深讀者的印象。如2001年高考題,作者從微雨、帆重、鳥遲、海門深、浦樹遠,從遠景、近景等角度反復地表達了詩人的送別之情。
(5)註意分析詩歌的意境
要特別註意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弄清作者是通過哪壹些景物來構成壹個什麽樣的意境。如1997年的高考題,作者用“湖光秋月兩相和”、“白銀盤裏壹青螺”來勾畫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輝映成趣、水天壹色的融和畫面。
(6)註意環境的渲染
在詩歌中作者往往通過環境描寫來調動讀者的情緒,使讀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響,接受作者的觀點和情緒。如1998年高考題,作者用了草徑、荒園、鳥宿樹、僧敲門、分野色、動雲根等物象,為我們描繪了壹幅靜謐的李凝幽居圖,使我們情不自禁地贊美李凝居處的僻靜。
(7)註意語句表達
語言表達可從三個角度講:
從整體上說我們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還是壹波三折,其他如動靜結合、遠近結合等都要註意。如1995年的高考題是壹波三折,1996年高考題是直抒胸臆,2001年春季高考題是動靜結合等等。
從句子的角度我們註意壹些修辭方法。修辭方法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主題,強化情感表達。常見的如比喻(“白銀盤裏壹青螺”)、象征(2000年春季卷表面上講“蟬”,其實是講人)、襯托(2001春季卷以動來襯托靜)、雙關(1994年高考卷表面上講自己為什麽偏愛菊,其實是對菊的品質的贊美,而贊美菊,其實又是贊美人)。其他還有比擬、誇張、通感等都要註意。
從詞語的角度分析,要註意欣賞用詞的明確、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