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時節,風和日麗,春風拂過,草兒初長,花兒開始長出稚嫩的花朵兒,壹切都那麽美好,那麽大家知道春分節氣如何養生嗎?接下來我們壹起和 老黃歷 來看看春分時節的養生文化吧!
春分如何養生
養生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註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素問·至真要大論》:“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壹致,保持“供銷”關系的平衡。要避免不適當運動的出現而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縮短人的壽命。
《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去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從 立春 節氣到 清明 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於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
春分養生在傳統醫學中,有易五更晨瀉之說。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而不能與陰平衡,於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特點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瀉。舌苔白,脈沈而弱,怕冷,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匾腎氣丸,以溫中扶陽。平時可常用幹姜燉湯或吃幹姜燉雞湯。
起居養生
早睡早起宜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春分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體,使情誌隨著春天生發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也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
不要過早減冬裝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春分之後,有些地區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壹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多開窗戶勤通風
初春的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為避免春季各種疾病的發生,預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註意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上午8時左右,壹般氣溫較低,空氣質量也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此外,居室至少還應在午睡後和晚睡前開窗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