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保護環境的傑出人物事跡有哪些?

保護環境的傑出人物事跡有哪些?

保護環境的傑出人物事跡有:

1、李雲婷

李雲婷說,北京市這些年的空氣汙染治理已經逐漸轉向了精細化的方向,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做過很多嘗試。她介紹了北京市開展的、基於小型傳感器高密度監測網絡的整個實踐過程。

李雲婷介紹,從2014年開始,她們開始接觸小型傳感器。經過壹段時間的準備,2015年,監測人員就決定將高密度監測網絡正式納入到北京市大氣環境監測體系中來。

李雲婷介紹,“高密度監測網絡在後來的工作中,成為精細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技術擔當。這套高密度監測網絡幫助實現了從市壹級到區壹級再到街道(鄉鎮)壹級的三級空氣質量點位部署。”

以往監測人員在北京市各區設立1-2個標準監測站,全市總數是二三十個左右。運用高密度監測網絡以後,李雲婷和同事們部署了1000多個小型傳感器。

對全市300多個街道(鄉鎮)實現了全覆蓋。這時,監測網絡提供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可以精確到公裏級別。

借助高密度監測網絡提供的海量數據,監測人員把這些數據跟氣象、地理信息、汙染源、社會大數據等相結合,建立了壹套從汙染結果追溯到汙染成因的溯源體系。

通過這個體系能夠精準識別出北京本地排放的高值區,把它們暴露出來,為精準執法、靶向治汙提供了很直接的依據。

2、張昊龍

工作中,張昊龍從事的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可以說隨時都在待命。不管是不是節假日、是不是雙休日,天氣不好了,他就得去備戰。

日子久了,兩個孩子也習慣了他的“神出鬼沒”。張昊龍說,現在他五歲的小兒子,看到外面天不好的,都能非常隨意地說壹句“爸爸今天又回不來了”。

張昊龍自述自己“比較軸”。他說,自己從事的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有沒有效果,重汙染天氣消減沒消減,政策制定的科學不科學是壹方面。

措施落實沒落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壹環。但是是否落實了,哪裏沒有落實,坐在辦公室裏是解決不了的。他常常在企業壹耗就是十來個小時,不把這個問題耗出來不罷休。

張昊龍回憶說:“有壹次,我們要找出儲油庫的相關問題,要在每天最熱的時候去爬儲罐,10天爬了70多個儲罐,最後確實把問題都找全了,也為我們下壹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方法。我想,正是因為這種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環保老兵”劉相梅

從事環境事故調查20年,面向汙染逆行出征。

劉相梅作為代表之壹參加了這次座談會。她是生態環境部環境應急與事故調查中心二級巡視員、應急準備處處長,長期從事環境應急和執法工作。

工作20年來,劉相梅近壹半的時間都在出差。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泥石流、淇河汙染事件、義馬爆炸事故,連續100多天的新冠肺炎疫情調度協調她都堅守在現場。

2020年大年三十,淩晨4點多,劉相梅接到了來自值班同事的電話,同事說有壹個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急件需要處理。

隨後劉相梅便和同事急忙趕到辦公室來辦理文件,開始組建全國疫情防控調度聯絡群,連續工作了好幾個小時,甚至錯過了與家人的團圓飯。這樣的忙碌壹直持續了100多天。

工作20年來,劉相梅也切身見證了生態文明從認識到實踐的深刻變化——天藍了、地綠了、水清了,老百姓更幸福了。她為自己能成為環保人中的壹員而感到自豪。

“這些成就背後是很多環保人面向汙染的逆行出征,為的就是給大家留下綠水青山。”

4、大涼山環境執法者伍華

從不懼汙染企業威逼利誘。

伍華是四川省涼山州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黨支部書記,也是CCTV2017年評選的年度法治人物。

在見面會上,伍華談到了從事環保工作的“初心時刻”。他說,他最先想到的既不是日常工作中經歷急難險重的感人時刻,也不是職業生涯中接受鮮花掌聲的時刻,而是自己第壹次走進位於家鄉的牦牛坪稀土礦區那個發人深省的時刻。

5、姚偉平

借助世界互聯網大會強勁的東風,姚偉平帶領團隊在“數字環保”改革上大膽探索,先後完成了全國、浙江省多個數字化改革試點項目。

姚偉平介紹,2018年以來,桐鄉開始探索如何用數字化手段不斷提升環境的監管效率,改善環境質量。作為全省排汙許可證證後執法的改革縣建成了“數字環保”系統,形成了環境監管非現場執法“雲模式”。

通過62項考核指標,有效壓實了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產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三個必須”主體責任。

姚偉平稱,通過鎮街道“五色風險圖”評價體系,有效壓實了各鎮街道問題發現、紅線管控、綠色發展指標等主體責任。通過企業“五色生態碼”評價體系,壓實企業問題整改、及時報告、持證守法的主體責任。

通過智慧預警和報警以及數字執法、線上服務等功能,突出和強化監管執法與服務並重的工作理念。

在臺風期間,“數字環保”系統可以及時調閱所有涉汙企業的數據監控,進行數據分析、隱患排查、問題研判,及時發出有效信息和預警信息給涉汙企業,確保環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