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大全 - 我需要《山居筆記》的讀後感!!_

我需要《山居筆記》的讀後感!!_

以前愛讀余秋雨的書,尤其是《文化苦旅》,讀的時候覺得美得無可言說,至今這本書仍然是我最愛讀的書目之壹。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讓人感覺深邃,他常常把歷史與文學巧妙的融合在壹起,給人壹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讀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學的享受之外,更是對史學的補充與思考。

暑假期間,閑來無事到書店逛,看到余秋雨的書《山居筆記》,很是喜歡這個名字,覺得頗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風,隨手翻了幾頁,便買回家中。那次***買了四本書,這本書當時只是翻看幾頁之後,覺得似乎有些艱澀,便擱置在案頭,壹晃就是幾個月。

幾個月後,買的書讀完了,也沒有找到新的閱讀方向,就拿來這本書,細細品讀起來。這壹讀不要緊,我又深深現在余秋雨的文字裏,徜徉在文學與歷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裏,隨著他的文字,遊走在各地,遊走在各朝各代,遊走在各個名人名士身邊。

跟隨余秋雨,我走進了清朝的歷史,那破敗王朝的背影,看到歷代流放者那淒涼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無常,誰又能抵擋的了那些事故變遷呢?蘇東坡的突圍,讓我感慨哪個朝代對於大師的埋沒,想到歷代大師都經歷的摧殘,想到我們國人嫉妒品質的劣跡其實由來已久,其實根深蒂固,早已化為血液裏壹絲我們不遠承認的遺傳。

《愧抱山西》則描述了壹代晉商的發家成名史,讓我對山西有了壹番新的認識,敬佩山西晉商的精名能幹,敬佩他們的審時度勢,敬佩他們的種種。正是這些優秀品質,使得壹代晉商在異鄉的土地上紮根發芽,開花結果,遍地的分號,無不訴說著這個人群的智慧。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當壹切都發生變化之後,山西晉商似乎壹夜蒸發。他們的頹然落幕,是戰爭紛亂的影響,也是時代前進的必然。但是,他們留下的在山西的總票號,卻還在向世人昭示著這裏昔日的繁華,即便是見慣世面的人們,也會為這裏的富貴大氣所震撼。相必,若是山西晉商的風範尚存,山西晉商的經商之道尚存,我國商業文化,必然又是壹番新天地。當然,當今的溫、浙、廣的商人已經遍布全國,支撐著經濟的繁榮,但他們比起山西晉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長遠的眼光。

余秋雨帶我們到他的家鄉余姚走了壹番,那個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遠的記憶,也是永遠的痛。“少小離家”,卻“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進家鄉的土地,也沒有迎接的親朋好友了,回去也是壹片寂然,除非頂著名人的稱號,官員的接洽顯得熱鬧些罷了。落葉歸根的觀念,怕是難以實現。越是難以實現,越成為心底裏那柔軟的痛,越是思戀。

讓我感觸深的,還有《十萬進士》。余秋雨這個人的眼光,實在比壹般人深邃,當代人們除了怒斥科舉制度的殘害人,卻並不想它曾經為我們挑選人才時帶來的好處,也不去探究在哪個環節致使這壹妙策變質,成為眾多書生枷鎖。而余秋雨的分析,則是犀利深刻,卻有委婉絮叨,這觀點,怕是用在當今高考也適用吧。

我最愛的壹篇是《遙遠的絕響》。原因有二,其壹,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為人瀟灑,不拘禮節,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這些哀嘆,也只能心裏想想,合上書,天亮還要回到這規範的框架裏生活。我註定不能做到那般瀟灑,權且在這羨慕他們吧。

想不到的是,余秋雨在書的結尾,提到的卻是小人。小人的確構成了生活的壹部分,歷史的壹部分,小人做不得,小人不得不防。這是大師給予的忠告。

跨越歷史千年,懵懵懂懂不期而至,是非曲直交錯相融。誰,用嚴謹的筆觸刻畫歷史的百態畫卷;誰,用敏感的心靈去品味歷史的瑰麗內涵;又是誰,以壹顆赤子之心探訪深邃的中華文明,用自己淋漓盡致的情感抒發來感染億萬龍的傳人?他召喚讀者用當代生命感觸和體驗“對於政治功業和文化情節的相互覬覦和生死與***;對於文化靈魂的流放毀滅和復蘇;對於商業文明與中華民族的狹路相逢和擦肩而過;對於千年科舉留給社會歷史的功績和留給群體人格的禍害;對於稀有人格在中華文化中斷絕的必然和祭奠的必要;對於君子和小人這條重要界線的無處不在和難於劃分。”他就是《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的作者余秋雨先生。

作為壹名當代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用自己嚴謹的分析和近乎苛刻的態度為世人剖析文化現場和歷史史實。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不僅做研究,做壹切事情都應當壹心壹意,專心致誌,不能肆意有壹絲的紕漏。正如他所自述,在寫《山居筆記》這部書時,他辭去了學院的行政職務,不再上班,幾乎是全身心的投入,歷時兩年多才寫出十壹篇文章。但他的寫作是與考察聯在壹起的,很多寫到的地方不得壹去再去。是啊,更何況余先生面對的是歷史,政治,文化這樣敏感的話題。有時甚至為了校正壹幅對聯上的壹個字,他都親自去了海南島兩次。雖然以經濟的得失來核算簡直荒誕不經,但余先生無憾,因為他是背負著生命的困惑去尋找壹個文化遺跡和現場!正是這種求知之心和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促使他進行了壹次次艱難的人生之旅,這已足矣!

《山居筆記》中所討論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人格多個領域。對這些問題的探討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前的政治大環境下這些問題是無人敢公開討論的。至於余先生的勇氣“開始於浩劫初期可憐父輩的牢獄骨灰,延續於浩劫中期軍墾農場的漫漫苦役,深化於浩劫後期故鄉山屋的寂寞歲月又回味於浩劫過後某些黑影的翻雲覆雨”既然這壹切都來自於苦難,那麽試問,作者手中的筆還有什麽好害怕的呢?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給了作者心靈的砥柱,面對壹些人的嘲諷,批判的洪流,正義之心依然屹立不倒!

對於清王朝,我們總有壹種復雜的情感阻隔,因為它的懦弱,它的慘敗,由於國運葬送在了不屬於漢族的民族手中。但在我們怨恨的心靈中,在閃閃的淚光中,它讓我們懂得了什麽是漢奸,什麽是賣國賊,什麽是民族大義,什麽是氣節,讓我們在水深火熱之中探詢到了救國救民的良方,讓我們在慘痛的教訓中換來了終身難忘的經驗!“許多情緒化的社會評判規範雖然堂而皇之地傳之久遠,卻包含著極大地不公正。”在古代,難道只有漢族是統治國家地唯壹主人,別的民族註定要臣服在漢族腳下?“我們缺少人類普遍意義上的價值啟蒙,這些情緒化的社會評判規範大多是從封建正統觀念逐漸引申出來的,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個皇帝-唐太宗和康熙都帶有別的民族的血統,但他們為中華之崛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讓國家富強,人民生活安康。面對歷史,我們的態度應當莊重,評論之中不容夾雜絲毫的情緒,因為歷史是莊嚴和神聖的。《山居筆記》中的壹個“王朝的背影”正是秉承了這樣壹種嚴謹的態度。面對歷史的洪流,有時我們無能為力,結果也會出人意料,待到惡劣結果出現,任何人都不能對當事者嗤之以鼻,我們應該做的,當是總結經驗教訓,為將來的復興鋪磚蓋瓦。如果壹味回顧過去,懊惱萬分,得來得只是節節敗退,壹蹶不振。

《山居筆記》中對歷史人物的刻畫也是巧奪天工,精辟至極。在“蘇東坡突圍”中作者對蘇軾大加褒揚,甚至於蘇東坡懷舊地點的錯也說是錯出了魅力,這正驗證了王爾德的壹句話:“在藝術中只有美醜而無所謂對錯。”蘇東坡面對政治義無反顧,甚至不惜身陷囹圄和身首異處。在被貶黃州期間他深刻自省,這種自省不是壹種走向乖巧的心理調整,而是壹種極其誠懇的自我剖析,目的是找回壹個真正的自我。艱苦的物質生活又讓他深刻體味著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這壹切使蘇東坡經歷了壹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華獲得了壹次蒸餾和升華,最後終於迎來了成熟的自我。試想在“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夜晚,看著縹緲的孤鴻之影,在“有恨無人省”的人文環境中,誰能依舊我行我素,自我放縱?在我看來,蘇東坡的確可以算是壹個歷史強人。面對困難和挫折,他以自己飽滿的熱情無畏的精神迎難而上,開波辟浪,他是樂觀的化身;面對政治上的勁敵,他堅定自我,勇於拼搏,對敵人毫不留情,他又是正義的象征。他是壹個真正成熟的人。什麽是成熟?成熟就是“壹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壹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壹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壹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壹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壹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壹種無須聲張的厚實,壹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對於蘇軾這種偉人精神,作為後代的我們不應該在讀過之後只是心靈震顫而已,他的精神需要我們銘記更值得我們學習,這是我們受之不盡的寶貴財富。

“人生的道路是從出生地而發,越走越遠。由此展開的人生就是要讓自己與種種異己的壹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結果可能喪失自己,也可能在更高的層面上把自己找回,或許只有在遼闊的時間和空間之中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坐標,把自己抓住。面對塵封的往事,如果置身其中,或許會覺得前途茫茫,但如果置身事外,用大視野審視,人生的脈絡就會豁然開朗。《山居筆記》就是這樣的大視野和遼闊的時空。它是心靈的憩園,是精神的浴場。從中仔細體味,哲理之音不絕如縷,魅麗的人生之火會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