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調查與探索
壹、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 1、鼓勵農戶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 當前,實現農村土地流轉既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措施和前提條件,也是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更是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主要內容。應本著讓利與民、不與民爭利的原則,將土地交由原承包人,鼓勵促進承包人將土地流轉。土地經過流轉,使土地適當集中和規模化經營,實現土地開發效益的最大化,又從根本上保護了農民利益,取得了農民得實惠、經營者獲利益的“雙贏”效果。 2、成立專業合作組織,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合作社的成立能夠把分散的農戶有效地聯合起來,使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得到更為合理的組織,農民***同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顯著提高;合作社的市場運作既解決了農村勞動力絕對過剩,又解決了農業生產季節性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矛盾,滿足了青壯勞動力轉移和家鄉農業生產的雙重需要,為農民致富增收創造捷徑;在技術上,既提高了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又促進了農機農藝技術的集成,有利於農業科技創新。 隨著農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當前社會發展需要,傳統種植作業模式勞動強度大、用工量多等問題,制約了經營規模的進壹步擴大,傳統作業模式急需改變。農業實施機械作業的趨勢日益明顯,不斷引進現代生產機械,並加大培訓力度,不斷引導農民農業生產機械化。 以合心水稻專業合作社為例,在2008年,合作社與農戶簽機插秧訂協議500多戶,實現了近2000畝水田由傳統的人工彎腰插秧向機插秧的轉變,降低了勞動強度及生產成本。工廠化育秧、機插秧正逐步被廣大農民所認同,今年要求機械化服務的農戶和面積大幅度增加,吸引了兄弟鄉鎮的種糧大戶與合作社簽訂了協議。 二、加大農民培訓、就業力度,促進農民增收 認真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服務;大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引進能人,引進資金,實現農村富余勞力的就地轉移,壹邊組織村民結合政府推行的“陽光工程”開展勞務培訓,壹邊面向江浙,將勞務輸出和引進企業相結合,為村民們創造務工就業機會。 圍繞“四提高”、“五統壹”的目標,認真實施優質稻米“壹村壹品”工程,充分發揮優質稻米合作社的示範和引導作用,發展高效農業。狠抓產業配套,堅持二三產業並重,圍繞合心區位特點,加快發展物流及服務產業。 三、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促進農村增色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小城鎮建設,商品流通的加快,農民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的產生越來越多,加上農民的環境意識淡薄,農村環境破壞日益嚴重,很難再看到清澈秀美的河水和魚遊塘底的景觀。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壹是農村生活垃圾得不到規範化清理,環境破壞嚴重;二是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以來,農村溝渠已經幾十年未清淤,河底擡高,塘泥淤泥阻塞水系,雜草叢生,河水難以自身凈化。應從以下兩點著手改善農村環境: 1、實施清淤工程,改善土壤及水環境。 大力實施水系“清淤工程”,把清出的塘泥覆蓋耕地上,既能肥沃土壤,增產增收,又能凈化水源,暢通水系,增加蓄水能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還可以增加廢地復墾的利用率, 2、實施垃圾清運工程,改善農村環境汙染。 建立農村白色垃圾集中處理機制,對村級主要路口設立垃圾箱,各行政村聘用專人對垃圾清運,集中堆放到垃圾屋(池),由鎮集中處理。結合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對無職黨員劃分道路保潔責任段,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督促廣大群眾養成愛護環境,垃圾集中堆放的良好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