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語文積累與實際運用的關系
語文作為基礎學科中的工具科,確有與其它自然學科的不同之處。語文可以完全自學,俗語雲:“課堂小社會,社會大課堂。”語文的學習就是在實踐中積累,運用積累的知識指導實踐的過程。因此,積累是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而運用則是檢驗積累知識正誤以及提升能力的手段。我認為二者的關系是:積累是基礎,實際運用則彰顯積累的作用。二者缺壹則任何壹方都毫無意義!早在荀子的《勸學》中就提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壹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學習中積累的重要性可見壹斑,在此無須贅述。可惜或曰可喜的是,荀子老先生只談了積累的重要性,未提及積累之後該如何操作,故而後世積累者頗多,而有成就者稀少,究其原因,不會運用積累者也。大多數人只是起了壹個倉庫的作用,猶如潑留西金的“那壹堆”,東西是不少,然不用,毫無意義,只會隨時光流逝而變做壹抔灰而已。而有成就者大多則是站在別人的肩膀(知識、經驗等)上闊步前行。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壹定要二者同重,切不可偏廢。這正是:源頭活水很重要,流水不腐不容輕。語文積累,不是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是對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積累。這意味著學生通過語文課程,要達到壹定的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鑒賞、記憶的水平,就需要積累。具體來講,它應該包括三方面內容:壹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如識字和寫字,掌握最基本的字、詞,積累大量的詞匯等,這是語言發展的基礎。二是語言運用規律的積累。口語交際、閱讀、習作,都有自己的規律。了解這些語言規律是語言發展的內核。三是規範語言的積累,如教材文本的學習、記誦古今中外優秀作品等。學生通過規範語言的學習,不僅可以陶冶性情,提高認識,更重要的是為語言發展獲得了借鑒。 語文積累還體現了語文內涵的拓展,起到整合原有相互隔離的課程內容的作用。比如,語文學習除了語言積累,還必須註意文化積累和生活積累,語言本身是壹種文化,語言學習就是語言文化的學習。語言學習並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的文化緊緊相連,和生活實際緊緊相連。可見,豐富文化積累、生活積累既是語文學習的內容,又是促進語言發展的手段。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實踐性,可以通過對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吸收,通過對生活的了解、參與、改造來實現。 總之,語文知識的積累,不是簡單的記憶,它有很深刻的,很豐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