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藥應該註意什麽
第壹要記住療程。對於緩解癥狀的藥物如退燒藥、止痛藥、止咳藥等,癥狀消失後要及時停藥,否則就有可能增大不良反應或延誤病情。如很多疾病都伴有發熱的癥狀,發熱時服用退熱藥,壹般來說服用後若3天癥狀還不緩解,就應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以免延誤病情。但有些藥物最好不要不可擅自停,例如治療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即使是癥狀緩解了,但此時體內的細菌仍有殘存,不可著急停藥,以免造成病情反復,同時還有可能造成細菌耐藥。因此,應依照醫生的醫囑,確保足夠療程。
第二要根據病情。對於某些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癲癇等,由於病情復雜,患者的個體化差異很大,醫生需根據病情輕重及患者體質隨時調整藥物劑量。同時此類藥物擅自停用非常容易造成病情的反復或加重,很多患者還面臨著終身服藥,故患者應定期去醫院復查指標,根據醫生建議確定服藥療程及劑量,待病情減輕或消除,也應逐漸減量直至停藥,不可擅自驟停。
第三要看服藥人群。某些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孕婦等,由於生理機能狀態等,不能僅參照說明書提出的服藥時間和療程服藥,應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采取個體化給藥。例如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肝腎功能均有所降低,使得藥物的代謝減慢,故在服用藥物時應延長給藥間隔,停藥後也應考慮藥物的後遺效應。
第四要看藥物。同壹藥物可因給藥時間的不同,作用和療效也不同,故按時間規律服藥可減少盲目性,準確及時地將藥物送達病竈。例如哮喘患者壹般在夜晚或清晨氣道阻力增加,呼吸道開放功能下降,在淩晨零點到2點最為敏感,所以多數平喘藥以臨睡前服用為佳;因人體內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早晨7至8點,此時給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避免藥物激素分泌的反射性抑制作用,減少不良反應;胃酸的分泌在餐後和淩晨2點達到高峰,故中和胃酸的黏膜保護藥應在餐後1至2小時服用,晚上睡前加服1次,效果更好。
藥物治療疾病雖然對身體的傷害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在采用這種方式治療疾病的時候做了壹些錯誤的事情就會讓病情狀況開始惡化。
2、吃藥有哪些危害
1.過敏反應較為常見,可表現為藥疹,嚴重者可發生滲出性多形紅斑、剝脫性皮炎和大皰表皮松解萎縮性皮炎等;也有表現為光敏反應、藥物熱、關節及肌肉疼痛、發熱等血清病樣反應。
2.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癥、血小板減少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可表現為咽痛、發熱、蒼白和出血傾向。
3.溶血性貧血及血紅蛋白尿。
4.高膽紅素血癥。
5.肝臟損害,可發生黃疸、肝功能減退,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壞死。
6.腎臟損害,可發生結晶尿、血尿和管型尿。偶有患者發生間質性腎炎或腎管壞死的嚴重不良反應。
7.惡心、嘔吐、胃納減退、腹瀉、頭痛、乏力等。壹般癥狀輕微,不影響繼續用藥。偶有患者發生艱難梭菌腸炎,此時需停藥。
8.甲狀腺腫大及功能減退偶有發生。
9.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偶可發生,表現為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幻覺、欣快感或抑郁感。壹旦出現均需立即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