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書的親近之緣
梅子涵說雖然童年家中的書很多,但很少有適合他的,至於父母的引導就更談不上了。生活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小孩整體都是如此,父母很少會關心孩子們應該讀什麽,不應該讀什麽,何況梅子涵還是三個孩子裏的老大,這種閱讀上的關心就更少了。然而這並不會影響年幼的梅子涵對於書的渴望和那種親近感。他會去翻父母的書櫃,從書櫃上拿下壹本書翻壹翻,讀不懂,再原封不動放上去,再拿下壹本……不過就是這樣的行為,梅子涵今天都認為是壹種渴望書、親近書的行為,因此書雖然是大人的,但他的父母從來不去限制孩子們翻閱大人的書。盡管在那個年代,大人們往往被生活所累,忽略了孩子們的精神生活,但因為家中藏書頗豐,所以小梅子涵的精神生活還是很豐富的。
聊起童年壹件有趣又痛心的事情,他說是十壹二歲的時候,班級裏要建圖書室,老師號召每個同學都從家裏拿些書來,充實圖書室。處於青春期的梅子涵意氣風發,將自己珍藏的很多好書拿到學校,結果發現圖書室的書幾乎都是他拿來的,別的同學拿來的書寥寥無幾。令他至今都十分痛心的是,有些同學借了書回去看就再也不拿回來了,所以很多書都丟失了。今天回想起當年的事,梅子涵直感嘆當年年幼,太“傻”,話語中不免流露出對於丟失圖書的惋惜之情。
因為年代久遠,第壹本真正讀懂了的書是哪本梅子涵已經記不清楚了,但至今記憶深刻的事情是上山下鄉那年,他背著滿滿兩箱書到上海郊區下鄉,平時不出工時以及夜深人靜時,他總是喜歡在燈下靜靜地閱讀,隨時隨地心裏都裝著這些書。他說,在繁重的勞動之余,通過閱讀這些書,能夠獲得力量,並且擁有壹種難以言表的感覺。時至今日,那些書還靜靜地躺在梅子涵的書櫃裏――他回城時把這兩箱子書又帶回來了。
總是剛剛“開始”的文學旅人
成年後的梅子涵,做了孩子們的“點燈人”後,讀書更是成為了他生活中不可分離的壹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了他的骨血。他講,讀書不是為了創作,讀書是壹種需求,看不到書就仿佛是沒有水喝,很渴;讀書就像喝水、呼吸空氣,是他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而創作是需要讀書去培養的。
梅子涵喜歡閱讀兒童文學,也喜歡寫兒童文學,不久前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了壹套六本的“子涵童書”系列叢書。他特別希望孩子們也能夠如癡如醉地讀書,讀好書,愛好書。在這套叢書的序言中,梅子涵自己寫道:
“我為小孩寫作了很多年。
我是著名作家了。
可是我仍舊只是壹篇序言。
……
就是知道,努力的路途有多長。
就是每次開始新的寫作,都會有些小心翼翼。
就是每次新的寫作開始了,都會很年輕般地微微激動,像在走進新的征途。很多年前,我寫的第壹篇‘文學’,就是叫《征途》。”
在文學的征途中,他走了很久,在創作的征途中他也走了很久,然而對於梅子涵來說,他認為自己於經典、永恒和優秀而言,壹切正在進行,壹切才剛開始。
記者從叢書出版方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獲知,“子涵童書”是壹套經過作家精心挑選、出版社精心打造的兒童文學精品圖書。首先,該系列圖書薈萃了梅子涵先生數年來最優秀的新老作品,其中有很多作品已經獲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其次,該系列圖書體裁多樣,風格獨特,其中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還有作家的美文和創作體悟,不少作品都體現了作家對不同創作方法的探索、創新,而這些作品在風格上或幽默風趣,或唯美抒情,或溫馨浪漫,或感傷哀愁,全方位地展現了作家的創作高度和美學寬度;第三,本系列圖書封面設計匠心獨具,每本圖書上都有壹個專為此書繪制的圖標,圖標中有壹個拿著梯子去點燈的人,這個“點燈人”的形象正是梅子涵先生為中國兒童文學閱讀推廣不斷奔忙的最好寫照。此外本書的封面和內文繪畫都找到了最符合作品特色的畫家,繪畫充滿想象,同時不失溫馨浪漫,圖文相得益彰,版式也活潑多變,受到孩子們的好評和歡迎。
梅子涵本人說這套書完全能夠體現出他壹直所提倡的精致的寫作和為自己寫作的理念。出這樣壹套書不僅僅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當然他更希望自己的文學孩子們能夠喜歡。梅子涵說他是寫了孩子們的故事,寫出孩子們的天真和幽默,但並沒有刻意地去取悅孩子。
言傳身教影響女兒
近年來梅子涵已經不大到圖書館去看書了,原因和大多數教授學者壹樣:家中所藏專業書籍比圖書館的還要豐富,而且圖書館的書滯後,所以他能夠理解為什麽書店的“讀者”總是比圖書館的要多。現在書店都是開架售書,取放很方便,壹點不比圖書館差,這種閱讀方式很符合大眾需求,而且書店為了銷售考慮,總是推出最新最流行的好書,但圖書館就很難做到這壹點了。不過梅子涵還是認為壹個國家必須要發展圖書館,圖書館的發展是壹個國家、地區文明的標誌,但做到這點確實很難,存在著太多的阻礙需要克服。
雖然現在梅子涵本人很少去圖書館,但他在法國留學的女兒卻經常去當地的巴黎圖書館,有時候帶足了食物,在圖書館裏壹待就是壹天,非常勤奮。但是對於女兒的閱讀,梅子涵回憶自己並沒有刻意地影響和引導,“20多年前的我也有自己的事業,也很忙碌,並且也沒有足夠的意識去引導孩子什麽。”不過可能正如同梅子涵的父母對他的影響壹樣,梅子涵自己其實也深深影響著女兒。他告訴記者,或許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都有這樣壹幅圖畫:父親深夜坐在淩亂的寫字桌前伏案書寫或閱讀……然後成年後,孩子們會去模仿記憶中父親當年所做的壹切,這些或多或少影響了他們。所以女兒今天能夠獨立出國深造、獨立學習,或許也是受到了當年父親的身教和家庭的影響吧,也或許,她會像當年父親小時候那般,爬上父親高高的書架,壹本壹本翻看著其實並不太懂的書籍,然後再壹本壹本放回去……年復壹年的終於在這些書的熏陶中,她長大成人了。 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