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換季的時候,天氣變化快,晝夜溫差大,濕重困生,易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和過敏性疾病。此時,我們該如何順應時節,進行養生保健,進而預防疾病呢?中醫認為,春季養生,重在養肝息風、養陽防風,而夏季養生應當重在養心安神、保健脾胃。從壹年四季來說,應當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順應春夏養陽生發的季節特點進行養生,而順應季節的養生,又應當從飲食、起居、運動和情誌四個方面來養生。
壹、飲食宜多甜少酸
春季飲食上應當註意養陽。甜味食物入脾,此時,可以多吃大棗、山藥等食物,補脾益氣,祛濕養肝。而酸類食物則要少吃。寒涼的食物也不宜多吃,如冰淇淋、冷飲等,否則寒氣聚集在體內,導致夏季脾虛,造成身體不適。壹些溫補陽氣、有辛味生發的食物,如生姜、韭菜、大蒜、芥末等,適應春季生發的特點,不妨多吃。而去濕的食物,如淮山、芡實、赤小豆、鯽魚、豆漿等,能很好地祛除身體內的濕氣,也可以多吃。“春生夏長”,此時可以多補充蛋白質,如魚類、肉類,可以多吃豆類,選擇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預防口角炎。
而夏季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健助脾運的食物,如魚、蛋、奶、西瓜、黃瓜、冬瓜、玉米等,飲品可以選用綠豆湯、酸梅湯、金銀花茶、菊花茶之類。
夏在五行屬火,五味為苦,夏季適當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熱除煩、抗菌消炎、幫助消化、增進食欲、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功效,但過多食用味苦食物則會助心氣而傷肺氣,因為心火過則克制肺金。
因此,夏季可以多食酸味、鹹味食物,如楊梅、草莓、西紅柿、豆類及其制品、海帶等。酸味收斂,可固護體表,防止出汗過多,且適當食酸味食物有助於增強食欲。鹹味食物則可幫助機體補充因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以防出汗多損傷心氣。夏日飲食以溫為佳,不宜過熱,過熱則傷氣,溫食宜助陽氣。
二、午睡有益健康
春季萬物復蘇,自然萬物陽氣升發,因此,人體陽氣也應該順應自然,向上向外疏發。
春回大地之時,天氣漸暖,空氣濕潤,使人皮膚腠理逐漸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各器官負荷增加,使得身體困乏,俗稱“春困”。所以起居方面應該夜臥早起,不要熬夜。
起床後,可以到寬廣的庭院中散步,或者融入大自然中,踏青賞花,且應該散發寬衣,不讓身體受束縛。特別是老年人,因為年事已高,多有壹些慢性疾病,更應該堅持這種養生之法。
春季氣溫變化大,應該註意保暖防寒,顧護陽氣,根據天氣寒暖添減衣物,不可因為冬季過去了就驟減,以致受到寒冷的突然襲擊。
夏季是壹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氣溫高,陽光足,新陳代謝旺盛,所以此時養生要把順應外界高溫環境和人體內部特點作為重點。
起居上可以晚睡早起,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對增強體質有益。但是中午暑熱最盛的時候,可以適當午睡,既可避免暑熱,又可以消除疲勞,補充體力,補足睡眠時間。
三、進行有氧運動應當註意多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也可多出去踏青、春遊,或者散步、遊泳。運動後出汗不應立刻洗冷水澡,也不應吹空調,而是應當順應陽氣升發的自然規律,不要讓冷氣將陽氣澆滅。
四、保持清靜恬淡
在精神修養方面,春季肝木當令,所以保持精神開朗、積極樂觀向上,能夠促進肝氣的疏泄條達,也有助於肝氣升發與春季陽氣升發相統壹,從而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這裏,給大家推薦幾款春夏交替的養生粥。
1.紫蘇粥。原料:紫蘇葉6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制作:沙鍋內加適量水,放進紫蘇葉,煮沸1分鐘,去渣取汁備用。將粳米淘洗清潔,另行燒水,加入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再加紫蘇葉和紅糖,攪均勻即成。
功效:紫蘇葉味辛,性溫,有散冷解表、行氣寬中、解郁化痰等功效,能擴大毛細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發汗,其浸液對流感病毒有克制造用。紫蘇葉夏季是壹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與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冷、解表作用。
2.地黃粥。
原料:鮮地黃、白蜜、粳米、麻油各適量。
制作:地黃洗凈搗汁,每500克汁加白蜜120克,熬成膏狀收貯,封好,每次用10克。將粳米約50克煮粥,粥熟時加入地黃膏10克,酥油少許。逐日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滋陰,養血,潤肺。適合用於肺腎陰虛,幹咳少痰,咯血,陰傷便秘等癥狀。如為補腎肺用,可在粥中放進熟羊腎,切碎同食;如在粥中加花椒、姜則有溫中祛冷、回陽通脈之效。
3.防風粥。
原料:防風12克,蔥白2克,粳米60克。制作:將粳米洗凈加水適量煮成稀粥,加入防風藥液(提前煮好),蔥白(洗凈切碎),文火稍煮,調味食用。
功效:辛溫解表,祛風散冷。適合用於外感風冷濕邪重者,癥見發熱惡冷,頭痛鼻塞,周身酸痛等。因其能發表、祛風除濕,所以可用於老人周身骨節疼痛、頭痛眼花等癥。食用時忌油膩、生冷之品。調味宜平淡。風濕熱痹癥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