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壹本名著後,相信大家壹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麽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麽寫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雲南的歌會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雲南的歌會讀後感1沈從文寫的《雲南的歌會》裏面詳細的介紹了雲南的歌會。雲南是個詩歌的家鄉,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便聚在壹起對歌。
對歌的地方是種生面別開的場所,“對調子的來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彼此相去雖不多遠,卻互不見面。”對歌的方式各不相同,或見景生情,或即物起興,引經據典,貫穿古今,或用提問的方法,等待對方答解。或互嘲互贊,隨事押韻,循環無端。這充分的說明了對歌的樣式多樣和廣泛。在第三段中,作者還對昆明村子中的年輕女人進行了描寫“性情明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生長得壹張黑中透紅的臉,滿口白白的牙齒,穿了身毛藍布衣褲,腰間圍了個釘滿小銀片扣花蔥綠布圍裙,腳下穿雙雲南鄉下特有的繡花透孔鞋,油光光辮發盤在頭上。”第四段寫的是昆明鄉下,壹年四季美妙歌聲。“聽各種山鳥呼朋喚侶,和身邊前後三三五五趕馬女孩子唱的各種本地悅耳好聽山歌。”“伏在草叢中的雲雀群,卻帶點鼓勵意思相互應和。”“出口自然,不論唱什麽,都充滿壹種淳樸本色美”。文章的最後壹段寫的是十年難逢的`“金滿鬥會”,“由村裏發起,到時候住處院子兩樓和那道長長屋廊下,集合了附近幾個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圍坐壹矮方桌,足足坐滿了三十來張桌子,每桌各自輪流低聲唱《十二月花》,和其它本地好聽曲子。”這裏來傳歌的人來自四面八方,從事著形形色色的職業。是“由老壹代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好聽歌聲,全部傳給下壹輩。”
文章中主要寫了三種地方的對歌。第壹種是人們蹲踞在松樹林子和灌木叢溝凹處的對歌,含糊不得;第二種是路上趕馬女孩子自然的歌喉,是充滿著壹種淳樸本色美;第三種是“金滿鬥會” 由老壹代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好聽歌聲,全部傳給下壹輩。“十年難逢金滿鬥”,意思是盛會難逢
在雲南還有許多的風俗,比如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白族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而“摸黑臉”是彜族很特殊的壹種傳統習俗,表示祝福,友誼喜歡和樂意。雲南有十八怪.“雞蛋用草串著賣”,“三只蚊子壹盤菜”,“種田能手多老太”,“螞蚱能作下酒菜”,“山洞能跟仙境賽”。等等。在服飾方面,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尊貴。西盟佤族衣服,多為佤族婦女自己紡織的棉.麻布作成。傣族男子的服飾以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以白布.水紅布或藍布包頭。景頗族的服飾風格粗礦豪放。阿昌族以藍色.黑色的衣服為主要穿著。
雲南的歌會讀後感2《雲南的歌會》是壹篇極富情趣的散文,字裏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
文章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壹個場合寫"對歌",註重對唱歌人的描寫。例如第2段描寫了"壹個年輕婦女",她唱敗了三個對手之後,作者刻畫了她的動作,神態:"於是輕輕地打了個吆喝……從荊條叢中站起身子,理理發,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顯得輕松快樂",我們會對雲南的婦女有壹個全新的認識,讓我們不禁再次從心底萌生出幾許贊嘆。
第二個場合寫"漫歌",註重對唱歌人所處的優美環境的描寫。文章中第4段描寫趕馬女孩子唱山歌,與上壹場合不同之處,本段沒有著重對女孩子進行描寫,而是描寫了她們周圍的環境:"開滿雜花的小山坡","各種山鳥呼朋喚侶",描寫出雲南美麗的風光。特別對充滿生機的山鳥的描寫,更增添了"漫歌"獨有的特色。
第三部分寫"傳歌",因為所介紹的"金滿鬥會"比較熱鬧,所以作者註重對場面的描寫。"金滿鬥會"的發起人是"村子裏人",地點就設在"住處院子兩樓"和"長長屋廊下",人員是"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婦女占多數",參加人員也大多為普通村民,但打扮得是珠光寶氣,銀光閃閃,像過年壹樣因此這個"盛會"顯得隆重而熱烈,並且更加令人難以忘懷。
成語字裏行間:指文章的某種思想感情沒有直接說出而是通過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來。如: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裏。”又如:老弟上的條陳,第壹要不拘成格,字裏行間,略帶些古文氣息,方能中肯。——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二回
成語珠光寶氣:珠、寶:指首飾;光、氣:形容閃耀著光彩。舊時形容婦女服飾華貴富麗,閃耀著珍寶的光色。如:清·漱六山房《九尾龜》:“簪飾雖是不多幾件,而珠光寶氣,曄曄照人。”又如:這光芒要是只在字和詞,那大概像古墓裏的貴婦人似的,滿身都是珠光寶氣了。——魯迅《準風月談·難得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