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生長2天內變化不大,此後的壹個月內,生長很快,母乳足、營養好時,生後2周活重增加1倍,肉用品種羔羊日增重在300克以上。在1月齡內,羔羊首先加強生理性體溫調節機制方面的發育,而後是新陳代謝系統方面的發育和體重的增長。20日齡後瘤胃生長增強,逐漸完成向以植物性飼料為營養的過渡。在哺乳期這壹階段,生長發育最強的是骨骼,這決定了羔羊的體軀寬度和外部體型,如骨盆骨、肋骨、胸椎骨、腰椎骨和頸椎骨增大和伸長,使外部體型變寬、變深、胸圍增大。
羔羊4月齡斷奶,由於奶的供給停止,飼養條件的驟然變化,對生長期發育有影響,但盛夏有大量青草可以利用,羔羊斷奶後可保持壹定的生長速度。冬季是羔羊第壹個越冬期,此時羔羊體格仍在繼續生長發育。天寒地凍,天然牧草養分含量下降,已難維持羔羊自身所需營養,掉膘減重現象開始普遍出現。
羔羊性成熟結束於1~1.5歲,生殖器官發育完畢,體型基本定型,雖仍保持壹定的生長速度,但已明顯緩於前壹期。
成年期是機能活動最旺、生長性能最高的時期,視飼養水平和經濟利用的不同,毛用羊壹般結束於5~6歲,肉用羊年限更短。進入老年期之後,生理機能減弱,飼料利用能力和生產性能下降。
綿羊的生長曲線見圖8-2。
圖8-2 母羊的生長曲線。
(a)圖是以增重表示的生長曲線,(b)圖是以60天的增重率表示的生長曲線
在生長期間,肌肉、骨骼和脂肪這三種體內主要組織的比例也起相當大的變化。肌肉的生長強度首先與不同部位的功能有關。羔羊出生後要走動,腿部肌肉的生長強度大於其他肌肉。出生時作用不大的胃肌,是在羔羊采集行為開始之後才有較快的生長速度。頭部、頸部肌肉又比背腰部肌肉生長早。但是,總的來說。在羔羊體重達到出生重的4倍時,主要肌肉生長過程多半已產生,到斷奶時各部位的肌肉功能與成年時基本相同,各部位的肌肉重量分布已近似於成年羊,所以不同的只是絕對重量小,肌肉大致為軀體重的30%。
脂肪分布在不同部位,有皮下脂肪、肌內脂肪、肌間脂肪和臟器脂肪等。皮下脂肪緊貼皮膚,覆蓋胴體,因含水少而不利細菌生長,從而起到保護和防止水分逸失的作用。肌內脂肪壹般分布在血管和神經周圍,起保護、緩沖的作用。肌間脂肪分布在肌纖維束層之間。視胴體的肥瘦占肉重的1%~5%。臟器脂肪分布在腎、乳房等臟器周圍,食用價值較小。脂肪沈積的順序,大致為出生後先形成腎、腸脂肪,然後生成肌肉脂肪,最後生成皮下脂肪。臟器脂肪、肌間脂肪和肌內脂肪作為脂肪貯備,起能量和水分貯備庫的作用。羊的品種不同,脂肪的生成強度和比例也有區別,肉用品種的脂肪生成於肌肉間,皮下脂肪生成於腰部。瘦尾粗毛羊的脂肪以腎、腸脂肪為多,肌肉脂肪較少。脂臀羊的脂肪主要積聚在臀部。
骨骼是個體發育最早的部分。羔羊出生時的骨骼系統,其形狀和比例大小已基本與成年時近似,出生後的生長只是長度和寬度上的增大。頭骨發育最早,肋骨發育相對較晚。骨重占活重的比例,出生時為17%~18%,10月齡時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