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英語讀音問題

英語讀音問題

1. 不放過任何壹個基本發音錯誤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 這裏舉壹個漢語拼音的例子, 比如由於方言的關系, 有人把 en、in中的 “-n”壹律讀成了 “-ng”, 在壹次談話, 壹個報告, 壹篇文章中, 含有 “-in” 和 “-en” 發音的字或詞太多了, 如果這樣, 講起話來就全變味了。請讀壹讀下面的句子, 對下面畫線的詞要按其後括號中所註的漢語拼音來讀, 看是什麽效果。

人們(rengmeng)普遍認(reng)為深圳人(shengzheng reng)的今(jing)天就是我們(meng)的明天。

如果把它帶到英語裏, 其表現形式必然是用 [N] 來代替音節末尾的 [n]。雖然只是壹音之差, 但它足可以影響全句乃至全篇的。如 “Seven students listen to Lesson Seventeen.” 就讀成了:

[sevN stju:dNts lisN tE lesN sevNti:N]. 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列出好多好多, 又如, 由於方言的影響, 有人把[B:]和[Q] 讀成了[C], 結果必然是 car [kC], cup [kCp], party [pCti], but [bCt ], 這樣說出的話就很難聽得懂了, 如:

The bus coming from the park runs very fast.

[TE bCs kCmiN frEm TE pCk rCNz veri fCst ]

這就好比壹件漂亮的衣服, 染上了壹個不大的汙點或穿了壹個很小的洞, 有的人也許並不十分介意(如同讀錯了壹個音), 可如果這樣的壹個汙點或小洞在這件衣服上多處出現或弄得到處都是(如同同壹個語音錯誤滿篇都是), 那會怎麽樣呢?

任何壹個發音都會在文章或講話中反復多次出現, 隨便放過壹個錯誤的發音意味著什麽, 是不言而諭的, 輕者會影響講話效果, 重者別人幹脆就聽不懂了。

2. 了解自己的發音錯誤

在很多情況下, 有些人並不真正了解自己都有哪些發音錯誤, 是在壹種盲目的情況下去尋求幫助的。生活中常碰到這種情況, 有人很客氣地問道: 我的語音不太好, 發音不正確, 請幫我糾正壹下發音。可是, 若反過來要他, 妳哪個或哪幾個音發不好, 請讀壹讀, 好知道問題究竟出在什麽地方。令人吃驚的是, 他竟然說不出自己的問題到底是什麽, 即自己不了解自己。

這是個學習方法問題, 也是個思想方法問題。其實, 他絕不是全部的發音都錯了, 而是少數或個別的發音不正確。搞不清自己的問題是什麽, 這叫學習上的無的放矢, 其結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比如壹個人到醫院去看醫生, 不向醫生提供自己病情的有關信息資料, 只是對醫生說: 我感覺不太好, 身體有病, 請給我治壹治。如果僅此而矣, 醫生是很難下手的, 於是就要向病人詢問壹番, 並進行必要的檢查, 直到弄清楚到底是什麽病, 是身體哪壹部分出了問題, 然後, 才能對癥下藥, 將病治好。 糾正發音也壹樣, 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問題, 這本身就是壹個認識與學習的過程, 然後再有的放矢地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不使同壹錯誤重復出現

“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看來, 師父的責任是給徒弟指出壹條路, 找到壹個門, 並將徒弟領進去, 師父解決的是橋和路的問題, 是外因。而進門之後, 修行不修行, 怎麽修行, 能否修成正果, 則要看徒弟自己的了, 徒弟解決的是實踐問題, 是內因。允許同樣的錯誤重復出現, 是我們學習乃至工作、生活之大忌。

就說英語發音吧, 重復出現同壹錯誤的現象是屢見不鮮的, 老師常常要對同壹個錯誤重復講解、糾正。應當說, 每次講解的問題都已經解決了, 可往往是今天講了, 明天又要講, 後天還得講, 下次來了, 同樣的錯誤又重復出現了, 總也跳不出這個怪圈; 又如, 單獨發某個音時是正確的, 練習做的也不錯, 可以說沒什麽問題了, 但換換地方, 放到句子中來讀, 卻還是錯的; 再如, 在聽錄音, 看電視, 與別人特別是與外國人交談時, 也能發現自己的發音錯誤, 並進行了認真的糾正, 問題可算解決了吧, 可到自己讀或講英語時, 老毛病卻照犯不誤。這裏的老師、錄音、外國人都可以說是師父, 他們都把徒弟引進了門, 可有的人總是修行不成, 為什麽?

“修行在個人”, 在個人的什麽, 最重要的就在於 “戰勝自我”。這同許多的社會現象壹樣, 要戰勝壹種舊的習慣勢力和舊的傳統觀念, 談何容易!壹種錯誤的發音, 壹但成為習慣, 要用壹種新的正確的發音來代替它竟是這樣難! 這就需要根據自身的環境條件, 來規定壹些約束自己的規矩, 采取壹定的方法, 建立起新的正確的發音習慣, 以代替舊的錯誤的發音習慣。下面介紹幾種情況, 希望能引起讀者的***鳴。

(1) 其實在我們的工作、學習、勞動、生活、娛樂等活動中這種用新的方式、習慣來代替舊的方式、習慣的情況並不少見, 有的人還做的不錯, 只是不留意罷了。比如, 彈鋼琴、拉小提琴、拉二胡等, 經常需要變調; 各種球賽, 經常需要改換打法; 工作方法的調整, 生產方式的改進, 管理模式的更新, 工作崗位的調換, 生活環境的改變 …… 所有這壹切都有個以新代舊的問題。如果誰有這方面的鍛煉, 適應能力較強, 把它借過來用到學習上不就行了嗎。要糾正壹個錯誤發音, 應當是很容易的事, 這壹次知道了, 下壹次改過來就行了。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此自我糾正發音錯誤的情況屢見不鮮, 往往是糾正壹次就夠了, 且印象至深, 永不再忘。

(2) 如果誰在這方面鍛煉較少, 適應能力較差, 那他就應有意識地自己難為自己, 為自己設計壹套強制訓練的程序, 用最短的時間來強迫自己改掉舊的習慣, 換上新的習慣。如: 有人說話時帶有嚴重的鼻音, 講英語、漢語都壹樣, 聽起來很不舒服。其原因是發音方法不對 — 發音時(漢語或英語), 鼻腔壹律是打開的, 即軟顎沒有把氣流通往鼻腔的通道擋住, 結果是鼻腔、口腔同時並用, 這就是土語裏說的 “囔鼻子”。為了糾正這壹毛病, 不妨選上幾十個不含鼻音的漢字和英語單詞, 用手捏著鼻子來讀。 結果, 鼻腔被堵塞了, 氣流只能從口腔通過, 於是鼻音就給去掉了。象這樣的強制性練習還可列出許多, 每遇到壹種錯誤或壹個問題, 都可以因人而異地設計壹個方案, 做壹些特殊訓練, 實踐證明,結果都是很奏效的。

(3) 互相糾正, 或說互相監督、互相制約, 也是壹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和監督、制約能防治腐敗的道理是壹樣的。這裏向您推薦壹個辦法, 也是壹條成功的經驗:選壹個與自己犯有不同發音錯誤的夥伴, 雙方對自己習慣性的錯誤不易發覺, 但對對方的錯誤卻很敏感, 互相發現並指出對方的錯誤是很容易的事。雙方生活, 學習, 常在壹起, 發現問題, 隨時糾正, 很是方便, 也很見效果。當然, 這需要有改正錯誤的欲望、接受批評的誠意和助人為樂的耐心。不難看出, 學習的過程也是塑造人性的過程。

4. 做到心(心裏想的)、口(口上讀的)、手(用手寫的)壹致。若問 “妳讀英語的時候, 知道不知道自己讀的都是那些音?” 回答會是肯定的: “當然知道”。其實並非如此。若又問 “妳能不能把妳讀的詞、句用音標的形式寫下來?” 這時的回答就不那麽肯定了。若再問: “這裏明明註有音標, 妳讀的怎麽跟音標表述的不壹樣?” 回答說: “是嗎! 我也是按音標讀的呀! ” 其實, 音標註音對他就沒起作用。這就意味著心、口、手不壹致, 對此, 大概又分以下幾種情況:

(1) 讀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到自己讀的是哪個或哪些音, 也不知道這個詞在這個地方應該怎麽讀(如詞形的變化、詞性的變化、結構的變化都會引起讀音的變化), 自己又是怎麽讀的, 更不知道某個詞或某個音在句中發生了哪些語音變化(如句子重音的變化, 節奏的變化, 語調的變化等語音環境的變化等, 都會引起讀音的變化), 只是憑著自己在初學單詞時對它的印象來讀眼前的這些詞句, 這是壹種粗放性的讀法。這就如同唱歌時沒想到曲譜是什麽, 不知道每句歌詞的音高到底是什麽壹樣地糟糕。據說, 現在真有唱歌而不識樂譜, 學歌而不學識譜的。這可謂是學習上的壹種不正之風。

(2) 自己讀的單詞、句子, 自己不能用音標形式標出來, 實際上不知道自己讀的都是些什麽音。但單詞卻會讀會寫, 現行的國際音標符號也會讀會寫。實際上這是拼寫、註音、讀音的不同步、不統壹, 在這種情況下, 自己讀得正確與否, 心中全然沒數。

(3) 有時, 單詞會寫, 也能將其用音標形式標出來, 從書面上看是完全正確的, 可讀起來就走樣了, 寫的是壹回事, 讀的卻是另壹回事。

這有可能是對音標的發音太不熟悉, 不清楚它們的正確發音到底是什麽。音標是壹套書寫符號, 是用來記錄語言聲音的。本來在原文中對詞、句的語音記錄(註音)是正確的, 可由於對它們太不熟悉, 即對它們的基本發音有誤, 結果是原來正確的語音記錄(註音), 卻被還原成了壹種錯誤的語音效果, 雖也是按音標讀的, 但讀出的效果卻是錯誤的。這是沒學好英語基本發音的必然後果。

也可能是根本就不在意所讀單詞的正確註音, 不管它是怎麽註音的, 只管按自己對單詞發音的認識與了解來讀, 結果是用音標符號對單詞發音的表述就成為可有可無或多余的了。

所謂的壹致, 應是心裏是怎麽想的(想到的正確讀音), 口裏就應該是怎麽讀的(讀出來的音與想的完全壹致), 用手也應該是怎麽寫的(用字母拼寫和用音標記錄與心裏想的、口裏讀的完全壹致), 反過來也壹樣。當然, 這種壹致並不意味著它壹定是正確的, 讀錯或用音標寫錯的事也是常有的, 但那並不是不能按音標把它讀好、寫好, 而是心裏想的就該是那麽讀、那麽寫的, 即心裏想的就是錯的; 同理, 當給單詞註音時, 也可能是錯的, 那也是因為心裏想著就應該那麽做的, 當然讀起來, 自然就會按錯誤的註音來讀的。聽, 也壹樣, 凡是聽得懂的, 就不僅能用詞語把它寫出來, 還壹定能用音標把它註出來, 當按文字或註音再來讀時, 結果也壹定會跟聽的完全壹致, 這就表明心、口、手是壹致的。

5. 向他人學習

學習含 “學” 和 “習” 兩層意思, “學” 就是 “問”, 分 “心問(動腦)、口問(動口)、手問(動手)”, 其中 “心問” 為三問之首; “習” 就是 “做”。“問”重在取得對理論概念的理解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問各有側重, 但又不能截然分開, 它們是辯證統壹的。“做” 是以 “問” 為基礎的, 重在動腦、動口、動手對 “問” 進行驗證; 同時, “做” 反過來又對 “問” 充實、豐富和提高。“問” 和 “做” 是相輔相成和交互作用的, 且常常是循環往返地進行的, 這種 “問—做—問—做” 循環進行的過程就構成了壹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學習的這種交互 “問、做” 過程的實現, 可圖示如下, 該圖反映的學習過程, 通俗點說就是:

問問 做做, 做做 問問 再問 再做 再做 再問, 問中有做, 做中有問。

向他人學習是學習的壹個重要方法。口問, 即向人請教, 就是常見的壹種向他人學習的方式, 但僅此而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心問, 即勤於用腦, 積極思考, 註意觀察別人, 比較自己, 隨時發現自己的問題, 然後結合自身的情況, 自己動手, 如查閱書刊資料等, 能自己解決問題,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向他人學習”。

就拿學習英語發音來說吧, 光靠上課那壹會兒是不行的, 還必須在課後利用壹切可能的機會, 如聽廣播、聽錄音、看電視、看電影、聽報告、聽講演、與人交談、讀書、看報等, 隨時註意觀察別人的發音, 比較自己的發音, 發現自己的問題, 設法找到糾正的辦法, 反復琢磨實踐, 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發音日臻完美。如果說誰的發音好, 他壹定是這樣壹點壹點自我完善起來的, 絕不是壹下子突然就次成功了的。其實, 做別的什麽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6. 把握自我, 廣采博納

目前國內較為流行的有美國英語、英國英語、加拿大英語和澳大利亞英語, 它們的發音是有明顯差別的, 那麽該學哪壹種英語呢?老師們的發音也不壹樣, 該以哪位老師的發音為標準呢?在名目繁多的各色視聽材料中, 各種發音競相出現, 該選擇哪壹種材料呢?張說張有理, 王說王有理, 他們都以自己的標準來糾正別人的發音, 都說他們自己的發音是正確的, 那又該聽誰的呢?

圍繞著英語發音問題, 人們因環境而異, 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麻煩, 產生了這樣或那樣的疑問, 這是很自然的。面對這些問題, 初學英語的人必須做出自己的抉擇。為此, 這裏向讀者介紹壹條萬全之策, 即:學好壹種英語、壹種發音; 聽懂他種英語, 他種發音; 理解各方意見, 分清妳我界限; 把握自身特點, 不可魚龍混然。

這樣就好辦了, 原來學的是哪種發音, 應堅持下去, 就沒有必要改了。如果發現有錯, 還應按原來的那種發音來改, 決不可把自己的發音弄成各式發音的大拼盤。

不同的老師使用不同的發音, 盡管不去評頭論足, 只要能夠聽得懂, 就都是可以接受的, 因為語言是交際的工具, 只要能與老師交流就行。在與老師交流時, 只管使用自己熟悉的那種發音。否則, 張老師的也學, 王老師的也學, 總是處於壹種遊離不定的狀態, 永遠也不會形成屬於自己的壹種發音。只所以出現這種情況, 是自己對自己沒有把握, 自己不相信自己 — 因為沒有學好壹種英語發音。不同發音的視聽材料, 就如不同的老師, 可用同樣的辦法來對待它們。

不同的英語發音雖有壹定差別, 但卻不象漢語中不同的方言那樣, 相去甚遠, 甲地的人聽不懂乙地的話, 所以, 只要認真學好壹種英語發音, 如英國英語發音、美國英語發音等, 足可以面對各種不同英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