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清平調三首的解釋和賞析還有背景等 謝謝!

清平調三首的解釋和賞析還有背景等 謝謝!

清平調三首①

李白

其壹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②。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③。

其二

壹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④。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⑤。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⑥。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幹⑦。

[註釋] ①清平調:題為樂府調名,實際上這組清平調是李白用七絕格律自創的。

②檻:欄桿。華:花。

③群玉山: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所居的仙山。瑤臺:傳說在昆侖山,是西王母居住的宮殿。

④紅艷:指牡丹。雲雨巫山:指楚王與巫山神女歡會事,典出宋玉《高唐賦》。

⑤飛燕:漢成帝寵妃趙飛燕。

⑥傾國:喻美色驚人。典出漢李延年《佳人歌》:"壹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⑦解釋:消散。沈香:亭名,沈香木所築。

[賞析]

這三首詩第壹首以牡丹比貴妃,歌詠她的美艷;第二首運用典故,以帶露之花比貴妃得寵;第三首兼詠貴妃和牡丹。這組詩構思精巧,詠花詠人,緊密結合。詩中"雲想衣裳花想容"等都是清新自然的佳句。

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時,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臺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時的政事,李白能當場根據唐玄宗的意思,寫下壹篇“和番書”,而且壹面口若懸河地與玄宗談話,壹面手不停筆地寫下來,唐玄宗大為高興,親手調制了壹碗羹送給李白吃,從此任命他為翰林。

壹天晚上,唐玄宗帶著他的寵妃楊玉環,乘月色觀賞移植到沈香亭的四株名貴牡丹。興慶湖畔,他們漫步長堤,身後是空輦和壹行最出色的梨園弟子。他們在花香月色之中,擺下歌舞。李龜年正張羅著管弦班子準備唱的時候,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舊詞?”叫李龜年拿著金花箋賜給李白,讓李白趕緊寫詞(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詩)。哪想到這時李白正和幾個朋友躺在酒樓裏呢。李龜年趕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進興慶宮,半醉半醒的李白,寫下了三首《清平調》:

唐玄宗見新詞不錯,當然高興,但想李白古體詩超凡脫俗,律詩不大多見,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詩,不知五言詩寫得怎麽樣,於是讓李白以“宮中行樂”為題寫十首五言律詩。

李白醉意朦朧中,也明白皇帝在試他的本事,就對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賜給我無畏的膽子,這才能盡情發揮臣的薄技。” 皇帝壹笑:“好吧!”就叫兩個內侍扶住搖搖晃晃的李白,再讓兩個內侍按住朱絲為欄的稿紙。

李白命令道:“楊國忠,快給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脫了!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高力士是當時最得寵的宦官,這兩位是皇上的心腹寵臣,朝中大臣也沒資格這樣無禮,李白豈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腦袋了!但唐玄宗當時心情特別暢快,又見到李白的律詩能在醉意中寫得那麽完美,就讓楊國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給李白脫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楊國忠捧過研好的墨來。李白拿過筆略壹沈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筆地又寫了十首《宮中行樂詞》。 唐玄宗讀了很高興,馬上讓樂師譜曲,讓樂工演唱。

楊國忠和高力士哪兒能忍下這口氣,雖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裏早把李白咒了無數遍,準備伺機收拾李白。?

李白寫完詩就睡著了。李龜年配著李白的詩唱著清平調,楊玉環見那些詩寫的全是稱贊自己的美麗,也與玄宗盡情賞花才回去。

過了兩天,楊玉環壹個人唱那幾支清平調玩的時候,高力士乘機說:“我還以為娘娘對李白恨之入骨呢,怎麽您會唱他的詞?”

楊玉環很奇怪地問:“他壹個翰林學士,怎麽能使我恨他到這個地步呢?”

高力士說:“第二首《清平調》裏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那不是把您比作穢亂漢宮的趙飛燕了嗎?”

楊玉環想想也有道理,從此,每當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時,楊玉環總在壹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長時間不見皇帝重用,便猜到壹定是有人從中作梗,就幹脆向唐玄宗辭去那只能逗君王開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雖然愛惜李白的才能,但什麽事也比不上楊玉環重要,既然她討厭李白,就只好賞給李白許多黃金讓他出京遊歷。

從此,李白騎著毛驢雲遊四方,到華陰時,醉醺醺地想登山,走過華陰縣衙門口卻沒有下驢。縣令不認識李白,見壹個小百姓竟敢騎驢闖縣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問他:“妳是什麽人?膽敢如此無禮?”

李白當時接筆寫下壹紙奇怪的供狀,上面沒寫姓名籍貫,只寫著:“曾經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親自為我調制羹湯;楊國忠為我捧硯;高力士替我脫靴;天子的門前我尚能騎馬,華陰縣門口卻騎不得驢。” 縣令又驚訝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謝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聲笑著,騎上他的驢繼續浪跡天涯去了。

唐肅宗乾元年間,年過花甲的李白仍在騎著毛驢浪跡天涯。壹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熱的天氣使他渴得七竅生煙,忽見前邊壹家門前挑著壹面小旗,上書“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門前,見是壹醋店。他想,沒有酒喝,喝點醋解解渴也不錯。?

李白把毛驢拴在樹上,緩步走進店來,壹看,店內早已坐著壹人,看穿戴象個七品芝麻官。李白懶得理他,就直奔櫃臺,對店家說:

壹人壹口加壹丁,竹林有寺沒有僧,

女人懷中抱壹子,二十壹日酉時生。

店家是個落泊文人,壹聽就知道這是壹首詩謎,不壹會兒,他就琢磨出了謎底是“何等好醋”。於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陳醋,北國佳品,客官盡可品嘗!”

李白很高興,醋店遇知音,就邊喝邊與店家聊起來。壹會兒,李白飲完了醋,把醋壺還給店家後說:

鵝山壹鳥鳥不在,西下壹女人人愛,

大口壹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

店家馬上就解出了謎底是“我要回去”,便與李白告別“客官,祝妳壹路平安!”李白頷首笑道“謝謝!”

縣官見李白從進店到走,都與店家說說笑笑,說的什麽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壹邊,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見李白轉身要出門,就站起來叫道:“且慢,妳是何許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過頭來,說: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

打柴不見木,王裏是壹家。

說完,解下毛驢騎上,揚長而去。

李白走得看不見蹤影了,縣官還在那裏琢磨這首詩呢。

店家心裏知道是“豈有此理”,也假裝不明白,讓縣官琢磨去吧!

賞析壹

有關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是李白在長安期間創作的流傳最廣、知名度最高的詩歌之壹。據說在唐玄宗開元年間,宮中曾經在興慶池東面的沈香亭畔,栽種了不少名貴的牡丹,到了花開時節,紫紅,淺紅,全白,各色相間,煞是好看。壹日,唐玄宗騎著心愛的照夜白馬,楊太真,即楊貴妃則乘了壹乘小轎,壹同前來賞花,同時帶著當時宮中最著名的樂師,即大名鼎鼎的李龜年。李龜年看到皇帝與楊玉環興趣盎然地在賞花,便令他那班梨園弟子拿出樂器,準備奏樂起舞為皇上與貴妃助興,唐玄宗卻說到:“賞名花,對愛妃,哪能還老聽這些陳詞舊曲呢?”於是急召翰林學士李白進宮,李白進得宮來,略壹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筆如飛,壹揮而就,在金花箋上寫了三首《清平調》詩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滿意,當即便令梨園弟子奏起絲竹,李龜年展喉而歌,楊貴妃拿著玻璃七寶杯,倒上西涼州進貢的葡萄美酒,邊飲酒邊賞歌,不覺喜上眉梢,唐玄宗壹見愈發興起,忍不住也親自吹起玉笛來助興,每到壹首曲終之際,都要延長樂曲,重復演奏,盡興方止。楊貴妃飲罷美酒,聽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謝意。這段出自《楊太真外傳》的傳奇故事,也許有不少誇張、虛構的成份。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雖然歷史上描寫皇帝身邊女子的詩歌數不勝數,但是要論起既能夠得到當事人的喜愛,又受到後人壹致好評的卻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這三首《清平調》莫屬了。

李白對於他這次突然被召入宮,所要寫的特定題材有著壹種非同尋常的準確把握,即緊緊抓住了唐玄宗當時的特殊的心理,從“賞名花,對愛妃”這壹特定的角度切入,從而壹下子就使得全詩不論在立意謀篇上,還是在修辭手法上,都顯得遊刃有余,又得心應手。不過,要在創作時事先想得如此周全完備,絕不是壹件輕而易舉的事。首先,這要得益於李白與生俱來的那種“視同儔為草芥,戲萬乘(sheng 音剩)若僚友的”氣質。清人趙翼說得好:“揮灑萬乘之前,無異長安市上醉眠時,此何如氣也”(《原詩》)。李白本來是帶了壹腔的抱負奉召來到西京長安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他本來以為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實現他“使寰區大定,海縣清壹”的偉大政治理想,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過把他當做了太平盛世的壹種點綴而已,所以對於這種強加的禦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內心感到非常痛苦與失落。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壹詩中活靈活現地描繪了李白醉臥長安的放浪生活:“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極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與貴妃面前,也從來都是自在從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夠如此,才不會在這種事先毫無準備,突如其來,又只能寫好不能寫壞的即時創作前忙了手腳,亂了方寸。因為此時皇帝的興致正高,貴妃娘娘也在壹旁翹首等待,換了別人,恐怕也只有寫出壹般的應景文字而交差而已。所以說從容構思,立意獨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調》詩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塵莫及的難能可貴之處。 

這組詩壹***寫了三首,其中第壹首最為出色,“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而這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又是壹開始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構思都是從這壹句實際逐漸展開的。句中兩個“想”字,化實為虛,虛實結合,把唐玄宗此時最為得意的“名花”與“愛妃”非常巧妙地聯系起來,天上那多姿的彩雲,猶如貴妃翩翩的霓裳(chang 音常),而眼前嬌艷無比的牡丹,恰似貴妃的花容月貌,盛開的牡丹和美艷的妃子,正所謂是“國色天香”,就這樣被李白輕而易舉地用短短的七個字,壹行詩天衣無縫地聯系在壹起,真是遐想聯翩,妙不可言。既然第壹句是壹筆兩到,以花喻人,那麽接下來的詩句自然也就筆筆是花,又句句寫人了,“春風拂檻露華濃”,可是哪個又能分得清,在明媚的春風中,亭檻下,那風華正茂、光采照人、洋溢著無窮生命魅力與展示造物絕妙手筆,又使唐玄宗心馳神往的到底是迎風怒放的牡丹?還是儀態萬方的美人?抑或是兩者相得益彰,互相媲美?這可真是集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於壹時壹處呀。難怪唐玄宗會說“賞名花,對愛妃,哪裏還能老聽陳詞舊曲呢!”而我們也就不難想象,這種含而不露、將花擬人的手法在那種特定的場合所能收到的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了。試想這種詩如果不是像李白這樣寫,而分別直接描繪牡丹的嬌艷和楊玉環的美貌,哪怕再寫得長篇累牘,惟妙惟肖,和這首詩比起來恐怕都會落得畫蛇添足、吃力不討好的下場的。接下來的兩句,作者已是欲罷不能,索性幹脆放開筆墨,壹氣呵成:“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仍然是比喻手法,只不過從眼前實際的景物移開,轉換成天上仙境,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處,據說山上多產美玉,因以為名;而瑤臺,傳說在昆侖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宮。

答案補充

第二首是“壹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首句不但描繪出牡丹的艷麗色彩,而且用“露凝香”三個字進壹步刻劃出它的神韻,仔細體會,似乎比上壹首的“露華濃”更顯得含蓄內在。我們知道,再好的花,也都有壹個由含苞到怒放到衰敗的過程,而“露凝香”則正是她生命中最燦爛的階段,所以也就越發叫人疼愛與珍惜。如此花中極品,人中尤物,比起傳說中那每每叫人浮想聯翩卻又可望而不可及的“巫山雲雨”要強過百倍了。”楚襄王聽了不覺心思神往,但到頭來,所謂的巫山雲雨,不過畢竟是虛無飄渺、枉斷愁腸而已。

答案補充

的確,楚王夢中的神女,哪裏及得上唐玄宗眼前的國色天香,看得見摸得著,比比古人,看看眼前,於願已足,夫復何求!緊接著,李白又用了壹個與巫山雲雨同樣使人艷羨不已的掌故,漢成帝宮中的趙飛燕,可稱得上是絕代佳人了吧,據說她身輕如燕,能夠站在由人托著的盤子中跳舞。不過,她的美貌還得依靠濃妝淡抹,方敢面君,哪裏比得了楊玉環不施粉黛,便花容月貌的“天生麗質”呢!這第二首詩著重從傳說與歷史兩方面,抑古尊今,令人信服地說明楊玉環真乃是天下絕色,而唐玄宗當然也就是天下最有福的天子嘍。

答案補充

第三首詩是這組詩的最後壹首,自然要下壹番布局安排乃至點題的功夫,於是從仙境回到了眼前的現實,“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李白在這裏不再借用比喻、傳說、神話等手法,而是直接放筆直書,牡丹乃國色天香花,玉環是傾城傾國貌,詩歌直到這裏才下筆點題,引出楊玉環,但仍用“兩相歡”將其與盛開的牡丹相提並論,因為沒有牡丹的盛開,也就沒有今日的歡聚。而“帶笑看”三字又將唐玄宗融入其中,使得名花美女與君王三者合壹,渾然無間,缺壹不可。誰都明白,如果沒有君王的關愛與恩澤,花草也罷,花容也罷,哪來如此的風光和體面?“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幹。”春風壹詞歷來可以用作君王的代名詞,所以這裏又是壹個雙關語。沈香亭在興慶宮的龍池東面。這壹句是說君王哪怕心中再有多大的煩惱,只要和貴妃壹起來到這沈香亭畔的牡丹園中,也會被化解得無影無蹤了。人倚闌幹,花在闌外,春風拂來,絲竹入耳,何其風流蘊藉,令人艷羨呀。

答案補充

第壹首,壹起七字:“雲想衣裳花想容,”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壹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想”字有正反兩面的理解,可以說是見雲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雲,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壹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瑤臺。“若非”、“會向”,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玉山、瑤臺、月色,壹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象壹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答案補充

第二首,起句“壹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壹層。“雲雨巫山枉斷腸”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那裏及得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裏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壹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擡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相傳趙飛燕體態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後人據此就編造事實,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的人。據原詩來看,很明顯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強加曲解,其實是不可通的。

答案補充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並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壹提,“帶笑看”三字再來壹統,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壹體,融合在壹起了。由於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壹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恨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沈香亭北”。花在闌外,人倚闌幹,多麽優雅風流。

答案補充

這三首詩,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將花與人渾融在壹起寫,如“雲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寫花光,又似在寫人面。“壹枝紅艷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讀這三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不待什麽刻畫,而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無怪這三首詩當時就深為唐玄宗所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