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動力學的人格理論(肛門期理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l856--1939年)是有史以來最具盛名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其影響遠遠超出了專業學術領域。有人將弗洛伊德與愛因斯坦並列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有人以弗洛伊德的出現為標誌將人類的認識歷史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有人稱弗洛伊德是“人類偉大的人物和領路人之壹”。弗洛伊德的各種著作是20世紀世界上經久不衰的暢銷書。弗洛伊德被稱為“有史以來第壹位正視人類心靈問題的人”。我們本節想提醒讀者的是,弗洛伊德對人類心靈的洞察,途徑之壹就是對人類排泄行為的考察。
弗洛伊德壹生中對心理學的最重大貢獻之壹就是提出了人格結構理論、人類的性本能理論。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於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本能壹被激發就會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早年的弗洛伊德,按生物學的方法將本能分為自衛本能和性本能。自衛本能是自我保存和維持自身存在的本能,如饑餓的本能、害怕危險的本能等,這壹本能若受到長期阻礙會導致死亡;性本能是延續自身存在的本能,又稱生殖本能,這壹本能如長期受到壓抑,就會導致個性的改變甚至精神病的產生。弗洛伊德用“力比多”這個詞來形容性沖動能量的來源。由於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視為人的行為的根本動力,他l因而認為,支配人的心理活動整個過程的是唯樂原則即尋求快樂和滿足。晚年弗洛伊德在《超越唯樂原則》壹書中,超越了自己早期的學說,把自衛本能和生殖本能合稱為“生的本能”,進而提出了他兩類本能說即“畢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的發展,主要是本能的發展,本能的根源在於身體的緊張狀態,多集中在身體的某些部位,稱為動欲區。動欲區在發展的早期是不斷變化的,首先是口腔,其次是肛門,然後是生殖器,根據動欲區的轉移,他將人格發展分為五個時期,即①13欲期;②肛門期;③性器期;④潛伏期;⑤生殖期。每個時期都有與性有關的特殊的矛盾沖突,人格的差異與個人早期發展中性沖突解決的方式有關。如果某壹時期的矛盾沒有順利解決,性的播求沒有滿足或過度滿足,兒童就會在以後保持這個時期的某些行為,即“固著”(fixation)。結果是兒童的動機心理系統將不能正常發展,人格成長會受到嚴重阻礙。
口欲期(0~1歲):13唇期出現在生命的第壹年,這個時期的動欲區是嘴。在口唇階段的初期(0—8個月)快感主要來自唇與舌的吮吸活動,吮吸本身可產生快感,嬰兒不餓時也有吮吸手指的現象就是例證。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壹個被固著在口唇階段初期的人可能會沈溺於吃、喝、抽煙與接吻等,這種人的人格被稱為“l3欲綜合型人格”。在13唇期的晚期(8個月~1歲),體驗的感受部位主要是牙齒、牙床和顎部,快感來自撕咬活動,壹個被固著在口唇階段晚期的人會從事那些與撕咬行為相聯系的活動,如挖苦、諷刺與仇視。這種人的人格被稱為“口欲施虐型人格”。
肛門期(2—3歲):肛門期出現在生命的第二年,動欲區在肛門區域。在這壹時期,兒童必須學會控制生理排泄,使之符合社會的要求,也就是說兒童必須形成衛生習慣。在肛門期,糞塊摩擦直腸肛門粘膜產生快感之外,快感更來自對糞便的排出與克制,如果這壹時期出現停滯現象,可使人格朝著慷慨、放縱、生活秩序混亂、不拘小節或循規蹈矩、謹小慎徽、吝音、整潔兩個方向發展,形成“肛門排泄型”或“肛門滯留型”人格。
性器期(4—5歲):這個時期發生在生命的第三至五年,動欲區存畢殖器區域.官縣弗洛借德痔屐階毋瑚診申爵留雜和每議帚大的階段。力比多的活動使兒童尋求父母中的異性壹方作為“對象依戀”,產生戀父或戀母情結。弗洛伊德認為,適當地處理性器期的矛盾沖突是影響人格健全發展的重要因素。與父母親的認同不但是超我發展的啟端,同時也是兩性行為方式的基本學習歷程。弗洛伊德認為此壹時期的矛盾沖突不易解決,因而產生滯留現象的機會很多,這乃是造成日後許多不良行為如侵略性人格和異常性行為的導因。
潛伏期(6—12歲):這裏所謂“潛伏”,指的是兒童對性器興趣的消失。這種情形的發生可能與兒童因年齡增大而其生活圈也隨之擴大有關。兒童到了這個年齡,他們的興趣不再局限於自己的身體,對於外界環境,也逐漸有了探索的傾向。由於這個時期的行為少有與身體某壹部位快感的滿足有直接關系,於是乃有“潛伏”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