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和木星。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它形成的原因實際上是由於太陽的引力和木星的引力對小天體的***同作用,從小行星帶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們就曾經認為小行星帶可能是有壹顆行星被撞碎之後形成的。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已經被編號小行星有120,437顆。由於小行星帶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這個區域因此也被稱為主帶。
小行星帶距離太陽約2.17-3.64天文單位的空間區域內,聚集了大約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這麽多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除了太陽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也起著作用。
小行星總質量很小:
小行星帶的小天體數量雖然很多,範圍也相當大,但是它們的總質量其實是相當小的,計算發現它們加起來也只相當於地球質量的千分之壹,因此形成小行星帶的原始星體也不會是行星,而頂多是像谷神星這樣的矮行星天體罷了。
小行星帶簡介:
小行星帶由原始太陽星雲中的壹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但是,因為木星的重力影響,阻礙了這些星子形成行星,造成許多星子相互碰撞,並形成許多殘骸和碎片。小行星帶內最大的三顆小行星分別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竈神星,平均直徑都超過400 公裏;在主帶中僅有壹顆矮行星——谷神星,直徑約為950公裏;其余的小行星都較小,有些甚至只有塵埃大小。小行星帶的物質非常稀薄,已經有好幾艘太空船安全通過而未曾發生意外。在主帶內的小行星依照它們的光譜和主要形式分成三類:碳質、矽酸鹽和金屬。另外,小行星之間的碰撞可能形成擁有相似軌道特征和成色的小行星族,這些碰撞也是產生黃道光的塵土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