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讀音:shè xiàn。
歙縣簡介:
歙(Shè)縣,隸屬於安徽省黃山市,位於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面積2122平方公裏,轄28個鄉鎮,人口49萬。徽州六縣之壹,歙縣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和國粹京劇的發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
歙縣於1986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歙縣古城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歙縣自秦建制以來,歷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古徽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縣,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
地理位置:
歙縣位於安徽省南部,地處東經118°15′~118°53′,北緯29°30′~30°7′,屬於中亞熱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區。東北與績溪縣和浙江省臨安市交界,東南與浙江省淳安縣、開化縣毗連,西南與屯溪區、休寧縣相鄰,西北與徽州區、黃山區接壤。
歙縣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古代歙縣的經濟壹直以農業為主。由於山多地少,林茶收入成為農民生活的主要來源。糧食不能自給,須從外地調入。
在地狹人稠、生活貧困的處境下,勇於進取的歙縣人民,為了擺脫困境和出售林茶等土特產品,不得不離鄉背井,遠赴他鄉,從事商業貿易活動。早在東晉、南北朝時期,歙縣商人即在江南城鎮進行貿易。
第壹產業:
歙縣經濟以農業為主,其中又以茶葉為主,糧食不能自給。民國期間,農業生產發展緩慢。建國後,經過土地改革,農業生產發展較快。
1957年,農業總產值7244.7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下同),比1949年增長89.8%,1958—1961年由於“***產風”和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1962年農業總產值下降到4293.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