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協奏曲《黃河》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殷承宗等人根據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改編而成。和原作所表達的內容壹樣,它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黃河象征著中華民族,表達了無產階級的革命英雄主義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於鬥爭的精神。從此開始,這首既有西洋音樂風格,又有中國音樂特色;既有華麗技巧,又有巨大藝術感染力的作品,便在中國的文藝舞臺上和人們的心目中,深深下了根。
在鋼琴協奏曲《黃河》的創作組中,每壹位成員都曾受到系統的西洋古典音樂教育,對於音樂形式的把握,他們有著很深的領悟。在《黃河大合唱》中,光未然那氣勢豪放、高度浪漫主義的詩句和我們偉大祖國雄渾壯美的山河,還是像當年激發了冼星海的創作沖動壹樣地啟迪著這些後續創作者的樂思。
其實,把《黃河大合唱》改編為鋼琴協奏曲。並不僅僅是簡單的移植和改編。能否較好的發揮西洋曲式的長處,能否利用鋼琴獨特的表現手法來表現中國傳統音樂風格,甚至是傳統樂器的特點,這還是讓創作者很費了壹番心思的。由於這個作品的創作有著非常的意義,因此,不但創作人員壹絲不茍,就是演奏人員在排練過程中,也是非常的嚴肅和艱辛的。經過全體演職人員的***同努力,鋼琴協奏曲《黃河》終於排演完成了,並且在人民大會堂的小禮堂進行了首演。
鋼琴協奏曲《黃河》讓觀眾在音樂裏回想起了當年戎馬倥傯的崢嶸歲月,《黃河大合唱》裏,那洶湧澎湃的激情又壹次跌宕在他們的心頭。演出結束後,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鋼琴協奏曲《黃河》的首演獲得了成功。這壹句“星海復活了”,包含著太多的內容。這,是對鋼琴協奏曲《黃河》藝術創作的肯定,但更因為,原作所表達的那種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再現。也正是因為這樣,它才獲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就像鋼琴協奏曲《黃河》本身所不斷表現出的矛盾和鬥爭壹樣 ,在這首曲子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創作規律和當時的文化政策產生了沖突,諸多的客觀因素也使這個作品留下了時代的痕跡。為了在作品中突出領袖的形象,當時,有人提出,要加入《東方紅》的旋律,並特別指出,不要像當時的其它作品那樣,提到這方面內容,只是加上壹兩句。
盡管從藝術創作本身來講,過多、過濫的使用這種方式,確實違反藝術創作的客觀規律,但是,當時的創作人員並沒有別的選擇,好在創作人員都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因此,《東方紅》的加入在聽覺上還是很順暢的,而且,也很成功的把音樂推向了高潮。
文革以後,關於鋼琴協奏曲《黃河》中《東方紅》旋律的取舍問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人提倡,刪除該作品中《東方紅》的旋律,還《黃河大合唱》作者的本意;也有人提倡保持該作品的完整,保留《東方紅》的旋律,因為,它畢竟是屬於壹個時代的作品。因此,舞臺上出現了壹些新的版本。其實,不管觀眾們欣賞哪個版本,感動他們的,除了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之外,更主要的還是作品所表達的中華民族偉大的氣概。
從中華民族受到外來侵略的時刻到不斷面對各種挑戰的時期,雄壯、自豪、勇於鬥爭的精神在“黃河”中得到了繼承和升華。也正因為如此,“黃河”對於我們才有了更為不同的意義。“黃河”在炎黃子孫的心中,才獲得了不朽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