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民族植物學為現代生物能源的開發應做的貢獻有哪些?

民族植物學為現代生物能源的開發應做的貢獻有哪些?

(1)從民族藥中發掘新藥

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55個少數民族使用的草藥在3500種以上,雲南民族民間藥已知2300余種。近年來已經從這些草藥中開發具有現代藥物水平的新藥在20種以上。在抗癌、避孕、治療精神病藥物和殺蟲驅蟲藥劑方面,民族民間草藥具有很大的潛力。從民族民間傳統使用的單方、驗方中也有可能發掘出壹批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藥物,進入地方藥物標準擴大應用範圍(據統計,建國以來,已有60種民族民間藥列入國家和地方藥品標準使用)。在藥用植物資源的發掘方面,通過民族植物學的研究,還可以擴大資源的來源,減少進口或增加出口。如通過對藏藥進口熱帶藥材的研究和我國熱區民族藥物的比較研究,可以為傳統進口的藏藥找到國產資源,從而減少進口〔10〕。

(2)從傳統食品中開發新型食品和飲料

我國各民族傳統食用的植物,由於自然環境、植物分布和民俗的差異而千差萬別。通過對各地區各民族傳統食用植物,調味品、水果、飲料的調查,營養成分分析和烹調加工技術的研究,可以從中推出壹批具有地方民族風味的食品,為旅遊業服務和食品工業提供新產品。例如魔芋原本為我國南方山區的民間傳統食品,於日本奈良時代傳入日本〔11〕,並沿用中國古代的名稱“ ”(日本人稱Koniac),近幾十年已成為日本的低熱量低脂肪熱門食品;獼猴桃為我國中部的野生水果,於1906年(清光緒32年)由我國傳入新西蘭,現已成為新西蘭的主要出口商品和世界水果市場上最昂貴的鮮果之壹。近年來,我國各地已從民間食用的野果中開發出了不少果品飲料,如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刺梨(Rosa roxburgii),山楂(Crataegus binnatifida),葛根(Pucraria thomsoni),桑椹(Morus alba),羊奶果(Elaegnus conferta),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等等,已加工制成多種現代食品,行銷於國內外市場。

(3)從集市植物產品中發掘地方名特優產品

我國農村集市,自古以來就是以多種地方植物產品為特色的商業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場所,包含著十分豐富的民族植物學內容。由於交通不便和文化溝通不夠,許多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產品和工藝品壹直局限在很小範圍內流行。隨著交通、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許多集市植物產品可以通過科學研究,確定其實用價值和文化的內涵,把各地方的名、特、優產品推廣介紹到整個社會,從而形成和增強地方經濟的優勢,促進鄉鎮企業和農村加工業發展。例如,我國熱帶地區少數民族用省藤(Calamus spp.)藤條編織的工藝品;雲南西北部的木雕家具;雲南大理三月街集市的各種地產藥材;雲南南部傳統加工的多種粗茶品種等等。集市植物產品的開發,在我國尚屬壹塊空白,值得加以調查和研究。

(4)從傳統生態技術的研究中獲得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的知識

根據人與環境植物相互作用的觀點,壹般而論,傳統農業的技術方法是科學而合理的。由於近代人口增長過快,世界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傳統農業面臨困境,在熱帶地區尤其突出。例如刀耕火種農業的衰退和現代種植園農業的迅速擴展。現代科學技術正在尋求農業現代化的壹切有效方法,其中包括從傳統農業知識中學習有價值的生態技術和方法。例如,在七十年代,科學家就從墨西哥傳統農業技術中發現了Chinampasystem,壹種在熱帶沼澤地進行間種的生態農業技術,並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推廣計劃。我國廣東球江三角洲創造的“桑基漁塘農業生態系統”也是基於民間傳統經驗而建立的。我國雲南西雙版納傣族的傳統薪炭林技術,就是傣族人民在濕熱帶地區實踐定耕農業所發展起來的壹項獨特生態技術,他們人工種植鐵刀木(Cassia siamea),作為農村能源的主要來源,從而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熱帶森林植被〔12〕。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經營的樟樹—茶葉;榿木—茶葉;八角樹—砂仁等合理生態配置的農業生產模式,就是當代農林混合業(Agroforestry)新技術的原型知識;民間對同壹種植物的多種利用方法就是現代多功能作物(Multiple-Function Crops)的知識源泉。我國自然條件復雜,農業立地條件各異,從民族民間利用植物的生物學與生態學功能的傳統經驗中學習,是壹條為農業發展服務的有效途徑,也是對植物資源利用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