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月亮、恒星都會發光。
1、螢火蟲有專門的發光細胞,在發光細胞中有兩類化學物質,壹類被稱作螢光素(在螢火蟲中的稱為螢火蟲螢光素),另壹類被稱為熒光素酶。熒光素能在熒光素酶的催化下消耗ATP?,並與氧氣發生反應,反應中產生激發態的氧化熒光素,當氧化熒光素從激發態回到基態時釋放出光子。
螢火蟲發出的亮光,不但只為照明,主要是為了發信號,而且每種用途發出的信號都是不同的。不同品種的螢火蟲發光的頻率,亮度,方式和顏色也不壹樣,我們平常所接觸到的螢火蟲,多數是黃黃的或者綠綠的發光。
2、月亮的光來自於反射太陽的光。無論白天和晚上都是如此。在白天看不見月亮是因為太陽的光過於強烈以至於淹沒了月亮的光,所以在白天不容易看見月亮,如果在天氣好的地方在白天也是可以看到月亮的。
3、恒星就是類似太陽壹類大的天體 其本身內部會發生反應,並將能量以光的形式向空間輻射,當他發出的光是我們人類肉眼的可見光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說他會發光。
擴展資料:
成蟲利用物種特有的閃光信號來定位並吸引異性,借此完成求偶交配及繁殖的使命,少數螢火蟲成蟲利用閃光信號進行捕食,還有壹種作用是作為警戒信號,即當螢火蟲受到刺激時會發出亮光。
螢火蟲捕食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和蚯蚓等環節動物,獲得獵物後,用上顎將分泌液註入獵物體內,進行體外消化,然後再吸入體內。通常壹只蝸牛會有許多只螢火蟲來分享。卵、幼蟲、蛹和成蟲都能發光,成蟲的發光有引誘異性的作用。
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壹起的球型發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恒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遙遠,這些恒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
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恒星被組成壹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恒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恒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恒星命名的標準。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再加上月面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白天,月球表面在陽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溫度高達127℃;夜晚,其表面溫度可降低到-183℃。
用射電觀測可以測定月面土壤中的溫度,這種測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較深處的溫度很少變化,這正是由於月面物質導熱率低造成的。
百度百科——螢科
百度百科——恒星
百度百科——月球